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人物传记/《提高汉人的归宿感》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提高汉人的归宿感》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66 提高汉人的归宿感统和七年(989年)三月初一,辽朝境内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宋朝十七位进士竟然携家带口前来归顺。在以前,宋朝百姓归顺辽朝,辽朝百姓逃往宋境,双方各有越境者,都不算什么稀罕事儿。但这一次,宋朝高端文化人组团来投,似乎足可以从侧面说明:咱辽朝的政治文化环境也有长进了!这不能不让萧太后、辽圣宗感到惊喜,于是马上回应:诏令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

66 提高汉人的归宿感

统和七年(989年)三月初一,辽朝境内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宋朝十七位进士竟然携家带口前来归顺。

在以前,宋朝百姓归顺辽朝,辽朝百姓逃往宋境,双方各有越境者,都不算什么稀罕事儿。但这一次,宋朝高端文化人组团来投,似乎足可以从侧面说明:咱辽朝的政治文化环境也有长进了!

这不能不让萧太后、辽圣宗感到惊喜,于是马上回应:诏令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授予其他人县主簿、县尉的职务。

辽朝历代最高统治者对汉人都不排斥。当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之前,便是以汉城起家、受到汉人的帮助才得以立国的。所以,契丹建国后,与回鹘、突厥等游牧民族政权不同,他们很重视汉人,而且分设了辽官、汉官两大官僚系统,采用因俗而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国两制”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辽朝出现了诸如韩延徽、韩知古、韩匡嗣、韩德让、高勋、刘景等众多汉人名臣。这也是辽朝政权得以长久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在萧太后之前,历代统治者多把目光集中在拉拢各族群体中的上层人士。汉族、奚族、渤海族的上层都被纳入国家政权,成为统治阶级。

辽散乐图(河北宣化壁画)

至于普通汉人,在辽朝的地位要低于契丹人。每每契丹人与汉人出现纠纷甚至殴打致死时,官府对当事人的惩罚明显不公平,这便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法律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影响着辽朝的发展。

萧太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逐步解决。

《辽史·刑法志》:“圣宗冲年嗣位,睿智皇后称制,留心听断,尝劝帝宜宽法律。帝壮,益习国事,锐意于治。当时更定法令凡十数事,多合人心,其用刑又能详慎。先是,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至是一等科之。”

统和十二年(994年)六月庚午,辽圣宗下达诏令:“契丹人犯十恶,亦断以律。”本来,辽朝的契丹人违法犯罪,依照契丹人旧的传统惩处;对于汉人,则沿用唐朝的律令处理。而这个诏令一下,契丹人的处理方式竟然也要依照汉人的律令了,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相应地,汉人的地位得到了质的提升。

辽圣宗的法律理念与萧太后一脉相承,同时又随着时代而改进。到了太平六年(1026年),那时候萧太后早已去世,而辽圣宗依然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特下诏令:

朕以国家有契丹、汉人,故以南、北二院分治之,盖欲去贪枉,除烦扰也。若贵贱异法,则怨必生。夫小民犯罪,必不能动有司以达于朝,唯内族、外戚多恃恩行贿,以图苟免,如是则法废矣。自今贵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具申北、南院覆问得实以闻;其不按辄中,乃受请托为奏言者,以本犯人罪罪之。

诏令中出现的“贵贱异法,则怨必生”,岂不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立法根源?

在这种理念的探索与统领下,萧太后、辽圣宗治理下的辽朝,汉人的地位逐步提升。

科举取士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被持续地开展起来。虽然辽太宗时期,汉人居住的燕云地区便开了科举,以笼络汉族士人,然而在辽朝早期,这种制度向来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人能够通过科举晋升为重要官员。而萧太后、辽圣宗时期不同,从统和六年(988年)开始,科举取士便在全境实施,基本上每年都有,并不断产生重要的官员。

例如,统和七年(989年)的进士高正,曾担任政事舍人、枢密直学士,出使高丽后升迁为工部侍郎,最高职务为北院枢密副使。统和十二年(994年)的进士吕德懋则官位更高,最终成为了辽朝的宰相。统和十四年(996年)的进士张俭,称得上萧太后摄政时最有名的状元,深得萧太后、辽圣宗器重,后来不仅当了宰相,而且受辽圣宗遗诏辅立了辽兴宗,成为直接影响辽朝最高统治权的顾命大臣,有“功著两朝,世称贤相”的美誉。

此外,萧太后、辽圣宗还通过其他途径,积极提高汉人的地位,任用各类人才,努力让他们融入契丹国的治理当中。这样的事情在《辽史》中多有记载。例如:

统和九年正月戊子,选宋降卒五百置为宣力军。秋七月乙巳,诏诸道举才行、察贪酷、抚高年、禁奢僭,有殁于王事者官其子孙。是岁,放进士石用中一人及第。

霸州民李在宥年百三十有三,赐束帛、锦袍、银带,月给羊酒,仍复其家。武定军节度使韩德冲秩满,其民请留,从之。

统和十二年十一月,诏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诸道军有勇健者,具以名闻。庚戌,诏郡邑贡明经、茂材异等。己未,官宋俘卫德升等六人。

……

由于这些措施,辽朝的许多汉人有了从未有过的归宿感,参与治理辽朝的积极性被不断地调动起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也更好地融合起来,形成这个王朝的蓬勃生机,使其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