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星期二
首页/经典文章/《变法通议自序》赏析

《变法通议自序》赏析

变法通议自序梁启超法何以必变?〔为什么必须变法?法,指晚清当时的社会制度〕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凡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变的〕昼夜变而成日,〔日,一天〕寒暑变而成岁;〔岁,一年〕大地肇起,〔地球形成的初期〕流质炎炎,〔指熔浆状态〕热熔冰迁,〔熔浆冷却〕累变而成地球。〔累变,长时间、无数次的变化〕海草螺蛤,大木大鸟,〔大木,古树〕飞鱼飞鼍,〔鼍(tuó):扬子鳄...

变法通议自序

梁启超

法何以必变?〔为什么必须变法?法,指晚清当时的社会制度〕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凡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变的〕昼夜变而成日,〔日,一天〕寒暑变而成岁;〔岁,一年〕大地肇起,〔地球形成的初期〕流质炎炎,〔指熔浆状态〕热熔冰迁,〔熔浆冷却〕累变而成地球。〔累变,长时间、无数次的变化〕海草螺蛤,大木大鸟,〔大木,古树〕飞鱼飞鼍,〔鼍(tuó):扬子鳄〕袋鼠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人体静脉血和动脉血〕流注体内,呼炭吸氧,〔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而形成人体生命活动〕藉曰不变,〔如果说不变。藉,假如〕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并时,立刻。息,停止活动〕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所以说,变革是古今之公理〕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贡助:夏商时的税法。租庸调:唐时税法〕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唐后期税法,以人口计税,夏秋征两次〕两税变为一条鞭;〔一条鞭:明代税法,一律以田亩征税〕井乘之法变为府兵,〔井乘之法:周朝兵制。府兵:北朝至隋唐间的兵制〕府兵变为彍骑〔彍(guō)骑:唐朝兵制〕彍骑变为禁军;〔禁军:宋代兵制〕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学校升造:西周培养人才的制度。荐辟:推荐、征召。汉朝选拔人才的制度〕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制度〕九品变为科目。〔科目:科举制,隋唐以后的人才制度〕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非夫人之为也。〔不是人为意志能左右的。夫,虚词〕为不变之说者,〔持守旧观点的人〕动曰“守古守古”,〔开口就讲“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庸讵(jù)知:岂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古法已不知千变万化了。固,古法〕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目为,视作为〕其于古人之意,〔其对于古人的本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相距甚远。相去:相距〕

今夫自然之变,〔夫,虚词〕天之道也;〔是宇宙自然的客观规律〕或变则善,或变则敝。〔或向好处变,或向坏处变〕有人道焉,〔有人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则智者之所审也。〔那是智慧的人们经过周密审察得出来的〕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论语》说,君子长进向上,日臻高明;小人沉沦向下,日趋污下〕惟治亦然。〔治国也是这样〕委心任运,〔随心听命〕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敝,败坏〕振刷整顿,〔振刷,振作〕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吾揆之于古,〔我揣度古人。揆(kuí):估量,推测〕一姓受命,〔一个朝代开创〕创法立制,数叶以后,〔几代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奉行,施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必有不同于其先辈的地方〕而彼君民上下犹焉,〔而那些君臣们,仍盯着祖宗旧法。(jiàn):窥视〕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法吾祖:效法祖先之法〕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前人曾经以其法治天下而成功〕苶然守之,〔苶(nié):疲倦〕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驰,卒至疲敝,〔终至国力衰耗。卒,终〕不可收拾。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代兴者:新王朝统治者。敝同“弊”〕斯为新王矣。〔就成为新王了〕苟其子孙达于此义,〔达,通晓〕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这就称中兴了〕汉唐中兴,〔汉光武帝、唐肃宗时代的中兴〕斯固然矣。〔这都是必然的〕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说:周朝虽是古老的邦国,其使命在于不断地革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驰,而漠然无动于中。呜呼!〔哎〕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能不说他们糊涂吗〕《易》曰:〔《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伊尹,商汤时宰相〕“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秉烛则昧,〔昧,黑暗〕冬不御裘则寒,〔御裘:穿御寒的裘衣〕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渡河不用船而用陆上的车,则非常危险〕易征而尝旧方者死。〔病症改变了,还用以前的药方会送命〕今专标斯义,〔现今我专门宣扬变法之主张〕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上遵古代遗训。土训、诵训为古代地官〕下依矇讽鼓谏之义,〔下依平民百姓的意见。矇,盲人。鼓谏:饶舌〕言之无罪,闻者足兴,为六十篇,分类十二。〔此指作者所作《变法通议》之文,共六十篇,分十二类〕知我罪我,〔读者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其无辞焉。〔我都无话可说、不予评论〕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末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晚清著名政治活动家。自1890年起,梁启超追随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成为清末维新变法运动主要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编辑报刊,宣扬君主立宪,批判封建主义。辛亥革命后回国,担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从事述著。其著有《饮冰室合集》。

品 读

《变法通议》是作者在1896—1899年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时发表的系列政论文章的结集,本文是其序。变革、革故鼎新,无论古今,不论自然还是社会,都是永恒的话题。本文论证“变法”旁征博引,文辞纵横,风格肆意,气势磅礴。

妙语警言

“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惟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