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贾迎春:等待命运的审判》

红楼梦《贾迎春:等待命运的审判》

贾迎春:等待命运的审判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后,第一次回家向王夫人哭诉孙绍祖的凌辱,王夫人“用言语解劝道”:“……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说到“命”,任何解劝都是不必要的。《红楼梦》的作者是相信宿命论的,在贾宝玉所见的那些判词里,每一个人都被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所不在的命运牵着鼻子走,就是自诩不信鬼神的凤姐,不也是未能挣脱“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命运之...

贾迎春:等待命运的审判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后,第一次回家向王夫人哭诉孙绍祖的凌辱,王夫人“用言语解劝道”:“……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说到“命”,任何解劝都是不必要的。《红楼梦》的作者是相信宿命论的,在贾宝玉所见的那些判词里,每一个人都被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所不在的命运牵着鼻子走,就是自诩不信鬼神的凤姐,不也是未能挣脱“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命运之网吗?尽管迎春不相信自己的命运这样苦,但在贾府即将全面崩溃之际,她既不进取(凤姐、探春),也不退缩(惜春),而是木然端坐在紫菱洲中,一边捧读《太上感应篇》,一边冷眼旁观一切美好和丑恶的人事,既不会怜悯也不会愤恨,静静地等候着不知何时会降临她的命运。

对这个被称为“二木头”的姑娘,似乎没有多少话可说。除了写过几首诗,她短暂的一生毫无光亮,不但性格懦弱,而且连她的生母也没有在小说中出现。生命、生活之于迎春,显然太过灰暗甚至是可有可无。连冰彻的惜春,还有妙玉来下棋谈心,并时常有一两句惊人之论,而迎春除了参见姐妹们的公共活动外,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的交往和友谊。司棋跟她好多年,被逼走时她也无动于衷;父亲做主将她嫁给恶霸似的孙绍祖,她毫无反应。迎春冷漠地接受一切,也无所动心地放开一切,生活的大波从来没有在她的心田上激起浪花,直至最后被虐身死,也在意料之中,并不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她唯一的一次动感情的话,是从孙家回来后,在安排晚间住处时说的:“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是眠思梦想。二则还记挂着我的屋子,还得在园里旧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

当然,迎春也自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她不是说过吗?“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在贾门四大小姐中,元春有地位,探春能管家,惜春富知识,独迎春却是一无所能,连邢夫人也感到:“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迎春连防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唯一的选择,就是不作任何选择的选择,把自己交给命运。

相信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命运,无须做出主体努力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痼疾。“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庄子·德充符》)儒、道两家都有命运的预设。相信命运,就可能承认最不合理的现实的合理性,它与其说是接受在命运面前人人平等,不如说是相信在现实面前人人不平等,既然厄运不可避免,抗争不过是付出更大的代价,倒不如在心理上接受它。这种“暴人之道”(墨子)之所以有人信奉,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独特奇妙的心理功能,主体可以借此推卸自己的责任,拒绝做出任何努力,遇有灾难或者不平,也可以维持精神平衡,不至于感到难堪和忏悔。所以每当危机来临,相信命运的人总不在少数。

这也就是说,命运只对屈从于它的人存在。志得意满、为非作恶的人根本不会想到命运,刚健有为、勇敢豪迈的人则能“制天命而用之”,命运从来都是弱小者、受难者的自慰和自欺,正如庄子所说,只有在“知其无可奈何”之后才“安之若命”的。“若”命而不是就有一个“命”在,实际上是主观心理的预设,怎么能希望它给人带来幸福呢?林黛玉就讥讽过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结果当然是被虎狼吞食。所以车尔尼雪夫斯基(Nikolay Chernyshevsky)认为这是牵强、荒唐、残酷到使人愤怒的观念。命运既不在上苍天国,也不在阴曹地府,而就在人类自己身上,是人决定命运,而不是命运支配人。这也许就是迎春给予的启示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