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星期三
首页/经典文章/魏 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赏析

魏 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②;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2);虑壅蔽(23),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5)。简能而任之(26),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7)。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8)。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9)?

【注释】

①魏征(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巨鹿)人。早年参加李密起义军,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先依附李建成,建成败后归李世民。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秘书监,寻晋检校侍中,封郑国公。直言极谏,为唐初贞观之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②浚(jùn):疏浚。③神器:指帝位。④域中之大:域中,宇内、国内。“域中之大”即国君。语出《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⑤元首:君主。⑥景命:上天授君位于帝王的大命。⑦克:能够。⑧殷忧:深忧。⑨傲物:轻慢人物。⑩吴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战,先是越国被吴所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灭亡吴国。此处以吴越指仇恨很深的双方。⑪骨肉:亲属。行路:过路人。⑫董:监督。⑬振:通“震”,镇压。⑭苟免:苟且得免于触犯君主威命。⑮人:即“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为“人”。⑯载舟覆舟:这里用船和水的关系比喻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水能承载船,也能颠覆船。⑰作:兴作,如建造宫室之类。⑱冲:谦和。自牧:自我约束。⑲满、盈:都是溢出的意思,比喻骄傲自满。⑳盘游:游乐,这里指打猎等。(21)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一说,网开一面,由三面围合驱捕禽兽。(22)敬:慎。(23)壅:堵塞。蔽:蒙蔽。(24)黜:罢斥。(25)宏:发扬​‍‌‍​‍‌‍‌‍​‍​‍‌‍​‍‌‍​‍​‍‌‍​‍‌​‍​‍​‍‌‍​‍​‍​‍‌‍‌‍‌‍‌‍​‍‌‍​‍​​‍​‍​‍​‍​‍​‍​‍‌‍​‍‌‍​‍‌‍‌‍‌‍​。兹:此。九德:古代的九种道德标准,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德原作“得”,据《贞观政要》改。(26)简:简拔选择。(27)信:诚实。(28)垂拱:天子垂衣拱手,表示无为而治。(29)百司:百官。

【赏析】

唐代贞观之治,与此前的汉代文景之治和清代康雍乾盛世,通常合称中国封建时代的三大治世。但文景之治因年代久远,典章制度,政理人情,多难考察,总给人以一种史迹沉晦的印象。而康雍乾盛世,又有点像是封建社会临终前的回光返照。唯有贞观之治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盛期,史册记载又斑斑可考,确实给人以如日中天的感觉。真正堪称封建社会治世之典范。

封建时代的政治,从本质上看,是人治而非法治。所以社会的治乱与否,主要取决于主要统治者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素质的好坏。所以,封建时代的政治理论家,最关注的也就是如何使最高统治者具有真正优秀的政治品质。贞观之治的出现,靠的正是太宗君臣优秀的统治素质,而魏征尤为其中的杰出的代表。他的这篇《谏太宗十思疏》,正是表达了封建时代人治政治的最高理想。它基本的论题是:一个在君权逐鹿中获得了成功的君主,如何在此后的统治中保持甚至加强道德的自律。太宗无疑是英明之主,但当他的统治地位业已巩固之后,也不免滋长骄奢耽逸的心理,魏征勇敢地一次次犯颜极谏,甚至有几次连从谏如流的太宗也被惹怒,表现了封建时代良臣的最高政治责任心。

此文为贞观十年所作,为他所做的《论时政疏》的第二篇(见《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在前面的一篇中,主要是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要求太宗认真地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及在位之年,为唐王朝造成长治久安的基础。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太宗自己道德上的高度自律。自律之造成,又在于不断的反省。所以魏征提出“十思”的要求。思有邪正,魏征这里所讲的当然是一些“正思”。君主之正思,核心在于“思国之安者”,故此文首揭此义,并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喻,认为国家能否安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君主的德义。次段继论成功之君主往往容易骄奢纵情,所以鲜能善始善终。最后正面阐述“十思”之义。当然“十思”只是一些原则,作为一个君主,所要反省的远不止此。但英明之主,既然明白了反省与自律之重要,自能举一反三。所以,所谓“十思”,扩之可延为百思、千思,约之则不过一“思”而已。

文风是人格的写照,魏征此文,所体现的正是他人格中的刚直正大之气。我国汉唐是政治家辈出的时代,汉唐之政治家,又多善文章。所以汉唐之政论文章之成就,实为后世之冠冕。魏征此文,朴茂有西汉章疏之风,而兼唐文修辞精警之美,实为汉唐政论文之代表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