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经典文章/周 密②《观 潮》原文、注释、赏析

周 密②《观 潮》原文、注释、赏析

观潮①周密②浙江之潮③,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④​‍‌‍​‍‌‍‌‍​‍​‍‌‍​‍‌‍​‍​‍‌‍​‍‌​‍​‍​‍‌‍​‍​‍​‍‌‍‌‍‌‍‌‍​‍‌‍​‍​...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益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苚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注释】

①《观潮》:选自《武林旧事》。该书写成于宋亡之后,多有兴亡之感,书中所记之事,亦多为作者耳闻目睹,对了解南宋都市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价值。武林,即杭州,南宋都城。②周密(1232—1298):宋、元之际作家、诗人。字公谨,号草窗,先世济南人。南渡后,因家迁居湖州(今浙江吴江市)的弁山,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累官丰储仓所俭察,宋亡不仕,流寓杭州。所著《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书。尤工于长短句,有《草窗词》传世。③浙江:即钱塘江。④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日。这里指八月十六日。⑤海门:指钱塘江与大海交界处。⑥玉城:像白玉一样的城墙。际天:接天。⑦吞天沃日:形容潮势猛壮,像欲吞没天日。⑧杨诚斋:即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⑨艨艟:战船。⑩五阵之势:指战船按前后左中右编队列阵,形成攻击态势。⑪略不相睹:差不多互相看不见。⑫水爆:在江面上点放烟炮。⑬敌船:演习中作为攻击目标的船只。⑭吴儿:吴地少年。披发:散开头发,是吴地的古老民俗。文身:在身上刺花纹。⑮鲸波:大波。⑯江干:江岸。溢目:满眼。⑰穹:高。僦赁:租赁。看幕:用帐幕搭成的看台。席地不容闲:座席大的地方也不空闲着。⑱禁中:宫廷之中。天开图画:南宋皇宫中一个台的名字。⑲如在指掌:像看手掌上的东西一样清楚。⑳黄苚:黄罗御伞,帝王外出时专用的仪仗。雉扇:雉尾扇,也是帝王专用的仪仗​‍‌‍​‍‌‍‌‍​‍​‍‌‍​‍‌‍​‍​‍‌‍​‍‌​‍​‍​‍‌‍​‍​‍​‍‌‍‌‍‌‍‌‍​‍‌‍​‍​​‍​‍​‍​‍​‍​‍​‍‌‍​‍‌‍​‍‌‍‌‍‌‍​。箫台蓬岛:神仙居住之处。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正面描述了钱塘潮雄奇豪壮的景色。作者在开篇处便概括指出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进而写到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潮势最为盛大。接着描述了从潮水刚出现时有如一条银线到潮水临近时淹没天日的气势,写得形象细致,具体生动。

第二段描述了迎潮前水军检阅的实况。几百只战船,变换各种阵势,舞枪弄刀,点放烟炮,直至将假想“敌船”化为灰烬。

第三段描述吴地少年的弄潮表演。“披发文身,争先鼓勇”,在万仞大潮中尽显身手,赢得“豪民贵宦,争赏银彩”。

第四段描述了从宫廷到民间狂热的观潮活动。十多里的江岸,满是观潮的人群。罗绮满目,车马塞途。皇帝在宫中看台上向下观望,百姓遥望皇帝如在天上。

作者通过对观潮的具体描写,鲜明地展现了南宋时代都市生活图画的一角。作者在《武林旧事》的序文中说:“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可见作者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而奢侈荒淫以至灭亡,是有感而发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