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是王夫人向贾母发动进攻的吗

红楼梦:是王夫人向贾母发动进攻的吗

第五〇一问是王夫人向贾母发动进攻的吗在全书中,王夫人对待贾母似乎总是恭敬有加,百依百顺,连贾母都对薛宝钗说:“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儿。”可是到了第七十八回,当她处理了晴雯、芳官等自家一干人,赶走了司棋、入画等外房的丫头,自以为纯洁了队伍,统一了思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便趁机向贾母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书中开头儿就写:...
第五〇一问

是王夫人向贾母发动进攻的吗

在全书中,王夫人对待贾母似乎总是恭敬有加,百依百顺,连贾母都对薛宝钗说:“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儿。”可是到了第七十八回,当她处理了晴雯、芳官等自家一干人,赶走了司棋、入画等外房的丫头,自以为纯洁了队伍,统一了思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便趁机向贾母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书中开头儿就写:

话说两个尼姑领了芳官等去后,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再那几个学戏的女孩子,我也作主放出去了。一则他们都会戏,口里没轻没重,只会混说,女孩儿们听了,如何使得?二则他们既唱了会子戏,白放了他们,也是应该的。况丫头们也太多,若说不彀使,再挑上几个来也是一样。”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到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了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三年前我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色色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是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随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效好之意。”

这一段对话写得相当精彩,精彩不在于辞藻,而在于神理。我们品鉴《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正应该由此等对话入手,庶乎能得其环中,若是光从辞藻着眼,则始终不能入其堂奥。曹雪芹在这里用极其平和的笔触,写出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婆媳之间的进攻与对抗,最终实际掌权人王夫人大胜而归,而年迈的名誉领导贾母则不得不退避三舍。

王夫人名义上是对贾母汇报,实际上是处心积虑,预谋已久,分寸感把握得相当到位。首先,她把晴雯的被逐说成是因“女儿痨”而起。痨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那时的人们也已知道此病具有传染性,若是哪个丫头得了这种病,被赶出去,是理所当然之举,属于一种卫生防疫措施。可是贾母是何等样人,她一眼就看出了事件背后的蹊跷,听出了王夫人的弦外之音,因此她先表态说王夫人做得很好,她也正想这样做,给王夫人留了充足的面子。最重要的是她这里所说是那几个小戏子被放的事,不是晴雯。表过态之后,她就摆出了晴雯的问题。她根本就没拿晴雯的病症当作一回事,而是先摆了一大套的晴雯的优点,而且明确说出晴雯是她内定的贾宝玉的侍妾。虽然最后说了一句“谁知变了”,也属疑问之词,她的意思很明确,是在婉转地为晴雯说情,希望王夫人认真考虑她的意见。

可是王夫人本是有备而来,岂肯善罢甘休,她针锋相对,马上提出根本性的择偶标准问题。她认为晴雯“不大沉重”,而“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不但有总的原则,而且有具体人选。从贾母对晴雯的评价来看,她的择偶标准在于美、灵、巧。这些长处,不但晴雯具备,最重要的是林黛玉更具备。她们表面谈论的是晴雯与袭人,实际上谈论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若是就艺术修养、生活情趣等等方面来论,贾母的水平远远高出王夫人和王熙凤,她的择偶标准是美学的标准,也与青年人的心理合拍。而王夫人的择偶标准则是传统礼教的标准,所重在于伦理道德,所谓“贤贤易色”。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择偶观,贾母认为美即善,王夫人认为善即美。贾母的观点与林黛玉、贾宝玉相近,王夫人的观点与贾政、薛宝钗相近。但是王夫人的观点与传统主流话语合拍,说出来光明正大,冠冕堂皇,贾母无法驳斥。

提出了这个标准和具体人选的问题之后,王夫人没有给贾母任何喘息之机,马上就祭出了自己的撒手锏。她在两年前就把袭人的工作关系、工资关系由贾母身边弄到了自己身边,而且已经让袭人享受了两年多的侍妾的工资待遇。这件事情一直瞒着贾母,一直到了这个时候,她才正式向贾母摊牌亮相,那个潜台词非常明显,该赶的赶走了,该树的树起来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看你老人家怎么办。

年迈体衰的贾母,此时已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她刚刚经历了甄家被抄的心理刺激,因整治赌博惹恼了邢夫人,又经历了中秋节晚上贾赦的公然进攻,如今她唯一依靠的小儿子媳妇也来向她发起攻击,公然否定了她对于贾宝玉的安排。她还能够做些什么?她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因此,最后的收场是她说笑话,说贾宝玉“想必他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在众人的笑声中,只有她独自去体味那人生末路的凄凉。

值得注意的是那个“女儿痨”。我说过,她们此时表面上谈论的是晴雯和袭人,实际上谈论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经过这一场交锋,薛、林的命运已定,王夫人正式把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事提出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而抛弃林黛玉的理由,只怕与这个“女儿痨”大有关联。尤二姐吞金而死,众人向贾母汇报说是痨病,贾母就指示将其火化。晴雯因愤激而死,王夫人又说她是“女儿痨”,也是火化了事。看起来在贾府,给一位屈死的女儿安上一个“女儿痨”的病症,是轻车熟路的习惯动作,不知道有多少女儿屈死在这个病症上面。其实在大观园中,真正具有“女儿痨”病症的,恰是林黛玉。她身虚体弱,夜晚失眠,咳嗽不止,时常咯血,正是如今“肺结核”的典型病症。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林黛玉最终是否死于“女儿痨”?或者当她屈死之后,众人给她安上一个“女儿痨”的病名,抬出去火化了事?晴雯临死之前那一种孤苦伶仃的凄凉景象,是否是林黛玉死前境况的预演?我说这都是极有可能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林黛玉的《葬花词》,那里面说:“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死后被火化,骨殖被人收于锦囊,埋于冷土,而身子则化为轻烟而去。我们若是再回想一下贾宝玉整天挂在嘴边的死后化灰化烟的话头,那绝对是一种谶语,这个谶语会不会应在林黛玉的身上,甚至也应在贾宝玉的身上?他们两个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化作轻烟而去。贾宝玉所谓的“悬崖撒手”,不是出家,而是死亡。

而林黛玉的死亡,很有可能不是死于外来的变故,而是死于王夫人之手。王夫人简直就是女儿的屠夫,她已经害死了数个女儿,最后她将害死林黛玉,这是一种非常符合逻辑的结局。此前的女儿之死,都是在为黛玉之死做陪衬,做铺垫。而害死林黛玉的手段,则是说她“不沉重”,沉重的反义词就是轻浮,有人造谣说林黛玉与贾宝玉有染,王夫人当机立断采取了某种措施,致使林黛玉含冤而逝,“冷月葬诗魂”,是非常可能的一种结局。而贾宝玉之死也很有可能是追随黛玉而去。这有第七十回放风筝一节为证:

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今儿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眼说:“有趣,有趣!”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叫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了。

这一节放风筝的描写不可轻忽。它只写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贾探春将风筝放走,其他人都是一笔带过,这肯定与各人的命运有关联,是一种预兆或称象征。既然贾宝玉的风筝追随林黛玉的风筝而去,而且明说是怕它寂寞,和它去作伴儿,那么我们说贾宝玉最后追随林黛玉而去,就不是凿空之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