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薛宝钗保护林黛玉吗

红楼梦:薛宝钗保护林黛玉吗

第二九四问薛宝钗保护林黛玉吗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最终向薛宝钗吐露心曲,认她作闺帏之中唯一知己。促使她走到这一步的竟然是饮酒时偶然说出的两句酒令。第四十回众人与刘姥姥一起饮酒,大家说起酒令,书中写道:“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她无意...
第二九四问

薛宝钗保护林黛玉吗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最终向薛宝钗吐露心曲,认她作闺帏之中唯一知己。促使她走到这一步的竟然是饮酒时偶然说出的两句酒令。

第四十回众人与刘姥姥一起饮酒,大家说起酒令,书中写道:“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她无意间说出《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句子。这两个剧本都是很著名的以描写男女情爱为内容的,大家闺秀一般是不能读的。可是薛宝钗当时并没有揭露她,到了第四十二回薛宝钗把林黛玉让到蘅芜苑,对她说:“好个不出门的女孩儿,好个千金小姐,满嘴里说的都是些什么!你实说便罢。”林黛玉开始还疑惑,及至想起昨儿失于检点,把《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便红了脸,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我再不说了。”宝钗则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便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知道,我以后再不说了。”最后薛宝钗很郑重地对林黛玉说:“你我只该作些针线之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看也罢了,最怕是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俩人从此逐渐接近起来。

这两出戏虽说少女不宜,可也不是什么太犯禁的东西。尤其像贾府这样的人家,不但经常叫了外面的戏班子来演戏,且家中就养着戏班,这个戏班子平常排练的剧目就有《牡丹亭》。在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就是听了家中戏班演《牡丹亭》而启动了芳心。第三十六回贾宝玉也是到梨香院中,央求龄官给他唱一套《牡丹亭》中的“袅晴丝”却碰了钉子。薛宝钗为什么如此小题大做?更让人奇怪的是,在这个第四十五回,作者又让林黛玉重提此事,她对薛宝钗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无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要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作者对这件小事反复皴染,意思很明显,是在提醒我们,这件事在薛、林关系乃至林黛玉的一生中都是一个大关节,不可轻忽。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就是“凡事不孤立,一切有联系”,每一个微小人物,微小细节都与全书整体脉络、整体走向相联结,前有伏笔,后必有照应。他既然用了很大篇幅写这件事情,那么它必然在以后的情节中发挥作用。这倒使我想到一本《红楼梦》的续书,就是清嘉庆二十四年刊行的《红楼梦补》,此书作者署名归锄子,书的前面有一篇署名“犀脊山樵”的序言。这位犀脊山樵在序言中说:“余在京师时,尝见过《红楼梦》元本,止于八十回,叙至金玉联姻,黛玉谢世而止。”他还说:“又王夫人意中疑黛玉与宝玉有私,而晴雯以妖媚惑主;乃黛玉临终有我身干净之言,晴雯临终有悔不当初之语,是私固无私,惑亦未惑。”他的这篇序言对于宝钗和袭人取完全否定态度,但是对黛玉之死却透露了一点儿别处所没有的信息,即她死于王夫人之疑惑,而这种疑惑必源于贾府上下的谣诼诟谇之词。

我们都知道在第七十八回,贾宝玉写了一篇著名的《芙蓉女儿诔》,名为诔晴雯,实则诔黛玉。其中运用了大量诸如“诼谣诟,出自屏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的句子,已经明确指出黛玉之死与“诼谣诟”有直接关系。这个我们先暂且放下,待读到第七十八回再详作剖析。我们只想一下已经读过的《葬花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个意思就已经再明显不过。

而薛宝钗对贾府上下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着明确的认识,宝玉挨打之后,她去探望,就曾叮嘱袭人不要瞎想,从而压下了一场激烈的嫡庶之争斗。但是压下归压下,她仍对赵姨娘母子有着深深的警惕。她也知道贾宝玉若再出事,还会和情爱有关,而这个对象,林黛玉怕是首选。因为她与贾宝玉的关系已经是贾府上下公开的秘密。因此,薛宝钗对林黛玉的那一番教导,就不是女夫子的迂腐说教,更不是巧伪人的假装正经,而是真正的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之举。她不但不是宝、黛恋情的破坏者,而是保护者,不但不是林黛玉的对头,而是朋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