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杨宽文集/书评:《墨辩新注》

书评:《墨辩新注》

书评:《墨辩新注》《墨辩新注》 鲁大东著 中华书局出版 价八角近年来治朱子之风气,已较前稍衰,独注疏《墨经》之作,仍层出不穷。盖墨子之学,本甚通达,已足大显于天下,独《墨经》上下及《说》上下与《庄子·天下篇》之名家言,犹言人人殊,俱未得其会通。《墨经》辞约义丰,当时墨者,多窜句游心,倍谲不同;而欲二千载后之学者,诠释其真义,斯固难矣。(《庄子·天下篇》言墨者...

书评:《墨辩新注》

《墨辩新注》 鲁大东著 中华书局出版 价八角

近年来治朱子之风气,已较前稍衰,独注疏《墨经》之作,仍层出不穷。盖墨子之学,本甚通达,已足大显于天下,独《墨经》上下及《说》上下与《庄子·天下篇》之名家言,犹言人人殊,俱未得其会通。《墨经》辞约义丰,当时墨者,多窜句游心,倍谲不同;而欲二千载后之学者,诠释其真义,斯固难矣。(《庄子·天下篇》言墨者“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所谓倍谲不同,疑即指《墨经》之诠释言。又《骈拇篇》云:“骈于辨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百异同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杨墨足矣”,疑亦指《墨经》坚百异同言)。

诠释《墨经》之真义固难,苟覃思精勘,探本穷源,上下文句,一一比较其义例,明查其大旨之关键,固非不可一通其义也。何如晚近学者,用力虽劬,但着眼于一字一句,终未能究心于全篇之义例。是固一读诸家之校释,求之一字一句,固可多通,揆之全篇义例,终不相协。余谓《墨经》之校读,当先明其体例,然后略贯其义,更推寻其错乱,错乱既粗为校正,更乃分其章句而观其会通。单辞片句,虽妙思巧解,必应先视其上下文义之如何。不然徒为一己之说,终非真义也。晚近诸家用力不为不勤,巧解不为不多,而终碎乱不能通其义者,大抵坐此病耳。

往岁商务曾出《墨经》注疏二种,一为谭戒甫氏之《墨经易解》,已有与忘氏之批评,一为范耕研氏之《墨辩疏证》,余已尝评之,均见本刊。本年中华亦出一种,即此鲁大东氏之《墨辩新注》,鲁氏此书,卑卑无甚精义,更不逮谭、范二书矣。

晚近墨经之专著,不下十数种,而鲁氏所得获读者,似仅孙氏《间诂》及梁氏《校释》而已,即如伍非伯氏之《墨辩解故》,恐鲁氏亦未寓目。伍书于校勘,略有发现。如:

(八十九)闻,耳之聪也。

(九十)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九十一)言,口之利也。

(九十二)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

伍氏以(九十)句即(八十九)句之说,(九十二)句即(九十一)句之说。此四句皆无说,而上下句意颇相类,旧说之错误入经者,古书说解之错入于经,其体例甚多,伍说良是。其后胡韫玉、张纯一诸氏,亦皆从之,独范耕研氏非之,无当也。今鲁氏此注,将“同异交得”句说:“比度,多少也……”十三句,割裂置此四句下,而云,“窃疑‘比度’……云者,所闻或所言之谓,是举例也;‘多少’……云者,心察心辩之谓;固断知也。然究何句释闻,何所释言,已难明识矣”。此类似是而非之释义,殊令人费解。

晚近诸家校勘之失,多在故为立异,即如首句:

(经)故所得而后成也。

(说)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或见也。

说“有之必无然”,孙氏校增“然”“之必不”四字,作“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梁氏校删“无”字,作“无之必然”,张其锽校增“不”字,作“有之必无不然”,今鲁氏作“有之无不然”,增“不”字与张氏同而又删“必”字,诸家所校,义既相同,而校文绝异,皆绝无依据,无非故为立异而已。疑仍当从孙说为是,经说本多对偶也。

鲁氏此注,不特故为立异,其新校之字,竟无一字,可信从者,其书评:《墨辩新注》注释更无论已。兹姑举其卷端论之:

(七)(经)仁,体爱也。

(说)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著若明。

说“著若明”三字,当涉上(六)句而衍。孙诒让疑“著”为“者”,属上,而删“若明”二字,非是。经说之喻多举事,如“若衣裘”“若人过梁”等,皆无“者”字,今鲁氏校为“著为用”,谓“著与贮通”,又以“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得断为全句。释云:

……然苟爱己者,不欲以己身为世之所用,难于‘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则将所珍爱良马,积贮为用之不若矣,复合用其爱一己耶?

鲁以“用己”释为“以己身为世之所用”,增字为解,未足信据。其不以“也”字断句,与下“不若爱马”相属,又以“著为用”承“不若爱马”言,皆乖《墨经》体例。《墨经》之喻,有同喻,有异喻,“若某某”,是谓“同喻”,“不若某某”,是谓“异喻”,此“不若爱马”,盖异喻也。喻皆不与上下文相属成句,仅在喻释上文之义而已。

(一〇)(经)行,为也。

(说)行,所为不若善名,行也;所为善者,巧也。若为盗。

按王引之疑“善”为“著”,固非,善犹好也,(见《曲礼疏》)善名犹言好也。伍非伯氏于“善”字句,以“不善”与“善”互易,云名犹言谓,非是。今鲁氏则又句读作:

所为不善,名;行也。所为善,名,巧也。若为盗。

而释云:

所为不善,是以其名下之不善也而非其实。当视其行为之结果以为断。所为善,亦以其名之善也而非实,当视其技能之效力以为断。

鲁氏句读,故为立异,乃至释义迂回绕缴如此。经说之例,得释某者,或起以“某也者”,或结以“某也”。经说颇多对偶以释经义者,此亦是也。上句释“行”,乃正释经意,下句释“巧”,盖对称而已。犹如(四二)“穷”句之“穷”正释经意,“无穷”盖对称而已。“行”与“巧”之义正相对,行谓实行,巧为巧伪,鲁氏释“巧”为“技能”,适得其反。

(二)(经)实,荣也。

(说)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实者,志气之实现也。“使人如己”,似指感化言。“不若金声玉服”,盖言志气之荣,足以感人;不若金声玉服之徒饰其外。今鲁氏校“如”为“知”,以“金声玉服”移下,校“若”为“以名”二字,盖未明经说有异喻之例也。鲁氏释为名实之实,而云:

凡一实物莫不具固有之标志与气质,其标志与气质之发现也,使人知比实物之所谓,固不必因其名而识之也。

殊谬。此句承上“行”句而言,乃实行之实,非名实之实,鲁氏盖未通观其上下文义也。

(一六)(经)狷,作蛕也。

(说)狷:为是,为是之;台彼也,弗为也。

孙氏以“为是”误重,未尽然。今鲁氏于(台)从一本作“治”,“彼”作“”,句读作“狷为是。为是之治彼也,弗为也。”谓:

狷之行为,怨谤不满,诚属正直;然欲因此正直以之治理衷恶,则非其力之所及为者矣。

如此心证臆说,恐必非《墨经》之旨,余久疑次“是”字为衍文,当作“为是,为之;台彼也,弗为也。”“为是”之“为”训助,台怠古通,方言云:“台,失也。”盖谓狷者有所不为也。有助于是者为之,有失于彼者弗为。盖即《非乐上》云:“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则止。”亦即《贵义篇》所云:“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舍之。”《墨经》本多对偶之例,鲁氏盖仍未通上下文例也。

(一八)(经)令不为所作也。

(说)所令非说弗行。

说中“令”字,当为标题错下者,说中标题错下之例甚多。则说当作“令,所非甚弗行”。此与上文“饵”“狷”“廉”三句皆论作为,令,善也。(见《尔雅·释诂》)禁也,故云:“所非,身弗行。”据此则经文“作”字,盖“非”字之形误,当作“令,不为所非也。”孙氏改“弗”为“所”,今鲁氏以“所”字移至“弗”字上,作“非身所弗行”,云:

此号令之发施,苟非以己身告诫之法则,其势亦将有所弗行者矣。

其说亦谬,上下文皆言德行,何得杂出一论号令者。令,善也,《墨经》亦以美德之一。

以上但就卷首十八句论之,其谬误已若是,此但就一己之立说言,其因仍他家之疏之,尚不具焉。鲁氏于《墨经》前后义例,俱如熟察,任情妄校妄释。其谬误固宜。此不特为鲁氏一人病,亦时贤之通弊也。鲁氏不仅不查全篇义例,即《墨经》特用之字,亦未一加留意。(六三)“间”句之说云:

间,谓夹者也。尺,前于区穴而后于端,不夹于端,不夹于端与区内,及,及非齐之及也。

(四八)“库”句之说又云:“库:区内之若斯貌常”。

先后凡两云“区穴”,“区穴”乃特用之辞明甚。“间”句或作“区内”,“内”字亦“穴”之讹,“内”“穴”篆文相似。而鲁氏于“库”句说“区穴若”,校作“区容”,以“穴”若为“容”字之误分,于“间”句说“区穴”善“穴”字,而“区内”之“内”字乃仍之。此等处,令人断难信从。《墨经》之文,类书古注未有引之者,校理颇乏依据,然原书义例具在,未尝不可比较而审察之,其用字文法,亦未尝不可一一比观之。近人每以其本无依据,遂任情轻校经释。未尝一察其义例,遂亦率而成书,如是胆大妄为,于学术界无所裨益,亦徒见其纷扰而已。

又如(五五)“厚”句云:

(经)厚,有所大也。

(说)厚:唯无所大。

说“唯无所大”之“唯无”,范耕研氏谓“惟无”与“唯毋”同。“毋”“无”皆语词耳。其说甚是。墨子书本多“唯毋”“唯无”之词,而诸家多忽此,孙诒让云:“积无成有,其厚不可极也,与经文相反而实相成”。此解虽妙,然非真义。梁氏校“惟”为“区”,章行严氏又以中句“心”字移此,作“心唯无所大”,(见《名墨訾应考》)梁氏云:“面无容积,故无所大”,章氏则云:“惟言厚无一见长广云者,特心境如是。”伍非伯氏先校为“惟无斯大”,(见《墨经辩解故》)谓即“无厚,不可积也,其大于里”之意。后又校为“惟无,无所大”。增一“无”字。今鲁氏又校“无”为“庑”,庑丰也。皆失之。墨子多“唯毋”“唯无”之词,尽人知之也,而多不能思意及之。诸家之校释《墨经》,亦有失于求之过深者,求之弥深,而失之益远。

要之鲁氏此书,仍全踏前人之覆辙,诸家虽有未察义例,轻校轻释,然尚间有一二可取者。今鲁氏此书,绝无可取,其因仍他家处,固多未是,其自创之校释,谬误尤多。《墨经》辞约,苟不察义例,任情穿凿,固无所不可,然而治墨如此,反如不治之为愈也。

(原刊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6年10月22日第11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