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周易/《贲第二十二·离下艮上》解读

《贲第二十二·离下艮上》解读

贲第二十二离下艮上贲,依《杂卦传》的说法,为“无色”,即没有文采装饰;但是依《序卦传》的说法,却是“文饰”,即用文采装饰。借着“无色”与“文饰”这组相矛盾的概念,贲卦论述“质”与“文”,即本质与表象的关系。贲卦由离、艮两卦组成。从卦象来看,八卦之中象征实体的卦有乾(天)、坤(地)、坎(水)、艮(山)、兑(泽)等五卦。其中以象征艮卦的山最为具体、最为笃实。其他...

贲第二十二

离下艮上

贲,依《杂卦传》的说法,为“无色”,即没有文采装饰;但是依《序卦传》的说法,却是“文饰”,即用文采装饰。借着“无色”与“文饰”这组相矛盾的概念,贲卦论述“质”与“文”,即本质与表象的关系。贲卦由离、艮两卦组成。

从卦象来看,八卦之中象征实体的卦有乾(天)、坤(地)、坎(水)、艮(山)、兑(泽)等五卦。其中以象征艮卦的山最为具体、最为笃实。其他的三个卦——震(雷)、巽(风)、离(火),则以离卦所象征的火最富文采、最为亮丽。所以艮、离两卦分别代表本质与表象。一般来说,认识事物总是由表象开始,再慢慢深入本质,所以贲卦以离体居下卦,以艮体居上卦。

从上下二体来说,下卦离体由两个刚爻与一个柔爻组成,是以刚为本质,而以柔为文饰。上卦艮体由两个柔爻与一个刚爻组成,是以柔为本质,而以刚为文饰。下体三爻文胜质,所以文明;上体三爻质胜文,所以笃实。

从爻象来说,六四文饰初九,六二文饰九三,都是以阴柔文饰阳刚。只有上九文饰六五,是以阳刚文饰阴柔。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bì)含有达致亨通的道理。凡是事物必有本质;但是只有本质,实无以亨通;必须稍微加以文饰,才能亨通。然而,文饰过盛则难免伤及本质。若只是全心注意外表的文饰,必定会伤害本质。因此,只能适度地稍微加以文饰,不能只注意文饰的丰盛,以致舍本逐末。文饰只能增加事物的光彩,并不能增加它的实质,所以说“小利有攸往”。

例解《韩非子》记载“买椟还珠”的故事。有一个楚国人要将珍珠卖出,于是用木兰做了个小盒子,并把柜子装饰得比珍珠还漂亮抢眼,然后把珍珠放进柜中,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后来果然有一个郑国的商人向他购买,但是这个郑国的商人却只买了盒子,而把珍珠退还给他。

初九 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以刚爻居离体,处一卦的最下方,比喻君子有刚明的德行,但处无位之地,未受重用,唯有脚踏实地,自基层做起。脚趾位于身体的最下方,是人用来走路的凭借。“车”指六二。六二柔爻为离体之主,是“柔来而文刚”;然而,初九刚爻与六二柔爻以刚承柔为逆比,却与六四柔爻有应;初九于是舍弃与它较近的逆比,而选择较远的正应,接受六四的文饰。犹如刚明守义的君子,宁可舍弃速度较快且较为方便的车舆,选择了走路到远方以与六四相应。

例解 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办事想要速成,则匆促草率,毫无章法,这样反而一事无成。汲汲于追求区区利益,反将失去更可贵的东西。一个刚明守义的君子必然不会好高骛远、短视近利,而是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这就是“舍车而徒”的精神。

六二 贲其须。

“须”为胡须。九三到上九有颐口之象。因为九三与上九两阳爻为实,中间的六四与六五两阴爻为虚,外实而中虚,所以有颐口之象。六二位于九三之下,即位于口的下方,有胡须的意象。六二以柔爻居阴位,当位得正,且与六五柔爻无应。而九三以刚爻居阳位,当位得正,也与上九刚爻无应。六二柔爻上承九三刚爻,两者互相亲比;又由于六二为柔爻,性质柔顺,因此必须等待九三有所行动,才能跟进,所以有“贲其须”之象。六二文饰九三,随九三以决定自己的行动。

例解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礼”作为外在行为的规范,它的基础在于每个人向善的人格,即“仁”。换句话说,内心的道德意志才是道德的本质,礼仪及其他外在的规范只是文饰。外在的行为规范必须切合内心的道德意志,随道德意志而决定其内容,正如同六二“贲其须”,随九三而行动一般。否则,外在的行为规范与内心的道德意志一脱节,外在的规范也将失去其正当性。如同孔子所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若沦为只是外在的玉帛与钟鼓,则礼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九三 贲如濡如。永贞吉。

九三刚爻陷于六二、六四与六五等三个柔爻之间,显出贲卦中此爻受到的文饰最多,所以说“贲如”。由于文饰盛美,光彩润泽,所以说“濡如”。九三唯有长久固守阳刚的本质,不陷溺于阴柔的文饰,不使表象的华丽淹没实质,才能得吉,即“永贞吉”。

例解 比如一个女子参加选美,得到后冠,可谓“贲如,濡如”。如果她不懂得“永贞吉”的道理,以致不知涵养德行、充实才学,反而成天以自己的美貌而沾沾自喜,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外表的打扮上,必然会因肤浅而无内涵,令人瞧她不起。

六四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发色斑白称“皤”(Pò),马毛斑白称“翰”。六四正当贲道变化的开始,由文饰回归质朴,所以说“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六四注重实质而不崇尚虚文,以白发和朴素的衣服为装饰,骑着白马,起先不敢轻易与在下的初九相应,等到真正认清初九不是敌寇,而是适合的结婚对象之后,才与它相应。按照《易经》的体例,在下位者求在上位者,不可以心急,例如屯卦的六二等了“十年”才与九五相应;但在上位者求在下位者,不可以迟缓,就像贲卦的六四乘“白马”以应初九一般。

例解 文学家韩愈(768—824)生当中唐,士人不是崇尚虚浮的诗文,便是沉潜于玄远的佛法。韩愈力斥虚文与佛法,推崇质朴典雅的古文,鼓吹重视现世人生的儒家思想,希望扭转时代风气,正所谓“贲如皤如,白马翰如”。虽然一时收效不大,但对以后的学术思想造成深远的影响。

六五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上九刚爻居六五柔中君王之上,有贤人之象。上九是艮卦的主爻而艮为山,意指处卦外山林野地,所以是“丘园”。六五以柔爻居上卦中位,为具有柔顺中正之德的君王。六五柔爻上承上九刚爻成正比,比喻具有柔中之德的六五君王接受上九贤人的文饰。因为上卦以阴柔为本质,而以阳刚为文饰,所以上九刚爻亲比六五柔爻,以阳刚文饰阴柔。“帛”是丝织品的总称。五匹丝布合称为“束”。“戋戋”是浅小。六五以君王的尊贵地位,却只准备五匹丝帛当作浅薄的聘礼,敦请隐居在山林丘园的贤人出来辅佐自己,未免显得小气,但是最后仍然成功而得吉。这是因为处于文饰过盛而回归本质的时候,应以文饰迁就本质,简朴从事。

例解 晋室南迁以后,胡人统治北方,但却能“贲于丘园”,重用汉人士族。虽然北方士族不如南方士族生活优裕,相对显得“束帛戋戋”,但是北方统治者与士族却不似南方沉溺于清谈的玄思中,反而脚踏实地,力求以经术治国。因此,虽然起先北方的政治规模不如南方,但终能迎头赶上,最后统一南方,正所谓“吝,终吉”。

上九 白贲。无咎。

处贲之时,上九刚爻与六五柔爻成正比,表示上九以阳刚文饰六五的阴柔,也是文饰极盛后而回归本质,所以有“白贲”之象。上九位于贲卦的终极,有文饰太过以致伤害本质的弊害。贲卦的道理,在于有本质亦须有文饰,但文饰不可太过以致伤害本质。贲卦开始时,本质以文采为装饰,最后则是文饰复归于本质,贲道于是完成,可说是善于补正自己的过失。

例解 这正如成语“洗尽铅华”:形容一个欢场女子卸下了浓妆艳抹,远离灯红酒绿的交际圈,回归平静朴实的生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