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杨宽文集/马桥古遗址和上海历史研究

马桥古遗址和上海历史研究

马桥古遗址和上海历史研究最近上海马桥人民公社因为进行基本建设,发现了一个古遗址,现在正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科学发掘。虽然这个发掘工作进行还不久,发掘的面积还不到整个遗址的十分之一,但是已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是值得我们史学工作者注意的。这个古遗址所以值得注意,并不是因为这个遗址比较古,也并不是因为这样的发现是第一次,主要的是:这个遗址的发现,有力地驳斥了帝...

马桥古遗址和上海历史研究

最近上海马桥人民公社因为进行基本建设,发现了一个古遗址,现在正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科学发掘。虽然这个发掘工作进行还不久,发掘的面积还不到整个遗址的十分之一,但是已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是值得我们史学工作者注意的。这个古遗址所以值得注意,并不是因为这个遗址比较古,也并不是因为这样的发现是第一次,主要的是:这个遗址的发现,有力地驳斥了帝国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学者认为上海历史较短的谬论。它具体地证明了:我们这个靠海的上海地区,如同祖国广大地区一样,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里,通过艰巨的生产斗争,在这里也很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和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古文化属于同一类型的。

过去有些帝国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学者,曾经制造出种种谬论,来推定上海的历史较短,他们企图用上海海岸线增长的速度,来证明上海土地冲积形成的时期较近。例如丁文江曾根据南汇县海塘的增筑年代,推定上海海岸线的增长速度是每六十九年增出一英里。又如曾经做过“浚浦局”总工程师的帝国主义分子海腾斯坦,又根据长江中每年冲下来的泥砂数量,推定上海海岸线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六十年前进一英里。他们在推定近代上海海岸线增长速度之后,就按照这个速度逆推上去,来推算整个长江口江南三角洲逐步冲积形成的时期。按照这个推算方法,上海土地的冲积形成,只距今三千年,而五千年前的海岸线还在今江阴地方。海腾斯坦的这个估计和推算,曾经为不少帝国主义分子的著作所引用,例如兰宁和柯林合著的《上海史》(第1卷第28章第250页,上海别发书局1921年版),就认为海腾斯坦这个估计可靠,他们说:“海腾斯坦任浚浦局的主管,具有较为有利的条件,比其它工程家更能进行全面的观察”,因而是可靠的。其实海腾斯坦等人这样的推断,完全是一种反科学的臆说,而且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胡说。他们企图用这种胡说来证明上海历史不长,以抹杀中国人民在这块祖国土地上长期进行生产斗争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当然,长江口的江南三角洲是一个冲积平原,确是逐渐冲积形成的,但是我们认为它的冲积形成的速度应该是逐渐加速的,决不是像那些帝国主义分子所说的那样是古今一样的。古时从长江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应远较后世为少,因为当时两岸的森林远较后世为多,两岸的居民没有像后世那么多,翻动土地不多,土层比较坚固,被冲刷剥落流入江中的泥砂就远比后世为少,而且在古代,长江中游还有很大的云梦泽,成为长江上游冲下来的泥砂沉积之所,因而冲到长江下游来的泥砂就不可能像后世那么多,海岸线的增长速度也就远较后世为慢。直到春秋战国时代,地据长江中游的楚国,还有极其广大的森林地区,以出产优良木材著称,那时的云梦泽还很巨大,没有淤塞。我们必须结合古时的历史情况和地理条件,来考察江南三角洲冲积形成的时期。我们认为江南三角洲以及上海地区的冲积形成,应该是经过较长的时间的,而且在很远古的时候是早就形成的,上海海岸线的增长在古代是比较缓慢的,到后世才逐渐加速的。从马桥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来看,它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早期文化遗址具有同样的特点,这充分说明了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一样,同样具有较悠久的历史。这个遗址的发现,有力地驳斥了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的种种谬论。

马桥古遗址的发现,不但对于研究上海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古文化的研究也大有帮助。因为从出土物来看,它和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是有联系的。目前学术界对这些遗址的年代和社会性质,正在展开讨论,马桥古遗址的发现将有助于这个学术讨论的开展。过去有人认为这类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现在知道这个估计是不正确的,因为在这类遗址中已有青铜器的发现。也有人认为这类遗址属于铜石并用时代,这个估计也同样是不正确的,因为铜石并用时代原是用纯铜器的时代,在这类遗址中并没有纯铜器发现,而只有青铜器的发现。这时应当早已进入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有大量石器的存在是不足怪的,因为青铜工具是不可能排斥石器的,只有到铁工具普遍使用后,才能把石器排斥掉。是不是在青铜器时代,江南地区的文化要比中原落后很多呢?或者年代要比中原迟得多呢?这也还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知道,冶金技术在古代南方地区并不是落后的,而且在有些地区还是比较进步的。我国古代东南地区向来以产铜锡著名,所谓“江南金锡”,冶铜术的发明和发展也是很早的。从西周金文来看,直到西周时代,西周向淮夷进攻时,还以“俘吉金”为目标。从《诗经鲁颂》来看,直到春秋初期,鲁国还曾要淮夷“大赂南金”。春秋时代的吴越,也以善于冶金著称,到战国时代,还以楚国的铁剑最为锋利。古代南方地区冶金术这样的比较进步,应该是有它的渊源的。

这类文化遗址,究竟是属于那一部族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有人认为这类遗址是属于古越族的,也有人认为是属于“荆蛮”的。在这次马桥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一件黑陶上刻有两个文字,这两个文字虽然已经残缺,从它的写法来看,是和殷代甲骨文类似的。可知南方的文化,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和中原有联系了。

这个遗址还正在发掘中,目前还不可能作全面的考察,也不可能对它的年代作出确切的论断。宋代以前有关上海人民生活的史料,流传下来不多。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基本建设的开展,上海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必然越来越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根据这些文化遗址,写出一部古代上海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历史,以填补我们目前所写的历史的空白点。

(原刊《文汇报》1960年3月18日第3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