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杨宽文集/宋代科学家沈括

宋代科学家沈括

宋代科学家沈括沈括是个眼睛有病的人,时常眼睛要发晕,(见《苏沈良方》二、七)然而却是个心灵手快的大科学家。“日月的形状,究竟像丸一般呢?还是像扇一般呢?”这问题是沈括在三十多岁,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的时候,他的上司向他提出来的。那时刚是第十世纪,这样的问题本不是容易回答的,如果是旁人一定给他的上司难到了。幸而这是沈括。沈括在那时因在馆阁校书,职务比较悠闲...

宋代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个眼睛有病的人,时常眼睛要发晕,(见《苏沈良方》二、七)然而却是个心灵手快的大科学家。

“日月的形状,究竟像丸一般呢?还是像扇一般呢?”这问题是沈括在三十多岁,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的时候,他的上司向他提出来的。那时刚是第十世纪,这样的问题本不是容易回答的,如果是旁人一定给他的上司难到了。幸而这是沈括。沈括在那时因在馆阁校书,职务比较悠闲,已开始研究天文,他的答复是这样的:“日月的形状,是如丸一般。月亮本没有光的,犹如银丸,必须太阳照耀了,才能光亮。当太阳在旁边的时候,光亮在侧面,所以我们在月初的时候看去,月亮是弯弯的;太阳渐渐远了,斜照着,光亮就慢慢的圆满起来。”(见所著《梦溪笔谈》七)

这在天文学上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接着,他的上司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日食、月食呢?”他又答道:“如果日月同在一度相遇,便成日食,在一度相对,便成月亏。”(见《梦溪笔谈》七)

日食、月食的道理,他又说得很明白了。他的上司又问道:“那么,为什么日和月二个不会相碰呢?”他又提出了一个假设,说道:“日月本只是一种气,是有形而无质的,所以相遇不了,不会发生障碍。”这一个假设在我们今天看来,当然不正确,但在他那时也是很可宝贵的见解了。

当沈括在四十多岁做河北西路察访使的时候,曾在太行山一代山崖之间,发现了许多衔螺的蚌壳以及石子如鸟卵的,他便断定这里是古代的海滨。(《笔谈》二四)这等地质学的观察和推理,《朱子语类》中也有,也是原本于沈括的。沈括真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了。

沈括不但对于天文学、地质学、数学、医学、乐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很有发现,当时朝廷的一切科学事业,如修历法、改良观象仪器与水利、制地图、监造兵器等,也都由他包办的。

沈括字存中,生在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他父亲名周,有儿子二个,长的名披,次即是括,本是钱塘人氏,(《王临川集》《大常少卿分司南京沈公墓志铭》)幼年时代他父亲在泉州做刺史他就跟到福建。二十多岁便做了沭阳县(今海州)主簿。三十岁做了宣州宁国县令。那时宁国县一带盽圩荒废,民不聊生,判官谢景温用了沈括的计划,旬日间募了壮丁一万四千人,在宣城、宁国、南陵、当涂、芜湖、繁昌、广德、建平八年修筑盽圩,从此得田一千二百七十顷,出来三万六千斛,菰蒲桑粆之利为钱五十余万。三十二岁中了进士,三十三岁便做扬州司理参军,后来又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这时在天文学,就有上面所说的那样的发现,并且预为详定浑天仪(《笔谈》七)。四十一岁充史馆检讨。那时因要改疏洛水入汴,沈括又出使到汴梁,他从京师上善门起至泗洲淮口为止,作了一番测量。他测量的结果是京师的地势比泗洲要高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他的测量方法是:

验量地势,用水平、望尺、干尺量之,亦不能无小差。汴梁堤外皆是出土故沟,水令相沟,时为一堰节其水;候水平,其上渐浅凅,则又为一堰,相齿如阶陛。乃量堰之上下水面相高下之数,会之,乃得地势高下之实。(《笔谈》二五)

沈括这样的测量,不但是平面测量,而且是地形测量,他测量地势高下的方法,虽然不能精密,假如所筑的堰,极为平直,当不致有差误。欧洲古代,希腊虽曾测量海岸的远近,罗马也曾测量街道的地面,可是这地形的测量,在沈括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沈括的创举了。

沈括那时还提举司天监,曾招请楚州卫朴造《奉元历》,历法便较前为密。括又改造新浑天仪,并创玉壶、浮漏、铜表。熙宁七年六月,司天监呈新浑天仪和浮漏于迎阳门,神宗皇帝一一问沈括所以更改的理由,沈括能很明明白白说出它所以然之故。新浑天仪是怎样的呢?《宋史·律历志》说:

“新定浑仪,改用古尺,均赋辰度,规环轻利,黄赤道天常环并侧置,以北际当天度;省去月道,令不蔽横萧;增天枢为二度半,以纳极星规环;二极各设环枢,以便游运。”

这年沈括又任为河北西路察访使,在河北西边一带考察边防。从蒲城以东到边吴淀五十余里,按照当时地图名为徐村淀,淀渊是连绵不断的,哪知沈括一到那里考察,一看竟然都是陆地,丝毫找不到什么淀渊的形迹。沈括把这等情况上奏,皇帝读了不觉惊骇起来,说道:“图籍不实如此,守臣何可用?”沈括因此遍历边区山川,初用面糊木屑在木桌上粘成山川形势,后因寒冻木屑不能用,便改熔蜡来制成山川形势,最后又雕成木刻呈上,皇帝看了很是乐意,于是下诏边州,都用木图。这等立体地图模型,又是这位大科学家沈括所开创的了。沈括这次的考察,不仅对地形有精密的察访,地质学的观察和推理,也开始于这时。括在熙宁八年奉旨编修天下州县图,他费了十年功夫,到元祐四年才编成表上,共计修立大图一幅,高一丈二尺,广一丈,小图一轴,诸路图十八轴,并用黄绫装裱,副本二十轴,用紫绫装裱。

熙宁八年,沈括又和章子厚同领军器监,根据《周礼·考工记》及《小戎》考定兵车制度,以为九军阵法当是:

九军当使别自为阵,虽分列左右前后,而各占地利,以驻队外向自绕。纵越沟涧林薄,不妨各自成营。金鼓一作,则卷舒合散,浑浑沦沦而不可乱。九军合为一大阵,则中分四衢,如“井田”法,九军皆背背相承,面面相向,四头八尾,触处为首。(《笔谈》补三)

沈括后又出身鄜延经略使等官,沈括不但是个大科学家,文学也相当的好。在鄜延时,曾手作军歌数十曲: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回头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区作恩波。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

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笔谈》五)

沈括原是懂得音乐的,二十三岁时已成有《乐论》一书,这次所作军歌,一定是十分激昂慷慨的,可惜乐曲没有传下来。不然,我们还可一饱耳福呢!

(原刊《知识与趣味》1939年第1卷第5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