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9日星期日
首页/周易/周易《坎》卦《象》《象传》《彖》解读

周易《坎》卦《象》《象传》《彖》解读

坎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卦名释义】坎卦爲刑狱幽囚之卦。上经重天地水火,故始自乾坤而终於坎离。

【释读】坎卦:陷阱连着陷阱,有俘获,心与心相连,亨通,出行能获得帮助。

维心亨:维,帛书《周易》作“巂”,从“纗[zuī]”省。《説文解字》:“纗,维纲,中绳。从糸巂声。读若画,或读若维。”段玉裁注曰:“维纲中绳也。纲者,网之紘也。又用绳维之。左右皆有绳,而中绳居要,是曰纗。《思玄赋》旧注云:纗,系也。盖引伸之爲凡系之称。”

行有尚:尚,佑、助也。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象传》説:流水相继而至、潮涌而来,象徵重重的艰险困难。君子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熟习教育之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释读】初六:重重的陷阱,落入到陷坑的最深处,凶险。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象传》説:“习坎入坎”,是因爲不能走正道,所以才遭遇凶险。

习:《説文解字》:“习,数飞也。”引申之义爲习熟,是习有重复义。《经典释文》:“习,重也。”

窞[dàn]:《説文解字》:“窞,坎中小坎也。”《周易集解》引干宝曰:“窞,坎之深者也。”

【象解】坎有飞鸟之象,故称“习”。坎爲入,爲陷阱。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初在坎底,故云‘窞,坎之深者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释读】九二:陷坑之中存在危险,所求仅有很少的收获。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象传》説:“求小得”,説明仍未脱离险境。

【象解】《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阳陷阴中,故‘有险’。据阴有实,故‘求小得’也。”坎爲险。九二爻前遇重阴,而与五爻不应,故仅有小得。艮爲求。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释读】六三:往来进退都是重重陷坑,危险而且陷阱很深,落入陷坑的最深处,不可轻举妄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象传》説:“来之坎坎”,是説最终没有成效。

来之坎坎:王弼《周易注》曰:“既履非其位,而又处两‘坎’之间,出则之‘坎’,居则亦‘坎’,故曰‘来之坎坎’也。”

险且枕:俞樾《群经平议》:“枕当爲沈。《释文》谓‘古文作沈’,是也。《庄子·外物》篇:‘慰暋沈屯。’《释文》引司马注曰:‘沈,深也。’险且沈者,险且深也。”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古书浮‘沈’字多作‘湛’。‘湛’‘沈’古今字。‘沉’又‘沈’之俗也。”“湛,没也。”

【象解】六三不正不中,乘凌九二,陷於上下两坎之间,进退皆有险难。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释读】六四:祭祀之时置上樽酒,副配以簋,用瓦缶进献,从窗子用勺子盛装,最终不会发生灾祸。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象传》説:“樽酒簋贰”,是説刚柔相济,所以最终免遭灾祸。

樽、簋、缶:《説文解字》“樽”作“尊”,云“尊,酒器也”,“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簋爲圆形,缶是没有文饰朴素的瓦器。《玉篇》:“樽,酒器也。”《正韵》:“从木者後人所加。”《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震主祭器,故有“樽簋”。坎爲酒。簋,黍稷器。”又曰:“贰,副也。坤爲缶,礼有副樽,故贰用缶耳。”《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六尊,谓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宾客。”

纳约自牖:纳,《广雅·释诂》:“纳,入也。”《仪礼·少牢馈食礼》“纳诸内”注:“纳犹入也。”约,闻一多训“约”爲“取”。《説文解字》:“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凡勺之属皆从勺。”《考工记》“勺一升”,注曰:“勺,尊斗也。”“牗”,谓窗也。又指殷狱、牢房,通“羑”。

《诗经·召南·采苹》:“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毛传曰:“宗室,大宗之庙也。大夫士祭於宗庙,奠於牖下。”郑玄笺云:“牖下,户牖间之前。”

【象解】《周易尚氏学》:“坎爲酒,震爲尊,故曰‘尊酒’。震爲簋,簋祭器,以盛黍稷。中爻正覆震,故曰‘簋贰’。贰二同。”坎爲酒,震爲斗尊,亦爲勺;艮爲户,伏离爲牖,六四处正覆艮之间,其象爲自户牖间以勺挹酒,置於斗尊。六四承阳故“终无咎”。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释读】九五:陷坑没有被填满,而小山包却已铲平了,没有过失。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象传》説:“坎不盈”,説明居中而不自满自大,所以不会发生灾害。

祗既平:“祗[zhī]”,通“坻[chí]”,水中土丘。《周易集解》“祗”作“禔”。《释文》引郑玄注:“祗当爲坻,小丘也。”《尔雅》曰:“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坻者,水中可居之最小者也。”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爲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小雅·黍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坎不盈”与“祗既平”爲对文。

【象解】九五爻一阳陷於群阴,故曰“坎不盈”;五爲艮主爻,艮爲山,故爲坻;艮没於水中隐而不见,故曰“祗既平”。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释读】上六:用绳索重重捆绑,囚放在荆棘丛生的牢狱中,三年之久亦不能解脱,凶险。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象传》説:上六不走正道,所以遭受三年的凶险。

系用徽纆[mò]:系,捆缚;徽纆,绳索,皆用以拘系罪人。《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徽纆,黑索也”,引马融曰“徽纆,索也”。《经典释文》引刘表曰:“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寘于丛棘:寘,《説文解字》:“置也。”“寘”犹“放”也。放置,投置之义。丛棘,丛生的棘刺,这里指牢狱。《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狱外种九棘,故称丛棘。”

【象解】重坎爲索,爲徽纆。坎爲棘,上坎下坎,故曰“丛棘”。上六下履重坎,乃置於丛棘之象。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