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哪个本子更真实可信

红楼梦:哪个本子更真实可信

第四三三问哪个本子更真实可信第六十七回“馈土物颦卿思故里 讯家童凤姐蓄阴谋”,周汝昌校本做了说明:“曹雪芹真书原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七十九、八十回未及补作,今存古抄本有此四回文字,乃另笔后补者。四回文字比照而观,第六十四回较为接近原笔,故仍进行汇校,其他三回则无汇校必要,只取‘戚序本’第六十七回及‘蒙府本’第七十九、八十回文字聊作充数。本书仅将上述三回文字用...
第四三三问

哪个本子更真实可信

第六十七回“馈土物颦卿思故里 讯家童凤姐蓄阴谋”,周汝昌校本做了说明:“曹雪芹真书原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七十九、八十回未及补作,今存古抄本有此四回文字,乃另笔后补者。四回文字比照而观,第六十四回较为接近原笔,故仍进行汇校,其他三回则无汇校必要,只取‘戚序本’第六十七回及‘蒙府本’第七十九、八十回文字聊作充数。本书仅将上述三回文字用仿宋体排出,未予汇校,读者鉴之。”

而通行本在此回书后的校记中也做了说明:“此回庚辰、己卯本原缺,其余各本虽均存,但差异极大,明显分为两种类型:戚序、列藏、甲辰本为一类;梦稿、程甲本为一类。蒙府本系据程甲本配补。今以程甲本为底本,校以梦稿本,个别地方参校别本。”

也就是说这一回文字不是曹雪芹原笔,乃是别人所补,这种补作的文字又分为两个系统,周汝昌校本取的是戚序本文字,通行本取的是程甲本文字。那么哪一个本子更与原笔接近一些?在看不到各本原貌的情况下,要做出这种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我强作解人,尝试做一判断,也不过聊做谈资。那么我们就先来将两个本子的文字做一比较,再来做出判断,也应不无道理。

戚序本写薛蟠取出自南方买回的土物送给薛姨妈和薛宝钗,里面有一薛蟠在虎丘山上泥捏的小像,“宝钗一见,满心欢喜,便叫自己使的丫鬟来吩咐:‘你将我这个箱子与我挐了园子里去,我好就近从那边送送人。”

程甲本是这样写:“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因叫莺儿带着几个老婆子将这些东西连箱子送到园里去,又和母亲哥哥说了一回闲话儿,才回园里去了。”

两相比照,明显程甲本的文字为优,几句话就写出了薛宝钗的性格,她不关心别的东西,只细看薛蟠的小像,以此来表示对于哥哥的亲近,而且是让莺儿带着几个老婆子把箱子送到园子里去。这和曹雪芹的用笔是相似的。

戚序本写莺儿去往各处送东西:“其李纨、宝玉等以及诸人,不过收了东西赏赐来使,皆说些见面再谢等语而已。唯有黛玉,他见江南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因想起他父母来了,便对着这些东西挥泪自叹,暗想,我乃江南之人,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只身一人可怜寄居外祖母家中,而且又多疾病,除外祖母以及舅母姐妹看问外,那里还有一个姓林的亲人来看望看望,给我带些土物来,使我送送人,脸面也好?可见人若无至亲骨肉手足,是最寂寞、极冷清、极寒苦、无趣味的,想到这里,不觉就大伤起心来了。”

程甲本是这样写:“这边姊妹诸人都收了东西,赏赐来使,说见面再谢。唯有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从文字看,戚序本罗嗦,程甲本凝练,更重要的是,戚序本说林黛玉想“那里还有一个姓林的亲人来看望看望,给我带些土物来,使我也送送人,脸面也好?”我们不能说林黛玉绝对没有这种想法,但不可说破,说尽,说破便俗了,便不是林黛玉了。因为林黛玉素常很少在这个方面考虑问题,她不是俗世中人。而程甲本就没有这些话头儿,与林黛玉的身份是相符的。

接下来写贾宝玉来到,他努力让林黛玉高兴,说些题外话。应该说这一段描写两种改本都很不理想,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成了傻子,智商很低,但是程甲本的文字远比戚序本的凝练,戚序本的文字简直可说叠床架屋,头上安头,毫无意趣。后来写宝玉、黛玉到宝钗处的描写,也与此相同。

戚序本写赵姨娘得了宝钗的东西,抱着来到王夫人处,本想夸赞宝钗几句,在王夫人处买好儿,可是却碰了一鼻子灰。戚序本写:“赵姨娘因招了一鼻子灰,满肚气恼,无精打彩的回至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说了许多劳儿三巴儿四不着要的一套闲话,也无人问他,他却自己咕哆着嘴,一边子坐着。可见赵姨娘为人小器糊涂,饶得了东西,反说许多令人不入耳生厌的闲话,也怨不得探春生气,看不起他,闲话休题。”

程甲本这样写:“赵姨娘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的出来了。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到:‘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一面坐着,各自生了一回闷气。”

戚序本的文字毫无生气,尤其是最后一段对于赵姨娘的评价,完全不是曹雪芹的风格,非常平庸。程甲本的文字虽也说不上多么精彩,至少比戚序本要精炼一些,而且完全没有那一段评价,格调上就比戚序本略胜一筹。

接着写莺儿去各房送东西,戚序本这样写:“且说宝钗送东西的丫头回来说:‘也有道谢的,也有赏赐的,独有给巧姐儿送的那一分仍旧拏回来了。’宝钗一见,不知何意,便问:‘为什么这一分没送去呢?还是送去没收呢?’莺儿说:‘我方才给环哥儿送东西去的时候,见琏二奶奶往老太太房里去了,我想琏二奶奶不在家,知道交给谁呢,所以没有去送。’宝钗说:‘你也太糊涂了,二奶奶不在家,难道平儿、丰儿也不在家不成?你只管交给他们收下,等二奶奶回来自有他们告诉就是了,必定要你当面交给才算么?’”然后就写莺儿再次去王熙凤那里送东西,回来对薛宝钗说不知道为什么王熙凤正在生气。

这一段描写可说让人糊涂之至,薛宝钗给各房里馈送一些零碎东西,当是常有之事,莺儿又是她身边第一个得力的丫头,岂有这样死板,王熙凤不在家就把东西拿回来?由这一段描写来看,补作者完全是在凑字数,故弄波折。可是程甲本的描写就好得多,它只写:“却说莺儿带着老婆子们送东西回来,回复了宝钗,将众人道谢的话并赏赐的银钱都回完了,那老婆子便出去了。莺儿走近前来一步,挨着宝钗悄悄的说道:‘刚才我到琏二奶奶那边,看见二奶奶一脸的怒气。我送下东西出来时,悄悄的问小红,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看那个光景,倒像有什么大事的似的。姑娘没听见那边老太太有什么事?”完全没有莺儿二次送东西的情节,较之戚序本要紧凑得多,也合理得多。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