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徙薪,焦头烂额
曲突徙薪,焦头烂额
霍去病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叫霍光,是西汉中期的显赫人物。
霍光长期在汉武帝身边,做事细心尽力,颇受信任,汉武帝临死之际,病榻托孤,他与金日磾(日磾音“迷地”)、上官桀、桑弘羊、车千秋等人共同受遗诏,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后来,霍光凭着政治智慧和心机手腕,成为深得汉昭帝信任的重臣,全面主持全国政务。汉昭帝在位十三年,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汉昭帝没有孩子,汉昭帝死去后,霍光力排众议,立汉武帝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为皇帝,结果昌邑王行为举措不符合霍光等权臣的要求和利益,二十七日后就被废黜了,他就是在江西南昌发现的、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汉海昏侯墓葬的主人——海昏侯刘贺。后来经过二十七天的慎重抉择,他们又立了汉武帝的第五代孙刘病已为帝,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汉宣帝即位后的前五年,霍光仍控制朝政,汉朝的政治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霍光先后从政三十八年,先后立过三个皇帝,辅佐汉昭帝十三年、汉宣帝五年,专擅朝政十八年。在霍光势力权倾天下之际,霍光的外甥女为皇太后——昭帝皇后,霍光的小女儿为汉宣帝的皇后,霍光的女婿、儿子执政军队,霍光的党亲遍布朝廷。为了使霍光的小女儿能成为皇后,霍光的夫人背着霍光秘密指示人毒死了分娩之后的汉宣帝许皇后,汉宣帝对此也只好隐忍,难查幕后主使黑手。霍光家的家奴也十分骄狂,东汉文学家辛延年有首诗《羽林郎》,反映的就是霍家家族仗势欺人的情况,其诗为: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周易》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红楼梦》中也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这其中均有深刻的哲理。
霍光生前,尚知进退节制,霍家一族还举止有度,但是霍光死后,其家族子女的行为就难以约束了,这就埋下了祸端。后来,霍光死后不几年,霍光的儿子和夫人谋逆,被腰斩,家族除宣帝霍皇后废处昭台宫外,其余皆畏罪自杀或弃市,数千家受霍家牵连,是西汉中期极为惨烈的一起政治案件。
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却未加采纳。
后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汉宣帝,为徐福鸣不平。说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把柴草移得离烟囱远一点。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居们。被火烧伤的邻居们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未邀请建议“曲突”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也就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给予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当初,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叛逆行为,应预先加以防范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劝告,则国家就不会划出土地分封列侯的费用,臣下也不会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大祸。现在事情已经过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受到奖赏,希望陛下明察,嘉许其“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使他居于“焦头烂额”者之上。汉宣帝这才赐给徐福绸缎十匹,后又任命他为郎官。这就是“曲突徙薪”的来历,曲: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火。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当然也是“焦头烂额”一词的出处,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夸张意味浓厚。
汉宣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和前任君主汉昭帝,一起开创了西汉历史的“昭宣中兴”局面。他虽然是由霍光拥立的,但汉宣帝并不甘心做一个傀儡。在霍光生前的五年时光,汉宣帝与霍光君臣关系处理得妥当而谨慎,《汉书·霍光传》记载,汉宣帝每次临朝,霍光在侧,汉宣帝总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鉴于昌邑王即位后的莽撞和不明智举措,汉宣帝谨慎地处理着与霍光的关系。但是霍光死后,汉宣帝的羽翼逐渐丰满,加之霍光的子女和家族行为不加检点,终于点燃了汉宣帝对霍氏家族的愤懑仇恨之火,新账旧账一起清算,霍氏在劫难逃。
当然关于“曲突徙薪”一事又另有记载,但主人公却换成了“淳于髠”。《淮南子·说山训》记载:“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夫至巧不用剑,善闭者不用关楗。淳于髠之告失火者,此其类。”这里未记载“淳于髠之告失火者”的事件详细经过。东汉桓谭《新论·见微篇》说:“淳于髠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旁,曰:‘此且有火灾。’即教使更为曲突,而徙远其薪,灶家不听。后灾,火果及积薪而燔其屋,邻家并救击。灭止,而烹羊具酒以劳谢救火者,曲突徙薪,固不肯呼淳于髠饮饭,智士讥之云:‘教人曲突徙薪,固无恩泽;焦头烂额,反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岂夫独突薪可以除害哉?”(朱谦之《新辑本桓谭新论》)也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只不过霍光家族最典型而已。
仔细琢磨,这两个成语之间似乎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性,做任何事如果不“曲突徙薪”,就可能会导致“焦头烂额”的结果;而如果常常注意“曲突徙薪”,就会避免“焦头烂额”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