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星期二
首页/人物传记/《杨靖远》人物资料,《杨靖远》传记

《杨靖远》人物资料,《杨靖远》传记

杨靖远(1902—1938)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街人。杨靖远,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杨靖远17岁时考入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后到沈阳兵工厂做工,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杨靖远组织8名爱国志士,在沈阳皇姑屯的两洞桥用手榴弹炸死几名日军,后因日...

杨靖远

(1902—1938)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街人。

杨靖远,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杨靖远17岁时考入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后到沈阳兵工厂做工,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杨靖远组织8名爱国志士,在沈阳皇姑屯的两洞桥用手榴弹炸死几名日军,后因日伪军警搜捕,他来到了北平,被中共河北省委安排在北平的黄荣胡同隐蔽。1935年杨靖远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被推举为华北救国总会执行委员。后来杨靖远又担任了中共河北省委军委委员。

1938年4月,杨靖远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中共冀鲁边区领导抗日斗争,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员。他坚决遵照共产党的指示,深入动员群众,发展地方武装,正确执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收编倾向抗日的地方武装,打击顽固派。1938年5月,杨靖远所在部队的党政机关暂驻庆云县城(今盐山县庆云镇)。国民党委任的鲁北督察专员兼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率200余人向庆云扑来。杨靖远机动灵活地指挥杜步舟的第三路军主动出击,把攻城部队全部击溃。刘景良失败后,又纠集沧县、盐山的地方武装3000余人再次围攻庆云县城。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杨靖远亲率220多名战士,出其不意地乘夜袭击了城南30余里的纪王桥,直捣刘景良的后方机关,迫使刘景良部撤回,其余攻城部队也不打自溃。这次战斗以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威名大振。

1938年9月,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杨靖远任司令员。杨靖远率部连续出击,在庆云、乐陵、宁津一带与日伪军进行了频繁的战斗,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不久,津南地区的盐山、沧县、南皮、东光、吴桥、宁津6个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杨靖远任专员,驻地旧县镇(今盐山县千童镇)。

是年秋,盘踞盐山四区(现属黄骅市)的土顽势力,与附近乡镇地主武装势力联合建立了四区民团。这支武装近千人,他们以贾象为中心驻地,其势力范围南到苏基、丁村,东至杨庄、羊二庄,西至旧城、马闸口一带,扼住了津南要道。为开辟盐山四区,打通津南一带的交通要道,杨靖远亲赴四区,劝说民团首领孙仲文,争取其抗日。杨靖远对其晓以民族大义,讲解抗日形势,言明共产党的政策,使孙仲文的态度有所转变,他表示发展武装是为了防匪防日,不打八路军。10月间,杨靖远再次来到贾象,在孙仲文、刘陆桥的陪同下,参加了民团武装的阅兵仪式。杨靖远借此机会向全体民团人员讲话,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日的决心和联合各个阶级、阶层共同抗日的主张,使在场的民众深受鼓舞。阅兵结束后,杨靖远又与孙仲文进一步磋商团结抗日的问题,孙仲文表示,决不与八路军为敌,愿意为抗日出力。从此,四区的形势暂时安定下来,津南交通也为之畅通。但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派人对孙仲文封官许愿,拉拢收买,把孙仲文部收编为国民党“五三游击支队”,任命孙仲文为支队司令。孙仲文自以为有了靠山,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意制造摩擦。为铲除祸患,杨靖远带领冀南支队500余人分三路向西区进发,一路攻打贾象,一路攻打许官。杨靖远和副支队长傅祥吉带领一、三大队各一部直取大赵村孙仲文的老巢。激战中,杨靖远不幸受伤被俘,后被孙仲文杀害。

为纪念烈士,1940年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将盐山北部和乐陵北部划出,设立靖远县(1945年8月,靖远县与盐山县合并,仍称靖远县,1949年5月复名盐山县)。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