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写照吗

红楼梦: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写照吗

第二九七问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写照吗“林黛玉闷制风雨词”,是第四十五回的大节目。书中写薛宝钗走后,天还未黑,就下起雨来,黛玉在灯下随便打开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其中有《秋闺怨》《别离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了一首《秋窗风雨夕》,其词如下: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秋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
第二九七问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写照吗

“林黛玉闷制风雨词”,是第四十五回的大节目。书中写薛宝钗走后,天还未黑,就下起雨来,黛玉在灯下随便打开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其中有《秋闺怨》《别离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了一首《秋窗风雨夕》,其词如下: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秋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按说在此回之前,贾宝玉与林黛玉已经互相剖白了心事,在这一回,林黛玉与薛宝钗也互道衷情,前嫌尽释,终契金兰,林黛玉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她却写出了这一首无比凄清的风雨夕词,通篇描述的是秋夜、是风雨、是离情。当然,我们可以说,当时林黛玉正在病中,而且这病“年年间闹一春”,林黛玉自己就说:“我知道我这病是不能好的,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个形景,就可知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在这种情景之下,又遇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节令,必然会生起对生命之飘忽的感恸,有一种愁情愁绪萦绕心头。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很说得通。

可是我们知道,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的所有韵文包括谜语酒令,都不是游离于情节之外的赘物,都与情节的进展、各人的命运相关联,那么这首诗也不会例外。

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在其名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中认为,《红楼梦》后半部书的真实情节,与现在的续书有很大差别,原书可能写宝玉因获罪出走于外,林黛玉因思念贾宝玉终至泪尽而逝。林黛玉是死于春天,贾宝玉待黛玉死后方得回家,有“对景悼颦儿”的情节,这是秋天的事情。而这一首诗实际上是写出了宝玉走后,林黛玉思念他的情景,是一种谶语式的预示。蔡先生的分析无比精当,确为不刊之论。但是在这里我想提供一点儿不算成熟的看法,就是这首诗不是写林黛玉思念贾宝玉,却是写贾宝玉思念林黛玉,林黛玉所写的是她死后贾宝玉思念她的情景,诗中不过是用“离人”代替了“亡人”而已。我们只看这几句:“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离人”通常是指离去之人,离去之人而爱泣,非林黛玉莫属,因为林黛玉正是以爱泣为其最大特点,她生下来就是为了还泪而来。在书的前半部中,林黛玉共写了三首长篇歌行,第一首是第二十七回写的《葬花词》,这篇《秋窗风雨夕》是第二首,到了第七十回,她还写了一首《桃花行》。第一首《葬花词》是写她个人身世命运,这毫无疑义,诗中有“天尽头,何处有香?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已经写到了她的死亡,那么接下来第二首写她死后贾宝玉思念的情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第三首《桃花行》则写的是《红楼梦》中全体女儿的共同命运,也即警幻仙姑所说“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的总体命运。

如果依此类推,她在书的后半部还应该再写一篇长篇歌行,作一个总的收束,这样便成起、承、转、合四篇歌行,完整地写出一个女儿的命运、全体女儿的命运、全体女儿的领袖贾宝玉的命运。从书中的描写来看,林黛玉刚刚写完这首诗,贾宝玉就来了,他穿着一身北静王送的蓑衣箬笠,林黛玉说他像个渔翁,贾宝玉要送她一套,她说:“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书中接着写:“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得满面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接下来,贾宝玉便发现了她写的诗,不禁叫好,林黛玉却夺过来向灯上烧了。宝玉笑道:“我已背熟了,烧了也无益。”贾宝玉临走,林黛玉送了他一盏“玻璃绣球灯”,说“正是雨里打的”,他是打着林黛玉送的玻璃灯在雨中走的。待到林黛玉死后,贾宝玉重游潇湘馆,这一情景定会重现,贾宝玉会想起林黛玉的灯和她的诗,他甚至会惊讶她为什么会写出这样恰如其分的谶语似的诗篇,会感悟到生命中某些难以避免的东西。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诗的题目作《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路远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诗中“珠箔”即通常所说的“雨帘”,是写细雨飘洒于提灯之前,宛如珠帘飘荡。我总觉得此一回所写的场景与后来贾宝玉重游潇湘馆的场景,都与此诗有关,甚至是由此诗化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