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杨宽文集/明代的倭寇

明代的倭寇

明代的倭寇明代的倭寇,可以说是侵略中国的尝试。虽然终于没有整个组织、整个计划而平息了,可是沿海人民的受害,也已很可痛。倭寇沿海的骚扰,当以浙江沿海一带受害最深,现在许多遗迹还有留存,在民间传说里也还相传着,在浙江沿海一带的乡民,他们在小孩哭闹的时候,还是说“倭寇来了”,拿“倭寇”来吓小孩。倭寇当时蹂躏地方的情形,也于此可见了。在浙江沿海的乡间,春天还有礼拜之...

明代的倭寇

明代的倭寇,可以说是侵略中国的尝试。虽然终于没有整个组织、整个计划而平息了,可是沿海人民的受害,也已很可痛。倭寇沿海的骚扰,当以浙江沿海一带受害最深,现在许多遗迹还有留存,在民间传说里也还相传着,在浙江沿海一带的乡民,他们在小孩哭闹的时候,还是说“倭寇来了”,拿“倭寇”来吓小孩。倭寇当时蹂躏地方的情形,也于此可见了。在浙江沿海的乡间,春天还有礼拜之举,无论贵贱贫富之别,每户一人,必须持旗枪,巡视全县,这也是当时防倭寇的遗风。

一、倭寇猖獗的原因

倭寇的所以得猖獗,不是一朝一夕之故,祸根早已隐着的,我们仔细分析起来,不外下列几种原因:

(一)盗党的纠结

《明史》说:“高皇帝即位,方国珍、张士诚相继诛服。诸豪亡命,往往纠岛人入寇山东滨海州县。”方国珍、张士诚既失败,他们的余党便流浪到海外,碰到横行的倭寇,当然来得正好,浙江沿海民情本很横暴,民间也多土匪,很有恶人替倭寇作向导的。《明史》说:

黄岩民周来保,龙岩民钟普福,困于徭役,叛入寇,倭每来寇,为之向导。

这也要怪地方官吏办理徭役的不当。倭寇本来不谙地理,很需要中国人来做向导。于是一般奸人竟有把中国人卖给日人的。《明史》载成化四年之日本贡使曰:

其通事三人,自言本宁波村民,幼为贼掠,市与日本。今请便道省祭,许之。戒其勿同使臣至家,引中国人下海。

倭寇初起的时候,由于乱党的纠结,还是倭人多中国人随从的少,到后来中国乱党附和的便多,弄到:

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倭战则驱其所掠之人为军锋,法严,人皆致死,而军官素软懦怯,所至溃奔。

这真是某方便用的惯技,用乱党土匪做先锋来骚扰。所以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能以六七十人而横行千里,杀戮战伤者,达四千人。

(二)政府的姑息

当时政府太懦弱怕事,最初对倭寇还想不动干戈,用睦邻的政策,《明史·日本传》称:

(永乐)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帝曰:‘威之以刑,不若怀之以德,宜还之。’乃令刑部员外吕渊等赍敕令责让,令悔罪白新。中华人被掠者,亦令送还。

大明皇帝想保存天朝柔远人意,这样的从奸养寇,便闹成滔天大祸。又《明史》载:

景泰四年入贡,至临清,掠居民货。指挥往诘,殴几死。所司请执治,帝恐失远人心,不许。

明代政府一面放纵倭寇,一面还想外交的途径来解决它。明祖曾以入寇之事责难日本,怀良的覆书很硬,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武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山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唯上国图之。

这样有恃无恐的态度,对入寇事完全表示不理会。永乐年间,《明史》载日人的覆书曰:

海寇旁午,故贡使不能上达。其无赖鼠窃者,实非臣所知。愿贷罪,容其朝贡。

这样徒然纸上空谈,终无济于事,其实日本政府于这等海寇本来没有管束的能力,而且本来也取放任的态度。

(三)日本政府的放纵

日本政府对于倭寇,一向取放任的态度。当时日本政府虽时常进贡,其实不外借此想挟带商品,做种种侵略的行为。《明史》说:

宣德初,申定要约,人毋过三百,舟毋过三艘。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直。礼官言:‘宣德间所贡硫黄、苏木、刀扇、漆器之属,估时直给钱钞,或折支布帛,为数无多,然已大获利。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宜大减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使臣不悦,请如旧制。访增钱万犹以为少,求赠赐物,诏增布千五百,终怏怏而去。

贡使这样的贪利,并且还横行为法,掠夺民物,伤害人民,明朝过分的弱,是主张用怀柔政策。《明史》说:

景泰四年入贡,至临清,掠居民货。指挥往诘,殴几死。所司请执治,帝恐失远人心,不许。

又说:

成化四年十一月,使臣清启复来贡,伤人于市,有司请治其罪,诏付清启。奏言犯法者当用本国之刑,容还国如法论治。且服不能钤束之罪,帝俱赦之,自是,使者益无忌。

这样的使者,是从来少见的,明政府的柔弱,也是少见的。日人的进贡,名为进贡,其实所做的都是唯利是图的事,永乐初年定日本十年一贡,而成化四年,日人的进贡竟有两次。“弘治九年三月王源义高遣使来,远至济宁,其下复持刀杀人。”有许多恐怕不是真的贡使,嘉靖二年日本忽然有二贡使,互争真伪,自相追杀,倭寇也往往借进贡为名,大肆抢掠,《明史》说:

倭性黠,时载方物戎器,出没海滨,得间则张其戎器而肆侵掠,不得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东南海滨患之。

(四)海防的疏忽

中国因为沿海一向无外患,对于海防十分的空虚,洪武年间汤和虽曾设卫,但一会儿又弛废,《明史·日本传》说:

迨承日久,船敝伍虚,及遇警,乃募渔船,以资哨守;兵非素练,船非专业,见寇舶至,辄望风逃匿,而上又无统率驭之,以故贼帆所指,无不残破。

戚继光又说: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

嘉靖二年本二贡使互争真伪,自相残杀,竟如无人之境,《明史》说:

嘉靖二年五月,其贡使宗设抵宁波。未几,素卿偕瑞佐复至,互争真伪。……宗设怒,与之斗,杀瑞佐,焚其舟,追索卿至绍兴城下,素卿窜匿他所免,凶党还宁波,所过焚掠。执指挥使袁琎,夺船出海,都指挥刘锦追至海上,战没。

只有一个贡使所带的人马,已经可以所过焚掠,执刃所指,都指挥战没,当时海防的疏忽无用,也可想见。

(五)朝廷处理失当

倭寇性素蛮横,加之当地乱党,又助倭为虐,在嘉靖三十余年的秋天,倭寇特别猖獗,《明史·日本传》说:

祖制:浙江设市舶提举司,以中官主之,驻宁波。海舶至则平其直,制驭之权在上。及世宗,尽撤天下镇守中官,并撤市舶,而滨海奸人遂操其利。初市犹商主之,及严通番之禁,遂移之贵官家,负其直者愈甚。索之急,则以危言吓之,或以好言绐之……倭丧其赀不得返,已大恨,而大奸若汪直、徐海、陈东、麻叶辈……悉逸海岛为主谋。倭听指挥,诱之入寇。

官方处理倭寇既失当,对征发人民的徭役又失当,所以很有人困于徭役,反叛变而加入倭寇的。政府内政不修,对征伐倭寇的将士,也赏罚不明,名将如俞大猷、戚继光等都受权臣的侮害。

二、入寇的大略

倭寇的侵入,在明初便有。高皇帝即位,方国珍、张士诚相继诛服,但亡命之徒,心还不死,于是纠结倭人入寇,最初只在山东沿海一带。此后渐次蔓延到浙江沿海宁波、台州。当时的日本还能约束,《明史》说:

良怀气沮,……遣其僧祖来奉表称臣,贡马及方物,且送还明、台二郡,被掠人口七十余,以四年十月至京,太祖嘉之。

日本良怀在洪武四年十月遣使送还郡县和人口,可是就在这年倭寇仍然侵掠温州一带。洪武五年又入海盐,可见日本虽然想加以约束,但是总因政权的不一统,不能尽力的约束住。祖虽然移书责让,只是空言,而且日本声言有备,并不害怕。日本一方遣使朝贡,倭寇还是照样的闹着。洪武十六年倭寇侵入金乡、平阳,十九年日本又遣使来贡,中政府谢绝之。

洪武末年,海上的警备力增加,朝贡不止,倭寇也渐平静,当时要算汤和最得力,汤和的海防计划,据说得自方国珍的从子方鸣谦,《明史·汤和传》说:

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顾谓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国珍从子。习海事,常访以御倭事。鸣谦曰:“倭海上来,则亦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

倭寇的引入,是方国珍的余党,而献策防御的,又是方国珍的从子,也许方鸣谦也曾亡命海外,所以“习海事”。当时从事防御工作的,除汤和外,还有周德兴等,《明史·日本传》说:

(十九年)明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往福建滨海四郡,相视形势。卫所城不当要害者移置之,民户三丁取一,以充戍卒。乃筑城一十六,增巡检司四十五,得卒万五千余人。又命信国公汤和,行视浙东、西诸郡,整饬海防。乃筑城五十九民,户四丁以上者以一为戍卒,得五万八千七百余人,分戊诸卫,海防大饬。闰六月,命福建备舟百艘,广东倍之。

洪武末年,广东福建浙江沿海,防卫既严,倭寇也渐平息。

永乐初年,日本的足利幕府,忽然来臣服中国,并且捕献倭寇。《明史·日本传》说:

(永乐)五年、六年,频入贡,且献所获海寇。使还,请赐仁孝皇后所制《劝善》《内训》二书,即命各给百本。十一月,再贡。十二月,其国世子源义持遣使来告父丧。

又说:

(永乐)八年十月,义持遣使谢恩,寻献所获海寇。

但到永乐十五年倭寇势盛。《明史》说:

(永乐)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也,……赍敕责让,令悔罪自新。

政府一面对倭寇宽容,一面又责难日本,当时的日本比较软弱,它的复书说:

海寇旁午,故贡使不能上达。其无赖鼠窃者,实非臣所知。愿贷罪,容其朝贡。

实在日本政府既无力约束,一面也取放任态度。永乐十七年倭寇入王家山岛,二十年又寇象山。宣德景泰成化年间,日本虽屡屡进贡,贡使也多横行不法,倭寇的骚扰断断续续,出没无常,有时经商做买卖,见有机可乘,便大肆抢掠。在这时候的倭寇,已很多中国人混在里面。

自从嘉靖二十六年朱纨巡抚浙江,兼制福兴漳泉建宁五府军事,申通倭三禁。倭寇之气稍杀。可是终为奸人所怨,弄到免职自杀,因此倭势又盛。当时沿海的防卫已疏懈,“兵非素练,船非专业,见寇舶至,辄望风逃匿。”当时沿海的土豪对倭人的交易,往往苛求威吓,而大奸如汪直、徐海、陈东、麻叶等于是做主谋,引倭人入寇。当时内政败坏,功赏又不明。《明史》说:

帝乃遣工部侍郎赵文华督查军情,文华颠倒功罪,诸军益解体。

所以俞大猷的勇敢善战,反而获罪,《明史·俞大猷传》曰:

(嘉靖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将。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

后来俞大猷旋代汤克宽做苏松副总兵,将卒不满三百人,征诸民兵没有来得及集合,而倭寇来犯金山,俞大猷战失利。当时倭寇屯在松江柘林者竟达二万人,总督张经要前击,给俞大猷劝阻,等保顺保靖兵稍至,于是大破倭寇在王江泾地方。但是功劳给赵文华、胡宗宪拿去,反而拿金山之战失败的事来判罪,谪充为事官柘林。

这时,倭寇势极盛,汉奸附和的真多,嘉靖三十四年,倭人只不过六七十人横行数千里,杀戮战伤的几四千人。倭寇这样盛,可是朝廷里没有赏罚分明精忠报国的臣子,专想夺功劳,因此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都受侮害。当倭寇的根据地大概在舟山群岛宁波普陀一带。胡宗宪的条陈,有移搬汪直剿除舟山之言。

宜令督臣振扬国威,严加备御,移檄直等,俾剿除舟山诸贼巢以自明。

《明史·俞大猷传》又说:

独宁波舟山,倭负险,官兵环守不能克,……大猷乘大雪,四面攻之。贼死战,杀士官一人,诸军益竞,进焚其棚,贼多死,其逸出者复殪,贼尽平。

自从胡宗宪诱杀汪直以后,舟山又为汪直余党毛海峰所盘踞。嘉靖三十五年俞大猷平舟山,三十六年又为所据。《俞大猷传》说:

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大猷环攻之,时小胜,然苦仰攻,将士先登多死,新倭又大至。朝廷趣胡宗宪甚急,……期一月内平贼,大猷等惧,攻益力,贼益死守。三十七年七月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大猷等横击之,沉其一舟,余贼遂扬帆而南,流劫闽、广。大猷先后杀倭四五千,贼几平。而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

倭寇经胡宗宪这样的放纵,倭寇便由江浙而延及闽、粤,最后仍然用俞、戚的兵来剿它。

三、倭寇平安的原因

倭寇的平定,《明史》说:“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恐怕事实没有这样简单,大概不外下列几种原因:

(一)盗党的消灭,自从汪直给胡宗宪诱死,其余党领袖也相继死亡,像曾一本、黄朝太等到万历年间已都消灭。

(二)海防的巩固,自从嘉靖倭寇大盛,沿海的官吏和人民得一个大教训,防御渐渐地巩固起来。《明史》说:“(万历)十六年,犯浙江,然时疆吏御嘉靖之祸,海防颇饬,贼来辄失利。”

(三)日本政府的统一。日本自从丰臣秀吉出后,国内群雄渐次平服,于倭寇已有约束的能力,而且这类无计划的入寇,也得不偿失。

我们对了明代倭寇的历史,便可得到一个很大的教训,我们深望朝野人士,看清历史上的因果关系,来应付当前的国难。

(原刊上海《大美晚报·历史周刊》1936年12月28日第3版,署名宽)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