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波兰·奥热什科娃(1841—1910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波兰·奥热什科娃(1841—1910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波兰女作家。生于立陶宛一个爱国地主家庭,接受民主教育。目睹农民的悲惨生活,同情他们的命运,曾热情支援1863年1月起义,掩护过起义领袖。早期写有短篇小说《荒年》、《厄运》,还写有中、长篇小说《最后的爱情》、《在笼子里》、《格拉巴先生》、《瓦兹瓦夫的日记》等。其中《马尔达》影响较大,作品描写了小贵族出身的女主人公,在父死夫亡后带着4岁的女孩出外谋生,遭遇挫折,...

波兰女作家。生于立陶宛一个爱国地主家庭,接受民主教育。目睹农民的悲惨生活,同情他们的命运,曾热情支援1863年1月起义,掩护过起义领袖。早期写有短篇小说《荒年》、《厄运》,还写有中、长篇小说《最后的爱情》、《在笼子里》、《格拉巴先生》、《瓦兹瓦夫的日记》等。其中《马尔达》影响较大,作品描写了小贵族出身的女主人公,在父死夫亡后带着4岁的女孩出外谋生,遭遇挫折,被迫行窃,因警察追捕而惨死在车轮下。他成熟期的长篇小说有《梅伊尔·埃卓福维奇》和中、短篇《请给一朵花》、《强壮的参孙》,描写上层社会对贫苦犹太人的压迫。“幽灵”组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集《幽灵和肥皂泡》,长篇小说《守墓人西尔维克》、《齐格蒙特·瓦维奇和他的同学们》以及《原始人》。另一组小说以立陶宛农村生活为题材,包括《底层》、《久尔济一家》、《涅曼河畔》和《乡下佬》。这些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尤以《涅曼河畔》最为突出。90年代后,著有揭露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长篇《寻找金羊毛的人》等。短篇小说集《光荣属于被战胜者》再现了1月起义的场面,指出失败就在于贵族没有依靠人民的力量。她的创作在波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她的小说情节发展生动自然,抒情色彩清新浓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