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道家/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

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

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渊源,灌溉其后数千年的华夏文化。道家创始于老子,其年代大约与孔子同时;庄子发挥了老子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其年代也与孟子相当。在春秋战国大动乱、大转型的时代里,孔、孟与老、庄从不同的角度,朝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人的存在,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孔子、...

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渊源,灌溉其后数千年的华夏文化。道家创始于老子,其年代大约与孔子同时;庄子发挥了老子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其年代也与孟子相当。在春秋战国大动乱、大转型的时代里,孔、孟与老、庄从不同的角度,朝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人的存在,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孔子、孟子关心的是在社会中个人如何成仁成圣,个人如何修炼仁的道德人格,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老子、庄子则认为仁义伪装、扭曲人的自然本性,不符合人的“性命之情”。人束缚于仁义之中,就违背了自然,失去了自由。《老子》曰:“大道废,有人义。智慧出,有大伪。”《庄子·知北游》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又《马蹄》篇曰:“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天下混乱的根源在于儒者“以仁义撄人之心”,扰乱性命之情,所以“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庄子·在宥》)。老庄希望人们在纷乱的现实中保持原初的本性,守住恒久不变的常道,在无己无物的虚静中,超越现实的羁绊,享受体道的自由,恢复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本然存在。

对于儒家提出的礼乐文章,老、庄持否定态度。《老子》第十二章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马蹄》曰:“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外部的礼乐修饰和感官享乐,只能使人迷失本心,失去自我,阻隔人对道的体味。但与其说老庄与孔孟是相对立的,不如说老庄思想纠正了孔孟仁义礼乐有可能存在的偏颇,特别是当儒家的仁义礼乐违背人的自然本性成为对真的遮障和掩饰,成为伪时,其消极性一面就暴露出来了,老、庄就是纠正这种偏颇而主张恢复本初素朴的生存状态。在老、庄看来,儒家所重视的文采、音乐和美味都是迎合并助长了人的某方面欲望,扰乱人虚静、浑全的自然本性。从根本上说,老子、庄子反对一切文艺,要“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庄子·胠箧》),使人含其聪明,保持浑朴的本性。在《老子》《庄子》中很少有关于文艺的正面直接的论述。但是,老子和庄子对道的论述,特别是庄子的体道境界,实际上就是一种超越功利、超越现实、实现精神自由、进入虚无的审美境界。老庄思想对后代文论多有启发,是中国文论的另一重要思想源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jia/2023041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