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
36.“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
这两个典故成语说的是“车轮上的军师孙膑”施展的军事策略与计谋。孙膑出生于齐国的阿、鄄(今山东阳谷东北)之间,是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自幼生活孤苦,但怀有雄心大志。长大以后,拜当时一位隐居深山的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和纵横之学。孙膑有个同窗好友叫庞涓,天资聪颖,学习优秀,受魏国君之请任将军,打了不少胜仗。但庞涓心里清楚,自己的才能远不如孙膑,有朝一日孙膑下山,无论是到魏国或其他国家,对自己都是个极大威胁。为一劳永逸除掉后患,心生一计,派人上山请孙膑到魏国来,然后捏造罪名,对孙膑施以膑刑(去掉膝盖骨),使他永远站不起来,无法领兵打仗。庞涓的恶毒计谋如愿以偿。
孙膑惨遭好友陷害,遭遇大难,悲愤至极,但他意志坚强,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为摆脱庞涓手下人的监视,他表面上装疯卖傻,蓬头垢面,又哭又笑,暗地里却研读兵法,预备乘机逃离虎口,报仇雪恨。庞涓听说孙膑已疯,放松了警惕。过些时日,有齐国使节来魏国,孙膑悄悄地以刑徒身份去拜访使者。齐使听这位衣裳破烂的人谈吐不凡,猜度是个人才,便乘回国之便用车秘密把孙膑载到齐国,并把孙膑引荐给齐国大将田忌。田待孙为上宾,孙也想找个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一天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经仔细观察发现他俩的马均分为上中下三等。根据三局两胜的规定,孙膑建议田忌以自己的上中等马与威王的中下等马赛跑,然后以下等马与威王的上等马比赛,结局三局两胜。常败给威王的田忌这次终于取得了胜利,他深深地被折服,便将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在威王的宫殿上,孙膑畅论兵法,其道理之深奥,言谈之奇妙,使威王及其臣僚们深为信服。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八万精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该城军民顽强抵抗近三年,眼看快抵挡不住了,便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辅佐田忌领兵救赵。孙膑坐在轮车上随军前行,并向田忌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谋略。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决战的计划,并说:“魏军长期出兵在外,国内必然空虚,如齐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庞涓回救,可以取得一箭双雕的结果。”田忌依计而行,下令全军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佯攻,庞涓继续猛攻邯郸,待攻克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建议齐军挥师西进,直捣大梁。庞涓只好率久战疲乏之魏军回救大梁。齐军主力则埋伏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以逸待劳,全歼了魏军主力。魏军经此大败,中原霸主地位摇摇欲坠,齐国威望则大为提高。此后,“围魏救赵”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们所参用。
与魏国交战,孙膑还施展了“退兵减灶”的计谋。庞涓在桂陵惨败后,只身逃回魏国,但魏惠王仍然信任他。经过几年休整之后,又逐渐展开对邻国的进攻。公元前342年,魏惠王派庞涓为帅统兵大举进攻韩国,韩国抵挡不住向齐国求救。齐惠王任命田忌、田婴为主、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去韩救援。根据孙膑的建议,齐军仍不与魏军正面接触,而挥军直指大梁进入魏国境内。庞涓接讯后,即令魏军从韩国撤回。同时,魏惠王派太子申率领留在国内的军队,与庞涓合兵十万追击齐军。面对强大的魏军,孙膑采取诱敌深入、“退兵减灶”的策略。第一天,庞涓派人查看齐军宿营地的军灶数目可供十万人吃饭,第二天把灶减少了一半,第三天把灶减少到只供三万人吃饭。庞涓果然中计,丢下步兵和辎重,亲带一支轻骑部队,夜以继日地追赶齐军。孙膑计算着魏军的行程,埋伏在地势险要的马陵道,并挑选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马陵道两侧山上,命令他们见到火光就放箭。日暮时分,庞涓率部果然追到马陵。庞涓亲自查看地形,见前面大树上隐隐约约有字,令部下点起火把来看,见写有“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方知中计,急令部下撤退。此时,山上的弓箭手朝火光处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死的死,伤的伤,庞涓也中箭,左冲右突也未能突出重围,被迫自杀身亡。齐军消灭了魏军轻骑后,立刻乘胜反击,全歼了魏国十万大军,活捉魏军统帅太子申。
马陵之战后,魏国又败于秦国,魏惠王采纳国相惠施的谏言,同齐国修好,尊齐威王为主。此后,齐国代替魏国称霸中原。孙膑胜庞涓的兵法,也为后世军事家所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