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杨宽文集/说倭——“大和”即“大倭”的音转

说倭——“大和”即“大倭”的音转

说倭——“大和”即“大倭”的音转“倭”是中国称呼日本的名称,日本本来也自称为“倭”的,《唐书》纪载元亨元年日本遣使贺平高丽后,有一段说:“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可见“日本”还是唐人所听得的名称,所以传闻不一。又可见“倭”这名称并不是专门中国人称他的名称,到唐元亨元年后日人才自己“更...

说倭——“大和”即“大倭”的音转

“倭”是中国称呼日本的名称,日本本来也自称为“倭”的,《唐书》纪载元亨元年日本遣使贺平高丽后,有一段说:“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可见“日本”还是唐人所听得的名称,所以传闻不一。又可见“倭”这名称并不是专门中国人称他的名称,到唐元亨元年后日人才自己“更号日本”,不自称“倭”了。

在汉魏时候,日本时常来中国进贡,《汉书·地理志》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后汉书》又说:“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绥。”汉光武所赐的印,便是日本天明四年在筑前国糟屋郡志贺岛叶崎掘得“汉倭奴国王”之金印。到南北朝时代,倭王对中国还上表称臣,受中国爵号,自称封国,这时日本的文化很低,对中国一面羡慕,一面畏惧,自不得不称中国为天国,恭恭敬敬。例如《宋书·蛮夷传》所载,倭王武(雄略天皇)上宋顺帝的表文,一则曰:“封国偏远,作藩于外。”再则曰:“臣虽下愚,忝胤先绪,驱率所统,归崇天极。”三则曰:“臣亡考济(允恭天皇),实忿寇仇,壅塞天路……”到了隋朝,日本的文化稍稍高了,态度也就没有以前那样的卑下了,日本派遣苏因高(即小野妹子),来隋时所带的国书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见《隋书·东夷传》)。而日本《善邻国宝记》所引之《经籍后传记》,又作“日出处天皇致日没处天子”,这一定出于日人做书的胡改。在隋唐时日本致中国的国书是平等的,而中国与日本的国书,依然是不平等的。《经籍后传记》记隋使裴世清所上的国书是:“皇帝问倭王”,《经籍后传记》说:“其书曰:‘皇帝问倭王,圣德太子甚恶其黜天子之号为倭王,而不赏其使。’”而《日本书纪》又作“皇帝问倭皇”,这一定又出日人做书的胡改。这日本不愿自称为“倭”,而中国依然是称他为“倭王”的。

《唐书》说:“日人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是很可信的,大概隋时日人自称为“日出处”,到唐时便惯称为“日本”了。

其实日本至今未脱“倭”名,《后汉书》说安帝永初元年朝贡者,“倭国王师升”,日本内藤虎博士著《倭面土国》(《艺文》第二年第六号)说:“北宋版《通典》有‘倭面国王师升’,日本古版《后汉书》,亦有‘倭面土国王师升’‘倭面国王师升’等,又异称《日本传》所引之《通典》,有‘倭面土地王师升’之名,盖原为倭面土国土,后省称倭面国王,又略为浚国王,或误为倭面土地王者。倭面土当读作やまと即大和国。”实则“大和”就是“大倭”的音转呵!

日人小川琢治著《北中国先秦蕃族考》(见《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续编》)又把《逸周书·王会》篇东方的前人一说是“倭人”,“俞”“倭”音同,而《管子·小问》篇又称:“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备”,可证“俞”也有“倭”的意思,这都是一种很入理的解释,“大倭”的音转为大和,也等于“倭夷”之音转为“嵎夷”,“倭人”转为“俞人”罢了。

(原刊《文汇报·史地周刊》1939年2月22日第10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