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沐猴而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沐猴而冠
刘邦率军首先进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保护王宫和府库及天下图籍,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颇得民心,并准备真的做“关中王”,并派人守住了函谷关。项羽闻讯,勃然大怒,派英布攻克函谷关,自己率四十万大军进驻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刘邦拥兵十万,屯驻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项羽准备消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调解,刘邦只带了五名亲信、百余名骑兵,来到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的宴会,不是一般的宴会,人们称为“鸿门宴”,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生动传神地记录和描写了这次宴会。
其实在刘邦来之前,项羽和范增已经商定好了计划,刘邦若有半点破绽或把柄,就一不做二不休,杀掉刘邦。下达杀掉刘邦命令的是范增,执行命令者为项羽,范增以自己所佩戴的玉玦为号,三次暗示,项羽却“默然不应”,计划追不上变化,结果出乎所料。
先前,沛公向项王赔罪道:“我和将军一同攻秦,将军战河北,我战河南,未料我能先入关破秦,才能在此和将军重逢。现有小人挑弄,使你我之间产生隔阂。”
项王竟直言不讳,说:“那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籍(项羽名)何以至此?”
项王当天就留请沛公一同饮酒。项王、项伯面东而坐,亚父范增面南而坐,沛公面北而坐,张良面向西而陪侍。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次举起身上所佩玉玦示意项王当机立断杀死刘邦,“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身,出来召唤项羽的堂弟项庄说:“君王为人心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敬酒祝寿,祝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刺死在座位上。否则,将来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所俘获。”
项庄领命进入帐中,敬酒施礼毕,说道:“君王和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可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项王点头道:“好吧。”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且一直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沛公,使项庄无隙可乘,不能得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来到军门找到樊哙。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跟随刘邦最早落草芒砀山,算是刘邦的铁杆,又是刘邦的连襟,他的妇人就是刘邦妇人吕雉的妹妹。樊哙与刘邦关系最近,他本人体魄强健,勇猛无畏,虽说鲁莽,但粗中有细,对大哥刘邦赤胆忠心,敢上刀山,能下火海,是本次随行的贴身卫士。
樊哙问:“现在事态如何?”
张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意思是: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樊哙说:“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于是持剑拥盾闯入军门,两旁交戟侍立的卫士挡不住,樊哙侧其盾撞倒那些卫士,“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起问道:“来者何人?”
张良答道:“这是为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立,一饮而尽。
项王说:“赐给他一个猪肘。”于是把一个血淋淋的生猪肘递给樊哙,樊哙把盾放在地上,又把生猪肘置于盾牌上,拔剑边切边吃。可见其狼吞虎咽、不屑一顾的豪侠气概。
项王问:“壮士还能再饮酒吗?”
樊哙声若洪钟,正色道:“臣死尚且不回避,一杯酒何足推辞!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惟恐不能尽,刑人惟恐不重,天下人都背叛了他。怀王和诸侯相约:‘先攻破秦军而进入咸阳的人将被封为关中王。’今沛公首先破秦入咸阳,对秦室财富分毫不取,封闭宫室,退军驻扎霸上,以便等大王来临。沛公之所以遣兵把守函谷关,是为防备盗贼和意外事件。像他这样劳苦功高,未得封侯赏赐,而你听信谗言,想诛杀功臣,这是亡秦的继续,我认为大王你不会这样做的。”
项王竟无言以对,只好说:“请坐。”一会儿,沛公借口如厕,招樊哙而出。
过了好一会儿,还不见沛公返回宴席,项王派都尉陈平赶紧把沛公召唤回来。沛公出帐后对樊哙说:“我们刚才出来时,没有向项王请辞,可如何是好?”
樊哙回答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可以想象,在樊哙的心中很可能这样想:现在项刘双方力量悬殊,地位不平等,项羽一方想找碴干掉刘邦的大有人在,局势非常紧急,不能顾及素日的繁文缛节,现在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只要能悄悄脱身已经是万幸了。如果去辞行,便是主动去惊醒睡狮,自投罗网。于是,二人神不知鬼不觉,悄悄离开了,只留下张良一个人代为答谢项王,这是利用张良施展障眼法,为刘邦逃脱项王大营争取时间。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出处,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刘邦的离去,气坏了项羽的谋士范增,他为失去了除掉刘邦的最佳机会而惋惜。范增作为项羽的亚父,他一心一意辅佐项羽,出谋划策,充当智囊,但是项羽优柔寡断,执妇人之仁,放过了刘邦。范增将张良代刘邦所献的一双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然后忍不住发出痛心的怨言:“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其无尽的悲凉和伤感,溢于言表。
如果说鸿门宴上,项羽放过刘邦是一大失策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举措,项羽就更加“不足与谋”了。
几天后,项羽率兵攻入咸阳城,实行了与刘邦截然相反的策略,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在项羽准备回归东方时,有人建议说,关中土地肥沃,地势位置重要,是建立王霸基业的最佳地域。但是,咸阳的大火,既已点燃,难以扑灭。大火三个月,把昔日美轮美奂的秦国宫殿化为灰烬,残破不堪。项羽又急于东归,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升官或发财以后,如果不回故乡夸耀一番,就好比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一样,没有人会知道他的大富大贵。便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可见项羽视野狭小、目光短浅。献言进策之人听到项羽的这番说辞,大失所望,于是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人们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我过去还不相信,今天看来,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啊。这种公然戏弄嘲笑项羽的话后来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盛怒之下,派人抓住了他,投入鼎镬煮死。说这个话的人,有人说是韩生,也有人说是蔡生。
项羽率领的楚人与秦人之间的这场血海深仇随着项羽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与日俱增,项羽不能主动去弥合楚秦之间的裂痕,反而变本加厉:屠咸阳、烧秦宫、杀子婴、坑降卒,这都是加剧仇恨的催化剂,注定了项羽终将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