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袭人是如何出嫁的

红楼梦:袭人是如何出嫁的

第一三二问袭人是如何出嫁的第二十回有这样一段文字:“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说着一径出去了。”己卯本在这段话的下面有一段较长的脂批,很重要:“闲(?)上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有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
第一三二问

袭人是如何出嫁的

第二十回有这样一段文字:“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说着一径出去了。”己卯本在这段话的下面有一段较长的脂批,很重要:“闲(?)上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有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出嫁,虽去实未去也……”可见在宝玉身边诸婢中,麝月乃袭人第二,袭人出嫁后,她是最后陪伴宝玉、宝钗者。但是引起我兴趣的倒不是最后麝月的结局,而是这里透露了关于袭人的结局。

目前的续书中,袭人出嫁是放在全书最后一回。宝玉出走之后,贾家要打发宝玉身边之人,由于袭人身份特殊,所以王夫人特意嘱咐袭人的嫂子,一定要为她找一个好的人家嫁出去。花家找的是蒋玉菡。袭人原本是要一死了之的,可是在贾家不好死,在兄嫂家也不好死,及至嫁到蒋家,蒋家对她又是极好,仍然不好死,最后看到蒋玉菡保存的贾宝玉送他的原本是袭人的大红汗巾子,方知一切因缘皆为前定,从此一心一意做蒋太太。这样的结局只是说袭人未能够为贾宝玉守节,按照作者的思路,大约袭人不是像李纨那样守节到老,就应该像司棋那样殉情而死。他在宝玉出走之后等于是再嫁蒋玉菡,很不应该,以此来对应太虚幻境中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可怜公子无缘。

这样处理问题很多。

其一,袭人是在贾宝玉出走之后方才出嫁,在此之前她一直跟着贾宝玉,可谓有始有终,贾宝玉出走,是他自己主动斩断万缘,如果说这也叫“无缘”,那么岂止一个袭人,书中任何女性都可说与贾宝玉“无缘”,当然也就谈不到“可怜”。

其二,袭人虽说与贾宝玉有染,但毕竟没有成为正式的姨娘,充其量是一个得宠的丫头,让她为贾宝玉守节,于情于礼都说不过去,在那个封建时代也是违背情理的事情。如果抛开世俗礼法,单从情感这个角度讲,因为贾宝玉曾经宠爱袭人,所以袭人应该固守这一段情感,为他守节。问题是贾宝玉的出走是他的主动选择,在他一方面已经把一切情感抛开,万法皆空了,为什么还要袭人固守那一段已成梦境的情感?这在情感方面也太残酷,就更谈不到“可怜公子无缘”了。

其三,曹雪芹是不是那种提倡女儿从一而终,苦志守节的迂腐书生?他花费那样多的笔墨写出袭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是为了写出一个不能从一而终的女人?他会不会要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倾注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情感?由于书稿不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书的前八十回的大量描写来看,曹雪芹绝不是那样的迂腐夫子。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礼法制度的核心是“三纲五常”,曹雪芹利用贾宝玉对于“文死谏武死战”的批驳,就把“君为臣纲”彻底否定了。在第二十回,作者有一段对于贾宝玉的介绍:“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只是父亲叔伯兄弟中,因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说下的,不可不听又不可忤慢,只得要听他这句话。”这在实际上也把“父为子纲”否定了。他对于“夫为妻纲”就不会说出一两句出格儿的话?这种话只能在书的后半部才能够说出来,所以书的后半部应该是最震撼人心的,可惜已经让人篡改。

由此就凸显了这一段脂批的无比重要。

由这一段脂批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袭人出嫁不是在宝玉出走之后,而是在宝玉与宝钗婚后,贾家尚未彻底败落,贾宝玉尚未沦落街头这一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我们还可以知道,袭人出嫁之后对于贾宝玉仍然关怀备至,因而有“好歹留着麝月”一语。由此不难看出,袭人出嫁应该是一种无奈状态下的无奈选择,其中应该有很精彩的故事。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着眼点,是关注封建礼教下女儿的悲惨命运,而不是向我们评论女儿的是非对错,他这个思想的高度远远高出现今无数读者。因此我说中国人要想真正读懂《红楼梦》,尚需至少数百年的时间。从这个高度看袭人,我们也会有别样的理解。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