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人物传记/《萧太后之死》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萧太后之死》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84 萧太后之死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一月初一,萧太后归政于辽圣宗,行柴册礼。十二月初五,辽圣宗南幸的时候,萧太后突然病重不起。六天后,也就是十二月十一日,萧太后崩于行宫,享年五十六岁。在当时的辽朝,如果是普通的老百姓,五十六岁也就算比较高寿了。可是以国母之尊,造就了最大的功业,家事国事样样顺心,尽享着人间无比的荣华富贵和最好的医疗保健,这个年龄就去世...

84 萧太后之死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一月初一,萧太后归政于辽圣宗,行柴册礼。

十二月初五,辽圣宗南幸的时候,萧太后突然病重不起。

六天后,也就是十二月十一日,萧太后崩于行宫,享年五十六岁。

在当时的辽朝,如果是普通的老百姓,五十六岁也就算比较高寿了。可是以国母之尊,造就了最大的功业,家事国事样样顺心,尽享着人间无比的荣华富贵和最好的医疗保健,这个年龄就去世,实在是显得太年轻了。当年述律太后那么能折腾,晚年还被囚禁,仍然活了75岁。萧太后的大姐胡辇死时,也已经在60岁之上。这使得人们对萧太后突然死去感到惊讶。尤其是一个多月之前,整个辽朝仍然是由萧太后主持。

只有辽圣宗、韩德让等少数几个人知道:在耀眼闪亮的背后,萧太后承受过太多的苦难,由于年轻时不断地生儿育女和操劳国事,常年以非凡的毅力解决王朝难题,而且亲率大军南伐面对恶劣的环境……所有的这些,都为萧太后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萧太后病逝后,辽圣宗极为悲痛。《契丹国志》记载:

亲政后方一月,太后暴崩,帝哀毁骨立,哭必泣血。番汉群臣上言山陵已毕,宜改元。帝曰:“改元吉礼也。居丧行吉礼,乃不孝子也。”群臣曰:“古之帝王,以日易月,宜法古制。”帝曰:“吾契丹主也,宁违古制,不为不孝之人。”终制三年。

由此可见,萧太后确实培养出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和一个以孝治国的皇帝,这与以前的辽朝皇帝是不同的。

更让人惊叹的是,从辽圣宗当皇帝开始,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萧太后都没有归政于他,他却没有任何怨言,即便母亲去世后仍然敬守孝道,基本上按照母亲制定的国策继续下去。这种事如果放在别的皇帝身上,早就受不了了。不要说皇帝,就是太子都会受不了。历史上太子反皇帝、皇帝换太子的事不是有很多很多吗!如此一对比,可以很容易地推测出萧太后非常好地处理了自己与儿子的关系,也非常好地处理了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

萧太后病逝的第二天,辽圣宗便派天平节度使耶律信宁为告哀使,驰马告知宋朝。耶律信宁还没到汴京,消息已由宋各地政府派人快马加鞭报到宋廷。

宋真宗得知后,非常重视,以最高的规格向萧太后致哀,下诏废朝七日,令礼官详定服制,内出开宝礼为蕃国发哀仪,下辅臣使参择而行。接着又命太常博士王随等人为祭奠使,太常博士王曙等人为吊慰使,赙以衣五袭、绫罗帛万疋。

等辽朝告哀使耶律信宁到达汴京后,宋真宗诏令在开宝寺设位奠哭,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学士、知制诰以上全部到都亭驿吊唁。

此后,宋真宗又亲自披麻戴孝,在内东门为萧太后发哀。

恐怕萧太后都不会想到,她大半辈子都在与宋朝打仗,死后却得到宋朝君臣如此待遇,真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三月,辽圣宗为萧太后上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四月,萧太后安葬于乾陵。

《辽史》对萧太后的整体评价为:“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

诸暨“中国历代名媛馆”中的萧太后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