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历史故事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历史故事2023.03.12
86.“药王”孙思邈。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他从小好学,聪明灵敏,爱上了医学。他一边行医,一边采药,并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影响,被称为“药王”。他还非常重视...
“削藩控权”“靖难之役”

“削藩控权”“靖难之役”

历史故事2023.03.12
116.“削藩控权”“靖难之役”。朱元璋有23个儿子,除长子、太子朱标已死外,其余均在各地为王。朱元璋原以为这些宗亲藩王会念及骨肉之情,同心协力辅佐皇室。但他的长孙朱允炆于他离世继皇位后,他的皇叔们根本不把这个侄皇帝放在眼里。特别是燕王...
“玄奘取经”

“玄奘取经”

历史故事2023.03.12
85.“玄奘取经”。玄奘,原名陈袆,洛阳缑氏人。他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后人通称他为“三藏法师”。唐初,玄奘在四川、长安等地研习佛教理论,发现佛教分成许多宗派,佛经译文也有许多错误,于是决定亲自去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

历史故事2023.03.12
105.“胸有成竹”。宋朝的画家文同善精于画竹。当时苏轼说他画竹之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下笔之前,胸中已有竹的全貌。见苏轼《文与可画筲筜谷偃竹记》一文中所载。后世用“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全面的考虑。“胸有成竹”又作“成竹在...
“匈奴不灭,无以为家”

“匈奴不灭,无以为家”

历史故事2023.03.12
52.“匈奴不灭,无以为家”。匈奴和亲后,北部边境虽大体上安定了一个时期,但小的摩擦一直未断,有些忧国忧民的志士则发出“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政论。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决心荡平北部边境,在漠南打了胜仗。元朔(汉武帝年号)六年(前123年),...
“兄弟交锋”“玄武之变”

“兄弟交锋”“玄武之变”

历史故事2023.03.12
82.“兄弟交锋”“玄武之变”。这个典故成语讲的是唐朝创立者李渊及其两个儿子的故事。李渊之所以能成为唐朝开国皇帝,最主要的是靠其次子李世民带兵打出来的,但按封建法规,李渊立其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对李世民不放心,结成...
“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

历史故事2023.03.12
51.“萧规曹随”。经过战国、秦朝和楚汉之争,天下老百姓都已精疲力竭,渴望能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当时社会上较普遍信奉“黄老”崇尚“清静无为”。汉高祖刘邦也接受这一思想,觉得管理国家也应从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任命萧何为相国,...
“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

历史故事2023.03.12
102.“襄樊之战”。公元1267年11月,元世祖忽必烈率军进攻襄阳、樊城。从此,襄樊军民开始了长达五六年之久的保卫战。襄樊两地军民在得不到南宋朝廷支援而十分艰苦的境况下抗敌。城内军民在守将范天顺坚强领导下,在民兵领袖张顺、张贵率领三千...
“弦高犒军”,为国家免去一场灾难

“弦高犒军”,为国家免去一场灾难

历史故事2023.03.12
20.“弦高犒军”,为国家免去一场灾难。公元前627年,郑国商人弦高路过滑国,遇见前来偷袭郑国的秦军。便机智地假托郑国君命,以自己的12头牛犒赏秦军,同时派从人回国告急。秦军本以偷袭“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而来,现从弦高的言行中,觉得郑国...
“武氏争后”“代唐称帝”

“武氏争后”“代唐称帝”

历史故事2023.03.12
88.“武氏争后”“代唐称帝”。这两个典故都说的是武则天。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后,才人武则天与其他未生皇子的嫔妃一起被送到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后,接武则天回宫封为“昭仪”。武则天从小酷爱诗书,聪明睿智,计谋多端。她为争皇后,不择手段...
“五胡”入中原

“五胡”入中原

历史故事2023.03.12
79.“五胡”入中原。这一事件既扰乱了汉族的安定,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五胡”是指匈奴、羯族、鲜卑、羌族和氐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和一些汉族部落头领,于公元304年至376年间先后建立了16个小国。他们在分裂国土、骚扰汉族的同时,也向汉化、...
“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

历史故事2023.03.12
55.“巫蛊之祸”。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善于识才用人的盛世君主,但可悲的是到了晚年,他却迷信起来“巫蛊”。一天中午,他午睡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吓醒了,他以为这是有人在诅咒他。于是立即派...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历史故事2023.03.12
7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这一典故说的是祖逖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只可惜大业未成,便遗恨而终,留下“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典故成语。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其父祖武曾任上谷郡(治所在今怀来县东...
“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

历史故事2023.03.12
87.“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初年,在西藏高原上出现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他们原来是汉朝羌族的一支,后来逐步西迁,在雅鲁藏布江南岸逐渐发展起来。到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由分裂逐步统一,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时,吐蕃...
“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

“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

历史故事2023.03.12
36.“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这两个典故成语说的是“车轮上的军师孙膑”施展的军事策略与计谋。孙膑出生于齐国的阿、鄄(今山东阳谷东北)之间,是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自幼生活孤苦,但怀有雄心大志。长大以后,拜当时一位隐居深山的鬼谷...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历史故事2023.03.12
40.“完璧归赵”。这一典故成语说的是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楚国宝玉“和氏璧”,秦昭王想要,并说用15座城池作交换。赵王原本不想给,经蔺相如说明利害关系,并愿护璧前往秦国后,赵王同意了蔺相如的建议并派他护璧前往秦国。蔺相如到秦国后向秦...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历史故事2023.03.12
19.“退避三舍”“后发制人”。这两句成语,既是晋文公重耳回报当年楚成王给的恩惠,也是晋楚两国交战中晋国实施的战争策略。公元前633年,楚成王会同陈、蔡、郑、许等国的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文公采纳中军元帅先轸的离间计,利用齐、秦“...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

历史故事2023.03.12
118.“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统一中国80多年后的明王朝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土木堡之变”。1449年,蒙古瓦剌也光部进攻明朝,明英宗朱祁镇,不顾文臣武将反对,在宦官王振的鼓动和钳制下,于七月亲率大军北伐蒙军。因出征仓促...
“投鼠忌器”

“投鼠忌器”

历史故事2023.03.12
66.“投鼠忌器”。这句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意思是指要打击老鼠,又怕打坏了老鼠近邻的别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统一漠北”“蒙古建国”

“统一漠北”“蒙古建国”

历史故事2023.03.12
107.“统一漠北”“蒙古建国”。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北方大漠南北的广大区域,分布着许多互不相统的大小部落,各据一方。为了抢夺牧地、人畜和各种财物,部落之间,乃至部落内部纷斗不休。到13世纪初,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英勇地统一了漠北...
“挑动黄河天下反”

“挑动黄河天下反”

历史故事2023.03.12
111.“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朝统治阶级推行阶级和民族压迫政策,到后期导致社会矛盾公开激化,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为最终埋葬元王朝掘下了坟墓。农民大起义开始出现了“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典故。1351年5月,出身于白莲教世家的河北栾城(今石家...
“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

历史故事2023.03.12
49.“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鸿门宴后,楚汉之争公开于世,由于刘邦善于识才用人,先后招用了陈平、韩信等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和将领,势力逐渐扩大和增强,而项羽则同时走向了下坡路。当韩信、彭越、英布等部队集拢后,刘邦就连续对项羽发动了...
“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

历史故事2023.03.12
23.“数典忘祖”。典指历史上的制度、事迹。《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出使东周王室,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国为什么没有器物贡献?籍谈回答说:“晋国从来未受过王室的赏赐,哪有器物来贡献。”周王一一举出晋国受赏的事实,随之...
“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

历史故事2023.03.12
80.“石窟艺术”。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流传最为广泛,这便形成了它的特殊艺术——“石窟艺术”。在我国这一艺术群体中,云冈、龙门石窟最为著名。云冈石窟位于今山西大同市西郊15公里的云冈堡武州山南麓。大同原名为平城,是北魏初期的都城...
“盛世诗篇”

“盛世诗篇”

历史故事2023.03.12
91.“盛世诗篇”。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在丰富多彩的唐文学中大放异彩。不少的杰出诗人,创造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千古传诵,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较为著名的诗人中,唐初有号称“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之后有陈...
“神医华佗”

“神医华佗”

历史故事2023.03.12
60.“神医华佗”。华佗字元化,出生于东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他学习刻苦,善于钻研,学识渊博。他是东汉时代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于麻醉,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实施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
“三家分晋”,五霸转为七雄

“三家分晋”,五霸转为七雄

历史故事2023.03.12
31.“三家分晋”,五霸转为七雄。春秋末期,晋国权势很大的韩、赵、魏三家公卿,乘旧君死去、新君幼小之机,瓜分了晋公室的土地和户口。东周晚期的周威烈王,只好封韩、赵、魏三家公卿升为诸侯国。这就是春秋晚期(也是东周末期)大变动时期出现的著名...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历史故事2023.03.12
71.“三顾茅庐”。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刘备与关云长(名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聚众百人游离到南方,始未站稳脚跟,当闻知诸葛亮的声名后,为邀请其帮助打天下,刘备带领关云长、张飞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茅草房去拜请。诸葛亮见刘关张态度诚心诚...
“三代忠义”千古流芳

“三代忠义”千古流芳

历史故事2023.03.12
97.“三代忠义”千古流芳。宋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杨家一门三代精忠报国,名传千古。宋太宗时,杨业就为宋朝抗辽和驻守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七个儿子,几乎全部战死在沙场。其中六郎杨延昭最为突出。有一年隆冬,辽军入侵,杨延昭正在遂城(今河...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历史故事2023.03.12
68.“塞翁失马”。汉书《淮南子·人间训》里说,边塞上的一个老头儿失掉了一匹马,乡亲们知道后来安慰他。而他却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后来丢的这匹马居然又带一匹好马回来。此成语常和“安知非福”连起来用,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历史故事2023.03.12
7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字音穷,指没有弟兄而孤独。孑音洁,意为孤单的立着。此成语出自晋朝李密的《陈情表》,形容无依无靠,十分孤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历史故事2023.03.12
99.“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这两个典故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尤其是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农业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庆历新政”说的是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历史故事2023.03.12
1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又称仲庆父或孟氏,是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鲁桓公死后,庄公继位,32年后生了病,因夫人哀姜没有生子,无嫡嗣只好从庶子中议立。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即庆父、叔牙、季友,庄公找几个弟弟征求意见。叔牙与庆父是同...
“清正廉明”的包拯

“清正廉明”的包拯

历史故事2023.03.12
98.“清正廉明”的包拯。包拯俗称包公,字希仁,卢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为官20多年,严于律己,公认的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断案不避权势和豪门、亲党,赢得了历代官民的敬重,是人们心中的楷模,被称为“包青天”。包拯的典故纳...
“强弩之末”

“强弩之末”

历史故事2023.03.12
67.“强弩之末”。古时用机械射箭的一种弓,力量比一般的弓力量大得多。《汉书·韩安国传》中说“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鲁缟是山东出产的薄绸子。意思是说即使是强弩射击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连薄绸子也穿不透。比喻强大的力量到末尾已经衰...
“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

历史故事2023.03.12
93.“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载,黔(贵州)地无驴,有人带了一头驴去,放牧在山下。老虎见了这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就躲在林间观察。驴一叫,老虎惊怕,以为要吃自己。但经一再观看,觉得驴并没特别本领,就靠近它、戏弄它,驴大怒...
“千虑一得”

“千虑一得”

历史故事2023.03.12
62.“千虑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载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话。这是说即使很有智慧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失误;再愚笨的人,在许许多多考虑中也总会有想对的。这就是“千虑一得”。...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

历史故事2023.03.12
45.“杞人忧天”。战国《列子·天瑞》一书中载有一个寓言,说一个杞国人,老是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唐朝诗人李白用了这个典故,写有“杞国无事忧天倾”的诗句。后世人们用“杞人忧天”来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历史故事2023.03.12
47.“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在陈胜、吴广发动农民大泽乡起义的队伍中,加入了两个领袖级人物,将分散的起义军汇集起来。此二人即项羽、刘邦。项羽,名籍,字子羽。秦灭楚时,项羽仅11岁,就产生了夺取江山之志,在与其叔父项梁...
“平定江南”,“强制剔头”

“平定江南”,“强制剔头”

历史故事2023.03.12
126.“平定江南”,“强制剔头”。清王朝定鼎北京之后,面临的敌对势力,有逃亡南方的南明诸王政权、盘踞成都的张献忠以及此起彼伏的抗清义军。从1644年至1662年长达18年的征战后,清王朝终于统一了海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少数民族统治全国...
“明末三案”

“明末三案”

历史故事2023.03.12
122.“明末三案”。明末三案是指“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案反映了万历末年最高统台集团内部为争权夺利而激烈斗争的情况。当时,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皇权受到极大挑战。三案既是典故,也是明末政治大事。对三案的态度也反映了各派的政治...
“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

历史故事2023.03.12
104.“名落孙山”。宋朝人孙山考取末名举人,回乡以后,有乡亲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榜上最后一名是我,你儿子在我名字之后,是指没有考上。“名落孙山了”。后来用“名落孙山”指...
“渑池会”

“渑池会”

历史故事2023.03.12
41.“渑池会”。公元前279年,秦王邀赵王到黄河外的渑池和好会盟。赵王经与蔺相如和廉颇议论后,赵王携相如应邀赴会。双方饮酒三巡之后,秦王以令赵王表演鼓瑟而羞辱他,蔺相如随即激秦王击缶而回报。秦国众臣提出要赵国用15城向秦王献礼,蔺相如...
“六贼乱政”

“六贼乱政”

历史故事2023.03.12
100.“六贼乱政”。“六贼”说的是以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人蔡京(1047年~1126年)为首的童贯、朱勉、李彦、王黼、梁师成等官僚或宦官,为非作歹,控制朝纲,制造混乱,坑国害民,众多百姓倾家荡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祸根...
“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

历史故事2023.03.12
103.“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一首诗中的诗句,也是对他自己的光辉写照。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0岁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上写了他的救国主张,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
“刘晏理财”

“刘晏理财”

历史故事2023.03.12
92.“刘晏理财”。刘晏是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从小天资聪颖,在乡里被誉为“神童”。八岁那年,唐玄宗前往泰山“封禅”,刘晏跑到行宫献上了他刚写好的《东封书》。玄宗看后十分高兴,封刘晏为“太子正字”,并带其入京,深得玄宗和后妃们喜欢...
“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

历史故事2023.03.12
73.“乐不思蜀”。这个成语说的是西蜀后主刘禅“荒政亡国”的典故。在三国政权中,孙吴存在了59年,曹魏存在了45年,而西蜀仅存在43年,时间最短。这是因为刘备于223年病故,其子刘禅继位,史称“后主”。刘备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由诸葛亮全...
“扩张领土”“六征西夏”

“扩张领土”“六征西夏”

历史故事2023.03.12
108.“扩张领土”“六征西夏”。成吉思汗崛起于草原时,中亚的花剌子模的势力也处于兴盛时代,其国王摩诃末正野心勃勃地妄想建立一个“世界帝国”,但他的梦幻很快就被成吉思汗西征铁蹄踏得粉碎。接着成吉思汗又率军征服了呼罗珊,并先后占领了巴里黑...
“康熙初政,智擒鳌拜”

“康熙初政,智擒鳌拜”

历史故事2023.03.12
128.“康熙初政,智擒鳌拜”。顺治帝于1661年2月病故,遗命皇三子玄烨继位,并命大臣索尼、苏可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辅佐年仅八岁的新君。在辅政期间,鳌拜利用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懦弱,网罗党羽,诛杀异己,制造冤狱,损公肥私。1666年...
“开宗明义”

“开宗明义”

历史故事2023.03.12
63.“开宗明义”。这是《孝经》中一句成语。《孝经》是一部宣扬封建社会孝道思想的书,但它也有对今世人们有教益的内容,“开宗明义”就是其中之一。其基本意思是人们无论是讲话或写文章,一开始就要讲清主要意思或者说明主题。这就是“开宗明义“这句...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历史故事2023.03.12
89.“开元盛世”。武则天之后,一度出现动荡局面,其中八年多的时间,发生七次宫廷政变、换了四个皇帝,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才稳定下来。唐玄宗又称唐明皇。他不是以嫡子身份继位的,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他一方面用心加深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一方面...
“巨贪和珅”

“巨贪和珅”

历史故事2023.03.12
134.“巨贪和珅”。乾隆皇帝是个明君,对清王朝出现的康乾盛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到执政晚年,一方面在治国理政方面仍然是个明君,另一方面却变成了个败家子,为他母亲祝寿、修建园林和巡视江南讲排场摆阔气等挥霍浪费不亚于隋炀帝,花销国家资材无...
“金瓶掣签”

“金瓶掣签”

历史故事2023.03.12
130.“金瓶掣签”。康熙年间,由于西藏内部和准噶尔部相互间的权力之争,引发了一场风波。准噶尔部洗劫并占领了西藏,杀死拉藏汗。康熙帝得悉后,命皇十四子胤前往西宁指挥入藏作战。胤...
“将相和”

“将相和”

历史故事2023.03.12
42.“将相和”。渑城盟会不欢而散后,赵王回到赵国,鉴于蔺相如功劳之大,拜其为相,官位在廉颇之上,引起廉颇嫉妒,想找茬儿羞辱相如,而相如一再躲避。其门客和下属都以此为羞耻,于是相如对众人说:“你们看廉将军的威严比得上秦王吗?”众人回答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历史故事2023.03.12
8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成语出自魏徵之口。魏徵,字玄成,唐太宗时期的重要名臣,以敢谏出名,为贞观之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魏徵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多次劝李建成对李世民要先发制人。玄武门之变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官渡之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官渡之战”

历史故事2023.03.12
70.“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官渡之战”。这一典故说的是曹操。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出身官宦之家。20岁举孝廉,先后任北部尉、顿丘令,后又征拜议郎。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为典军校尉,与袁绍等成为东汉...
“患难真情”“慈德昭彰”

“患难真情”“慈德昭彰”

历史故事2023.03.12
114.“患难真情”“慈德昭彰”。这两句成语是时人和历史学家赞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的典故。马皇后早年丧母,父亲又因杀人避仇逃亡外地,临行时将女儿托付给郭子兴照看,被郭子兴夫妇收为义女。郭子兴和朱元璋先后参加了江淮流域爆发的红巾军...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历史故事2023.03.12
135.“虎门销烟”。清朝实行全面闭关锁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鸦片冲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被偷运中国后,白银则大量外流,已经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甚一日,更为重要的是鸦片这种毒品在中国逐渐泛滥起来,于国于家于人都极为不利。在有识...
“胡蓝之狱”

“胡蓝之狱”

历史故事2023.03.12
115.“胡蓝之狱”。明朝初期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受株连被杀者有三四万人。胡惟庸案也称“胡党之灾”。胡惟庸,凤阳府定远县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后升为左丞相。他大权在握,一意专行...
“合纵”与“连横”战略,最后以连横胜于合纵而告终

“合纵”与“连横”战略,最后以连横胜于合纵而告终

历史故事2023.03.12
37.“合纵”与“连横”战略,最后以连横胜于合纵而告终。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胜。跃居诸强之首,推行了扩张吞并政策。其余六国之中,各有强弱,其间也有雄心勃勃者,齐楚两国较为明显。为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他们都展开了联合与反联合的斗争...
“汉赋”和“乐府”

“汉赋”和“乐府”

历史故事2023.03.12
61.“汉赋”和“乐府”。“汉赋”又称“古赋”,是在屈原楚辞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长篇韶文。它的特点是运用铺张渲染的手法,在文章中堆砌丰富的词汇和华丽的辞藻,运用无数的典故,行文又变化多端,使人看起来富丽堂皇。“乐府”也称“乐府诗歌”,...
“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

历史故事2023.03.12
44.“邯郸学步”。《庄子·秋水》中说,战国时代,燕国有个人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步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邯郸学步”这个典故成语比喻学别人没有学到家,反把自己的东西也...
“国人”暴动,推翻了周厉王

“国人”暴动,推翻了周厉王

历史故事2023.03.12
10.“国人”暴动,推翻了周厉王。公元前841年,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2年发生了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人民革命事件。这就是西周都城镐京的“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成为西周衰落的转折点。周厉王即位后,侫...
“贵妃受宠”,盛世急转直下

“贵妃受宠”,盛世急转直下

历史故事2023.03.12
90.“贵妃受宠”,盛世急转直下。到开元末年的公元742年,登上皇位已达30年的李隆基像变了个人似的,陷入了纵情声色的漩涡。武惠妃死后他怀念不已,竟将儿子李冒的妃子杨玉环纳入后宫,倍加宠爱,并封为贵妃。杨贵妃三个姐姐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
“管窥蠡测”

“管窥蠡测”

历史故事2023.03.12
69.“管窥蠡测”。管指竹管,窥指从孔隙里看,蠡指贝壳的瓢,测指测量。《汉书·东方朔传》中说:“从管窥天,以蠡测海。”从竹管孔里看到的天空,用贝壳测量海水,看到的、量到的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很狭窄、片面,以此警示人们...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历史故事2023.03.12
129.“改土归流”。所谓“土”,是指我国封建王朝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对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一些地区的苗、瑶、壮、白、彝、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的土司制度。而土司制度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组成世袭的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历史故事2023.03.12
11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诗句,也是流传下来的成语。明朝初年,日本正处于南北分裂混乱后期。在其内战中因失败而丧失军职的武士,流亡海上,成为无业“浪人”。他们勾结本国的流氓、奸商,在日本封建主的支持下,成...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

历史故事2023.03.12
94.“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添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原本以为通过藩镇来控制或平定一些叛乱,但适得其反。藩镇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残害百姓,不听中央指挥,甚至互相兼并,导致唐末混乱,乃至灭亡。唐的...
“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历史故事2023.03.12
65.“东施效颦”。《庄子·天运》里说:美女西施因心口疼,皱着眉头,捂着胸口,在路上走。邻居一个丑女(后人把她叫东施)看见了认为很美,便学西施的样子,结果丑女更加难看了。原比喻不知人家的好处何在,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后世人们也泛指仿...
“词的辉煌”

“词的辉煌”

历史故事2023.03.12
106.“词的辉煌”。词也称曲或曲子词,源于民间小调,后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多与音乐相配合。北宋统一南北之后,城市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日益丰富,词作由此而兴盛,应当说宋朝是词的辉煌年代。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醉翁欧阳修、苏家“一...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历史故事2023.03.12
16.“唇亡齿寒”。春秋时期,虞和虢两个小国相邻,大国晋想灭掉虢,但中间隔着虞国,于是晋国君派人带上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敬献给虞国君,提出借道伐虢。虞君收下礼物同意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劝阻,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比喻,说明不可借道的理...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历史故事2023.03.12
72.“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后,于公元208年7月亲率大军南征,意欲统一全国。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知晓后率部向南撤退,因行军速度慢,撤退到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被轻装前进的曹军追上,刘备被打败,部众和辎重...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历史故事2023.03.12
95.“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两句成语说的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典故。赵匡胤(927年—976年),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五代的最后一代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不久,将一直跟随周太祖郭威的英勇善战的赵匡胤擢升为归德军节度使,成为禁军...
“朝秦暮楚”“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朝三暮四”

历史故事2023.03.12
24.“朝秦暮楚”“朝三暮四”。秦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敌对大国。有些弱小国家,早晨倒向或依附秦国,晚上又反过来倒向或依附楚国。后世人们用“朝秦暮楚”比喻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庄子·齐物论》中说,一个玩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早上给它们三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历史故事2023.03.12
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成语的典故来源于楚庄公。楚国在城濮吃败仗后不久,楚成王则被他的儿子商臣杀害,商臣做了国君即楚穆王。他即位后,操练兵马,誓与晋国决一雌雄。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吞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争取过来。但于公元...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历史故事2023.03.12
131.“闭关锁国”。这句成语指的是关闭国家周边的边关和海关,等于把自己的国家锁起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很早以前就有对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交往,在经济上、文化上以取长补短,调剂有无。自唐朝开始,这种交往日益频繁密切,尤其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白登之围”和“匈奴和亲”

“白登之围”和“匈奴和亲”

历史故事2023.03.12
50.“白登之围”和“匈奴和亲”。秦汉之交,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势力强盛,后又统治了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又发兵进攻马邑(山西朔县),汉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征伐匈奴单于。由于轻敌冒进,刘邦及其先头部队被围困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故事2023.03.12
5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政策。景帝时的博士官(后为大师)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欣然采纳,强令在全国推行,...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历史故事2023.03.12
74.“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西晋建立不久,司马氏皇室为争权夺利,出现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期及永嘉年间,南方先后爆发了石冰领导的流民起义及陈敏、钱玲等割据叛乱,都被周邦、纪瞻、顾荣和贸循等组织的地主武装镇压下去。史称这些事件为...
跋扈将军

跋扈将军

历史故事2023.03.10
跋扈将军东汉后期,宦官、外戚轮流专权,大汉皇朝走向了没落。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汉顺帝立梁妠为皇后,按照惯例,加封梁妠的父亲梁商食邑,位加特进,还赐给他安车驷马,拜为执金吾。阳嘉三年(公元134年),又封梁商为大将军。梁商尚知节制,...
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

历史故事2023.03.10
举案齐眉据《后汉书·梁鸿传》载,西汉末东汉初年,扶风平陵县有个人叫梁鸿,字伯鸾,父亲梁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草草掩埋了。梁鸿后来入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注重节操,博...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历史故事2023.03.10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东汉时期儒学大师班彪的小儿子,他的哥哥就是《汉书》的作者班固。据《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自幼就胸有大志,他不仅口才很好,而且知识渊博,可谓能言善辩,博学多才,又能吃苦耐劳。永...
含饴弄孙

含饴弄孙

历史故事2023.03.10
含饴弄孙中国封建王朝有无数的后宫佳丽,而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少有的享有美誉的皇后,在当时便得到了“德冠后宫”(《后汉书·皇后纪》)的评价。汉明帝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幼年丧父,十三岁入宫,永平三年(公元60年)立为皇后,从此居后位...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精神矍铄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精神矍铄

历史故事2023.03.10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精神矍铄“马革裹尸”这一句激励历代将士的豪言壮语,出自东汉的著名军事将领马援之口。据《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十二岁时,马援的父亲病逝。马援年少志高,...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历史故事2023.03.10
手不释卷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位高智商、高情商的开国之君,而且是具有高超谋略的军事统帅。刘秀好读书,文化修养深,他可谓是创造中国成语和典故最多的封建帝王之一。一个人成功与否,往往与其智商高下密切相关,而智商高...
曲突徙薪,焦头烂额

曲突徙薪,焦头烂额

历史故事2023.03.10
曲突徙薪,焦头烂额霍去病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叫霍光,是西汉中期的显赫人物。霍光长期在汉武帝身边,做事细心尽力,颇受信任,汉武帝临死之际,病榻托孤,他与金日磾(日磾音“迷地”)、上官桀、桑弘羊、车千秋等人共同受遗诏,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历史故事2023.03.10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勇敢的将军,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年轻军事统帅——霍去病。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卫青的...
 倾国倾城,姗姗来迟

倾国倾城,姗姗来迟

历史故事2023.03.10
倾国倾城,姗姗来迟“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据《汉书·外戚传上》载,这是汉武帝时著名的知音律、善歌舞的李延年为汉武帝献上的一曲新作。歌声如此美妙,而歌声中赞美的北方佳人更是出奇地美...
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

历史故事2023.03.10
1. 金屋藏娇旧题汉代班固所撰的古小说《汉武故事》记载:还是胶东王的刘彻(初名刘彘)仅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的姑姑长公主刘嫖把他抱在膝盖上,问他说“小家伙,想要媳妇吗?”胶东王回答说:“想要媳妇啊!”长公主指着身边的上百名长御(身边侍女...
汗出沾背(汗出洽背、汗流浃背)

汗出沾背(汗出洽背、汗流浃背)

历史故事2023.03.10
汗出沾背(汗出洽背、汗流浃背)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弥留之际,“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

历史故事2023.03.10
萧规曹随萧何和曹参是刘邦建汉时的重要谋臣。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五十五岁的刘邦在山东定陶氾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拉开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的大幕。张良、萧何、韩信,都堪称人中龙凤,被合称为“汉初三杰”。除这三人外,曹参...
一饭千金,多多益善

一饭千金,多多益善

历史故事2023.03.10
一饭千金,多多益善韩信是楚汉相争中的最为关键的“第三方力量”。被萧何称赞为“国士无双”。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是淮阴人,年轻时出身贫穷,因而没有尊严和操行,又没有升迁的机会。他本人也不擅长经商致富,所以生活极其潦倒。于是他经常跟...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

历史故事2023.03.10
一诺千金刘邦手下有许多大将,都很有名气,季布就是其中一个。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陷入窘境。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
孺子可教,运筹帷幄

孺子可教,运筹帷幄

历史故事2023.03.10
孺子可教,运筹帷幄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是战国时韩国(今河南宝丰)人,原为姬姓公子。其先人为贵族,“五世相韩”;祖父姬开地,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时为相国;父亲姬平,釐王、悼惠王时为相国。悼惠王二十三年,姬平死,又过了二十年,秦始...
背水一战,拔旗易帜

背水一战,拔旗易帜

历史故事2023.03.10
背水一战,拔旗易帜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心理,摆下素来认为乃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舞汉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置之死地而后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
四面楚歌,江东父老

四面楚歌,江东父老

历史故事2023.03.10
四面楚歌,江东父老四面楚歌与十面埋伏、乌江自刎、江东父老、霸王别姬是连在一起的,是出自同一个历史事件,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就是今天在象棋盘上看到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历史故事2023.03.10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常言说,时势造英雄;反过来也可以说,英雄造时势。居于天下主宰地位的“西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秦王朝,也断然否决了秦国的统治模式,不搞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不当秦始皇那样的皇帝;他也不愿意采用楚怀王设定的模式再回到过去的战...
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

历史故事2023.03.10
约法三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陈胜、吴广起义,豪杰纷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虽被扑灭,但反抗和推翻暴秦统治的火焰却越烧越旺。反抗和推翻暴秦统治的各路力量最后聚集在楚怀王的大旗之下。项羽和刘邦就是楚怀王手下两名显赫的主力统领。项梁兵败死后...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历史故事2023.03.10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项羽,名籍,字羽,身长八尺有余,是秦末反秦队伍中涌现出的一员枭雄。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其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