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星期三
首页/经典文章/培根《论参议》原文鉴赏

培根《论参议》原文鉴赏

20.论参议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莫过于对进言者的信任了。因为在别的信任关系中,人们交付给别人的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他们的田地、财产、子女、信用或其他特定的事物。然而对于他们自己所进言的对象,他们托付出的无疑是自己的全部。由此可见,这些纳谏者应当如何更加坚守忠实与诚信的准则。即使是最明智的君王,也不必担心由于信任谏言而使得自己的声望或威信受到损害。因为就连...

20.论参议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莫过于对进言者的信任了。因为在别的信任关系中,人们交付给别人的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他们的田地、财产、子女、信用或其他特定的事物。然而对于他们自己所进言的对象,他们托付出的无疑是自己的全部。由此可见,这些纳谏者应当如何更加坚守忠实与诚信的准则。

即使是最明智的君王,也不必担心由于信任谏言而使得自己的声望或威信受到损害。因为就连上帝自己也是缺它不可的,在他赐予自己儿子的诸多尊号中,“进言者”就是其中之一。所罗门曾说过:“善于进言能确保安全。”凡事都会经历波澜曲折,不过是时间早迟的问题,如果没有经历最初的商议、辩驳和论证的周折,就必然会在之后的实施过程中遭遇命运的捉弄,反复无常,摇摆不定,好像踉跄的醉汉一样。

如同所罗门发现了言论的必要性,他的儿子也认识到了进言的力量。这个上帝曾经宠爱过的国家,就因为异端邪说而走向了分裂和灭亡。对于异端邪说,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引以为戒,认清它的两个亘古不变的特点:就人而论,它是不成熟者提出的浅见;就事而论,它是极端和过激的偏见。

身为一国之君,既然离不开纳谏者,就理应善用他们的进言。对于这两者的关系,古人已经用妙喻给予了形象充分的描述。第一,主神朱庇特迎娶了言论的化身——米狄斯女神,这就象征着君权与言论制度的联姻。第二,就是这个比喻的下文,当米狄斯女神在嫁给朱庇特并怀孕之后,朱庇特不等孩子出生就把她吞入腹中,因此自己就怀了孕,并且从头上生出了全副武装的帕拉斯。这个极其荒谬的故事道出了为君者的秘密,那就是君王应当如何对待和利用纳谏之士。

首先,君王应当把政事交由群臣们去商议,这就好像最初的怀孕受胎。但是当事情如胎儿一般,在母亲的子宫里从酝酿、形成到初具雏形,再到日渐成熟直至呼之欲出之时,君王们就不能再完全倚靠谏臣谋士们的建议和决定了,以免让人觉得他们好像不可或缺一样。反之,要将政事把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要让世人看到,最终发号施令的和做出决断的是君王自己,而这些决定和号令的出台是如此审慎而有力,就好像全副武装的帕拉斯一般,因为这不仅源自君王们的权威,而且还出自他们的智谋和策略(这样更会增加他们的声望)。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进言的危害以及补救之术。征求和采纳谏言的害处有三点:第一,将政事大白于天下,秘密外泄。第二,使君王的权威有所削弱,好像他们不能缺少纳谏者的意见。第三,进谗言者所带来的风险。那些不实之言往往对进言者,而非纳言者更为有利。由于这三种危害,意大利人曾提出了“内阁会议”的理论,并在法兰西的几任王朝中予以了实行,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治疗之术。

至于保守秘密,君王们没有必要事无大小都要与群臣商议,而是应该自己加以甄别选择,决定何事可以说、何事不可说、何时应该与何人说。此外,那个询问别人的意见的人也未必会遵照建议去做。君王们必须小心提防,避免秘密从自己口中泄露。至于那些机密会议,它们的宗旨无非就四个字——“千疮百孔”。只要有一个以告密为荣的轻浮小人走漏了风声,那么即使其他的人再如何保守秘密都是徒劳无功的。确实,有些事情需要保持绝对的机密,除了君王本人,最多让周围的两三个人知道。知情者少并不是没有好处的,因为这样不仅能避免秘密外泄,而且能够确保意见统一,方向一致,而没有分歧。但是,这就要求身为君王的必须是位明君,凡事能够亲历躬行、言出必行,而且身边的一些心腹议事官也必须才智过人,尤其要效忠于君王的目标。例如英王亨利七世,他从不向除了莫顿和福克斯之外的任何旁人透露自己的国家要事。

至于君王权威的削弱问题,上面的那个寓言已经表明了补救之术。不仅如此,君王的威信不会因为听取了纳谏之言而有所削减,反而会因为他们主持议事会而得到提升。此外,也从来没有哪位君王是因为接受纳谏者的建议而失去拥护者的,除非某位或某几位进言者的地位被抬升得过高,或者几位纳谏者交往过密,但是此类事件是很容易被发现并予以补救的。

进言的最后一个害处,在于人们会怀着私心纳谏。“世间的诚信将无处可寻。”无疑,这句话是针对一个时代而言,而非特指某个人。有些人天性忠实、真诚、质朴、直率,而非奸诈狡猾、工于心计。君王们应该首先把具备这样特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此外,纳谏者通常并不是团结一致的,相反,他们往往相互提防、彼此监视。因此,如果某个纳谏者是出于党争或私利而进言的话,往往是会为君王所知的。不过,最好的补救方法,在于君王们要了解自己的谏臣的品性,就像谏臣了解他们的君主一样。

“为君者之至德在于知人善用。”

另一方面,进言者也不应过于探究君主的为人。一个进言者拥有的真正品性在于擅长处理国事要务,而不是揣测君主的脾性,因为这样他就能够给君王提出建议,而非迎合他的喜好了。作为君王,同时听取谏臣私下的意见以及他们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私下的意见较为自由,而公开的言论则更为郑重。在私下,人们往往更勇于表露自己的情绪,而在众人面前,却难免为别人的情绪所左右。因此,听取两方面的意见是有益无害的。对于那些较低层次的人,最好私下与他们交流,为的是让他们畅所欲言;而对于较为尊贵的人,就让他们公开发表言论,为的是让他们谨言慎行。

君主在听取进言时,如果只考虑事件本身而不顾及行事之人,则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一切的事物无非是死板的图像,只有选对了处理事物的人,才能为事情注入活力。而仅仅凭借地位或阶级之高下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性之好坏,就好像在研究数学或哲学观点的时候,采取分门别类的方法一样,是不可取的。

是否会铸成重大的错误,或是作出明智的判断,全都取决于用人是否得当。有句话说得好:“逝者乃最佳的进言者。”当活着的人有所畏惧而不敢进言的时候,书本却直言不讳。因此,饱览群书是有好处的,尤其是那些有过切身体会者所著的书。

如今,大多数的议事机构无非是普通的聚会而已,在这种会议上人们与其说是参与辩论,不如说是在胡侃神聊。而且,他们往往急切地想作出结论或决议方案。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最好先提出某项决议,隔日再加以讨论,这就是所谓的“夜来多思”。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问题上,议事委员会就是这样做的,这确实是个严肃有序的议事机构。我建议安排几天专门用做请愿,这样既能使请愿者确信自己的请求能够得到重视,也会使政府部门有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当前的国家要务。

议事委员会的人选对于议事的进行至关重要。最好任用那些没有成见之人,这比在对立的两面安放成见很深的人,从而相互制约的方法好得多。我还赞成成立永久委员会的制度,负责例如贸易、财政、军事、诉讼或者别的事务。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有各种具体的议事机构而只有一个议事会(如同西班牙那样),那它们的作用就无异于常任委员会,只不过权利更大些而已。准备去议事院报告或陈述情况的各种从业人员(如律师、海员、铸币者等),应当先报告各委员会,然后,等时机成熟,再上报议事机构。此外,不能让他们成群而来,或者表现出傲慢不屑的姿态,因为那样就不是来陈述情况,而是来向议事机构咆哮的了。

长桌,方桌,或是沿墙排列的座位,这些貌似形式上的小事实际却是关乎本质的大事。因为,在长桌上,坐在上端的少数人才是真正可以掌控议事进程的人,但是在别的形式中,座次较低人的意见也能够被较多地采纳。君王在主持会议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免在言辞中泄露过多的个人喜好,否则那些议事员就要见风使舵,只取悦于君王,而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