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9日星期日
首页/周易/《足不出户》卦名通解、案例解读、易理启示

《足不出户》卦名通解、案例解读、易理启示

二、足不出户1.卦图节之初九2.卦名通解“足不出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脚不跨出家门。它出自于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向上追溯,这个成语与《周易》的“节”卦密切相关。“节”就是节制的意思。从卦象上看,这个卦是异卦相叠,上卦为坎卦,代表水;下卦为兑卦,代表泽。水泽相连,水势大则溢满奔流...

二、足不出户

1.卦图

节之初九

2.卦名通解

“足不出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脚不跨出家门。它出自于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向上追溯,这个成语与《周易》的“节”卦密切相关。“节”就是节制的意思。从卦象上看,这个卦是异卦相叠,上卦为坎卦,代表水;下卦为兑卦,代表泽。水泽相连,水势大则溢满奔流、泛滥,故有节制之象。下卦兑卦有喜悦之意,上卦坎卦有危险之象,内心喜悦容易采取行动,而行动则面临危险,所以也应该节制。如果把一个卦看成一个人,那么初爻就代表一个人的足。“节”卦的初爻爻辞曰:“不出户庭,无咎。”正是“足不出户”之象。孔子对此爻解释说“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就是说之所以不出户庭,是知晓“通则当行,阻则当止”的道理,初爻是“节”卦的开始,自然应该谨慎从事。孔子对此进一步发挥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提醒人们说话办事要谨慎,防止言行有失而带来灾祸。这个初爻为什么会对形势把握得比较好呢,为什么会无咎呢?因为从爻象上看,初爻是阳爻居于阳位,为得正,与之相应的四爻又是个阴爻,阴阳相应相合,故此,这个初九爻对形势判断正确,在“节”卦的大形势下,知道谨慎的重要性。

3.经典案例:老子不出户而知天下

提到足不出户,我们很容易想到被誉为“东方哲学之父”的老子的名言:“不出户,知天下。”老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子与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一般认为比孔子年长二十余岁。根据史书记载,孔子曾数次问道于老子。相对于孔子早年的做官治世和后来的周游列国以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的入世观,老子则是相对出世的,他没有积极到外面宣传什么,也没有到官场上一展宏图,而是甘于寂寞,一直做着管理国家图书的工作,闭门读书,最终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提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认为世间事物都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易理启示

孔子和老子都是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思想的核心内涵。但二人一个主动,一个主静;一个去外面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一个则足不出户,闭门著书;一个相对入世,一个相对出世。二人的行为哪个更好呢?用《周易》的观点看,二人的行为正是一阳一阴的太极图的体现。动也好,静也罢,只要合乎个性特点和时代要求,就都是正确的,都是合乎时宜的。在有些时候,闭门读书,静静思考也是非常恰当的。没有老子的闭门著述,哪有伟大著作——《道德经》的流传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