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甄、贾宝玉都是假的吗

红楼梦:甄、贾宝玉都是假的吗

第三六九问甄、贾宝玉都是假的吗上文我已说过,甄宝玉的设置可能与此书的成书过程有关系,也与道家思想有关联。我这样说自有一定理由,因为在书的开头已经交代,那一块无法去补苍天的石头,是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世间来受享一段繁华,这就告诉我们,此书的主体思想与道家有极大关系。而且石头经历过繁华富贵之后,复归于青埂峰下,写出了一部《石头记》,这部书最后还是被一位空空道...
第三六九问

甄、贾宝玉都是假的吗

上文我已说过,甄宝玉的设置可能与此书的成书过程有关系,也与道家思想有关联。我这样说自有一定理由,因为在书的开头已经交代,那一块无法去补苍天的石头,是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世间来受享一段繁华,这就告诉我们,此书的主体思想与道家有极大关系。而且石头经历过繁华富贵之后,复归于青埂峰下,写出了一部《石头记》,这部书最后还是被一位空空道人发现,传到了世间。书中写空空道人见此书“因毫不干涉时事,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名《石头记》为《情僧录》。”这就告诉我们,此书的主体思想与佛家也有极大关联。甄宝玉这个人物,虽然在书的前部着墨不多,却是全书关键之笔,承担着演说阐释全书主旨的任务,因此他肯定与佛家思想有关系。

我们可以拿大乘佛教中两部最著名的经典《金刚经》和《心经》为例,来看一下曹雪芹在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了什么担承。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喻指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般若,又作“波若”、“钵罗若”等,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整个意思是说,以金刚不坏之身和大智慧之志到达彼岸。这部经是中国禅宗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流传极广。这部经的主旨是演说“不住于相”,相即事物的形状、相貌、状态。它以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假象,没有自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欲求佛法,首先就要认识到世间万物表面现象尽皆虚假不真,不要让认识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停留于表面现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事物的真实性相,就是这种“诸相非相”,但这实相也非实有,所谓“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这种“是—非是—即是”的句法,是《金刚经》中非常有名的句法,如来用这种句法对世间万物做最为彻底的否定,即一切存在都是假象,空虚不实,不但万物是假,就连求取这种正确认识的“心”也是空虚不实的。所谓“如来说诸心,即是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但如此,就连佛法本身也只是一种解脱的工具,一旦达到解脱,这种工具也应抛弃。“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佛法就好比渡河的舟船,一旦过了河,则舟船自应舍弃。总之,不能着任何相,着相即乖。这种否定方式表面上看颇似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先肯定,再否定,然后来一个“否定之否定”,即是肯定。实际上它与黑格尔的学说有着天壤之别,它是肯定的同时即是否定,否定的同时即是肯定。佛在这里把一切存在做了最为彻底的否定,最后说出了四句很有名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而《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然短短二百余字,但历来被称为“万法之根源,大部之精要,其义高远,无人能到”,它几乎是任何学佛者的入门之经典,亦是佛法最高原理的集中阐述。这部经集中地论述了“万法皆空”的道理,里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的这个思想与《金刚经》一脉相承,只是更精辟,更简略。这里的色即是世间万物,空即是万事万物的本性。一切存在都是假有,空虚不实。但是这个“空”与“色”又不能打成两截,空之外有色,色之外有空。它们原本就是一体,存在就是不存在,不存在就是真实的存在。它同样对于一切存在做了最为彻底的否定。我们看《红楼梦》第十二回,倒霉的贾瑞要死了,一位道士送他一面“风月宝鉴”,称“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嘱咐他:“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反面”,这面镜子的正面是凤姐的影像,反面是一个骷髅,这就正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形象说明。

从一些脂批来看,甄宝玉的最终结局似乎和贾宝玉一样,也做了乞丐,这两个人从相貌秉性家庭遭际全都一样,那就说明他们是互为影子,互相发明。发明什么呢?就是发明我上面所说的“佛法”。如果我们按照上面佛经的句式,看一下这两人,就可以相当清楚。“说名贾宝玉,即非贾宝玉,是名贾宝玉。”“说名甄宝玉,即非甄宝玉,是名甄宝玉。”“甄(真)不异贾(假),贾(假)不异甄(真);甄(真)即是贾(假),贾(假)即是甄(真)”,这两个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既然如此,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甄宝玉出来?只一个贾宝玉就可达到上述目的。我说他就是要向我们形象地阐明上面所说的佛理,世间一切皆假,贾宝玉是假,甄宝玉也是假,这与太虚幻境门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直接的对应关系,是提挈全书的总纲领。他用此提醒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停留于表面的假象,要透过假相看到事物的实相即本质。

那么他所说的实相是什么?是佛法中的“空”?我说不然。曹雪芹在这里只是借用佛法而说我法,它在这个“实相”问题上下了一个绝大转语,他用“情”取代了“空”,万法皆空,唯情不空,“情即是色,色即是情;情不异色,色不异情”,这个情就是宇宙人生的本质,实相。为何空空道人易名为“情僧”?奥妙就在这里。这可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创造,是在信仰的层面另立教主。他把“情”提到了这样的高度,与儒家的“仁”、道家的“道”、佛家的“空”,甚至与西方的上帝并驾齐驱,成为一个最高的哲学概念。哲学上面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他是“唯情主义”。情创生万物,统御万物,是生命的起点,亦是生命的归趋;是信仰,是伦理,亦是道德的终极原则,《红楼梦》一书就成为自有人类以来第一部《情经》。这里面的哲学意味太大了,这里难以说清,以后我们还要来说这个题目。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