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经典文章/《季氏将伐颛臾》经典散文与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经典散文与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说明

春秋末年,鲁国大夫季康子权倾鲁君,孔子的两位弟子子路和冉有同任他的家臣。本篇记述了孔子得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后的一番议论,记载了他对不义战争的谴责和对弟子们的批评教育。

本篇是《论语》中少见的记载孔子和弟子往复辩论的语录之一。孔子在听到季氏将攻打颛臾后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责备弟子:“无乃尔是过与?”然后讲起了东蒙和鲁国的历史关系,“是社稷之臣也”。君臣本应相亲,为什么要出兵攻打?言外之意,这是一场不义之战,子路、冉有没有尽到为臣之责。

针对弟子“吾二臣者皆不欲”这种推脱责任的话,孔子便引用周任之语,指出为臣当尽力,不称职则当退。接着以一个反诘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婉转地批评弟子的失职。又连用两个比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指出子路、冉有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有力的驳斥使冉有不得不说出“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表示他也赞同季氏的观点。孔子在接下去的谈话中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国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语气委婉,观点明确,论辩层层推进,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

本文在《论语》中是篇幅较长的一篇,论辩有力,比喻贴切,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其中不少语句千古流传,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等等。

集评

张岱曰:“将”者,谋已成而事未发也。人臣无“将”,“将”则必诛。“伐”者,征有罪之词。此以“伐”书,犹曰季氏以彼为有罪而伐之耳。

——《四书遇》

又曰:“有国有家”四字,便画成一均安图。又喝“丘也闻”,暗应“昔者先王”,总以周天子、鲁先王借来弹压。

——《四书遇》

何焯曰:通章尤重在责由、求。

——《义门读书记》卷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