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雪里春信报谁知

红楼梦:雪里春信报谁知

第三一七问雪里春信报谁知第四十九回写贾宝玉冒雪急急赶往芦雪广:“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阵寒香拂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门前。拢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整个一回书中,只有这么几句话写的是红梅,可是这一回书的回目却是“琉璃世界白...
第三一七问

雪里春信报谁知

第四十九回写贾宝玉冒雪急急赶往芦雪广:“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阵寒香拂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门前。拢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整个一回书中,只有这么几句话写的是红梅,可是这一回书的回目却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它不会是平常的景物描写,应该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这使我想起李清照的一首咏梅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她这里是以人状梅,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曹雪芹反其意而用之,以梅状人。为什么在整个大观园中独独妙玉的拢翠庵中会有这几十株红梅怒放?这怒放的红梅象征着什么?这个问题不得不问。

接下来在第五十回,曹雪芹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众人联完诗后,宝玉落第,李纨要罚他。怎么罚他?李纨说:“我才看见拢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这确实“罚的又雅又趣”。李纨这里说的是反话,不是她不理妙玉,而是妙玉不理她,因为在妙玉眼中她是一个俗人,如果她去向妙玉讨要一枝红梅,说不好就会吃闭门羹。所以她要宝玉去要。一句话就把妙玉那种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品性托了出来。宝玉当然乐为,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生跟着。黛玉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这就进一步揭示了妙玉的为人微妙之处。她的孤高自许,并非对于俗世之人一体排斥,对贾宝玉就是一个特例,唯独贾宝玉去,才会由她那里讨得红梅,而且必须他独自去,跟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得。这就隐约地托出了妙玉那一种幽隐的情愫。

我们回想一下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贾母众人来至拢翠庵中,妙玉奉茶之后,独把林黛玉和薛宝钗让至耳房,用旧年蠲的雪水单另煮茶吃。贾宝玉跟了进来,妙玉对他说:“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吃的。”话虽这样说,可是我们看她的作为,一个极其珍贵的“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只因刘姥姥吃了一口茶,她便不要了。可是在贾宝玉吃茶时,给他用的却是她素常自用的“绿玉斗”。仅仅这一个微小的细节,就揭示了妙玉内心深处对贾宝玉的情有独钟。对妙玉这一种微妙的心理,李纨深知,林黛玉更是深知,因此她才会提醒李纨不要跟了人去,跟了人去反而不会要来红梅。

接下来,作者还要利用这一枝红梅来做足文章,不但让邢岫烟、李纹、薛宝琴写了咏红梅的诗,还在贾母等人由惜春处出来时,又重重地写了一笔:“一看四面,粉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只见宝琴身后又转出一个披大红猩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曹雪芹写景,喜欢文白杂用,往往先用书面语勾出大背景,然后用口语细描所要突出的物象,书面语与口语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这是一种类似中国画中“兼工带写”的笔法。但是曹雪芹用笔从来是“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他在这里绝不是单单在写景,而是继续演绎这一枝红梅的内蕴。紧接着就让贾宝玉对宝钗、黛玉等说:“我才到了拢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竟打发人送去了。”如若妙玉只送了宝玉一枝梅花,就此结束,还不会让人想到别的,如今她竟每人送了一枝梅花,就不那么简单了。她分明是在以此遮饰,遮饰什么呢?遮饰她对宝玉的那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因此,我说,拢翠庵那几十株盛开的红梅,正是妙玉内心情境的写照,那是在白雪掩盖之下怒放的春情,是对贾宝玉的难以掩饰的情怀。而贾宝玉所掮了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株红梅的断枝,而是妙玉的一腔难以言传的纯情。正如贾宝玉在《访妙玉乞红梅》诗中所说“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他拿走的是一颗青灯黄卷难以压抑的少女之心。

第五十回是大观园海棠诗社成立之后最为盛大的一次聚会,亦是全书的一个小高潮,从此以后,大观园的女儿们将逐渐走向没落与衰亡。在这一回中,就连王熙凤都写了诗,贾母也参加了,整个荣国府除了邢、王、薛三位夫人,全都到场。可是这一次高潮不能没有妙玉,让她直接来参加诗会,又与她的性格绝对不符,于是曹雪芹通过一株红梅把她拉到了诗社中来,她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诗会,但是她的身影却无处不在,她似乎始终处于诗会之中。这是典型的“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写法,是不写之写。正如戚廖生在其《石头记序》中所说:“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