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德国·海塞(1877—1962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德国·海塞(1877—1962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德国小说家、诗人。生于施瓦本地区一清寒而虔诚的传教士家庭。从小不满家中的宗教气氛,但比较广泛地接受了中国和印度等地的文化熏陶,并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15岁时背离父命,逃出毛尔布龙神学院,周游了许多城市,当过学徒和书店店员,同时博览群书,勤奋自学。1904年问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成功地描写了一年轻的乡村音乐家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失望,一举成名;...

德国小说家、诗人。生于施瓦本地区一清寒而虔诚的传教士家庭。从小不满家中的宗教气氛,但比较广泛地接受了中国和印度等地的文化熏陶,并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15岁时背离父命,逃出毛尔布龙神学院,周游了许多城市,当过学徒和书店店员,同时博览群书,勤奋自学。1904年问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成功地描写了一年轻的乡村音乐家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失望,一举成名;在后来的《格特鲁德》和《罗斯哈尔德》两部长篇小说中,继续对这位音乐家作了探索。1906年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轮下》,以自己在毛尔布龙神学院的经历为素材,批判了德国的教育制度。不久写成著名连续性流浪汉体小说《初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总称为《克努尔普》。此间曾去印度旅行,后来根据佛祖早年生活,创作抒情小说《悉达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瑞士致力于和平运动,战后成为瑞士的永久居民。同时因战争破坏和家境不顺带来的精神烦恼,导致他研究心理分析和宗教哲学,先后写成心理小说《德米安》和从佛教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小说《席特哈尔塔》,并把后者的第一部献给罗曼·罗兰;这两部作品分别在德国和印度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后还对中国的《老子》和《庄子》产生过浓厚兴趣。1923年加入瑞士籍,4年后发表的重要长篇小说《荒原狼》,以表现某作家的精神危机来暴露时代的弊病,被托马斯·曼称为出类拔萃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的长篇小说《玻璃珠游戏》,是他一生中最后和篇幅最长的重要作品,并因其“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它重要作品还有自传性小说《东方之行》等。其作品受浪漫主义和心理分析影响,多从精神和心理方面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是当代德国享有国际声誉的优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