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因探究:凤姐两副面孔的缘由》
原因探究:凤姐两副面孔的缘由
官场上的人,凡是对下属颐指气使、凶狠霸道的人,一定有另一副面孔,即对上司的谄媚奉承。反而那些不媚上的铮铮硬汉,对自己的部下可能还比较和善。
贾府是个大家庭,但里面的游戏规则和官场无异,大权在握的王熙凤便有两副面孔:温顺和凶横,看《红楼梦》的都能体察到这一点,民国时期的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对此也有过论述。
凤姐的凶横,处处可见。且不说对她专宠地位构成威胁的尤二姐、和她丈夫有过云雨之欢的鲍二老婆,毫不手软,一定要往死里整;就是对并不威胁她地位的仆人和赵姨娘等人,也是严苛非常。赵姨娘这个人虽然上不了台盘——丫鬟出身的她,见识与办事小里小气、目光短浅应属正常,但人家好歹是政老爷收到房里的人,生养了贾环和探春,可王熙凤对她还不如尚无姨娘之名的袭人。她自己拿大伙的月钱去放贷,收取利息据为己有,使月钱发放迟了两天,赵姨娘表示了不满,知道后的凤姐说赵姨娘,“不看看自己是谁,也配使两个丫头。”贾环和宝钗的丫鬟莺儿赌钱发生争吵,回去后向赵姨娘诉苦,被赵姨娘奚落了一顿,恰巧被凤姐听见,便教训赵姨娘:“大正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借大家庭中的“名分”之说,指出儿子和生他的小妾毫不相干,对赵姨娘而言,这恐怕是世上最令人伤心的话。对凤姐的凶横跋扈,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在尤二姐面前作了一个精确全面的概括:“他心里歹毒,口里尖快。”
这样一个泼辣货,对有些人却很温顺和气。当然这“有些人”是很明确的,即现任的领导或者将来要接班的后备干部,她必须笼络好。还有一种人她不愿也没必要得罪,就是没出阁的姑娘。
对贾母,凤姐使出浑身解数讨好卖乖。最经典的一段是第五十四回王熙凤效戏彩斑衣,那个讨好最高首长的手法简直是只管效果,不计较肉麻了。刘姥姥之所以以一村妇之身,来侯门深如海的贾府打秋风,能满载而归,是因为博得了贾母的高兴,而其中凤姐的穿针引线最关键。当然,这并非是凤姐真有怜贫恤老之心,而是她想让吃惯了满汉全席的贾母尝点山野土菜,把刘姥姥当成女清客来取悦最高领导。
除了对贾母和王夫人外,她对宝玉最和气,简直比对自己的老公贾琏还好。答案很简单,除了自己和宝玉是表姐弟外,另一个原因则是宝玉最受贾母器重,是下一代领导的最佳候选人,将来很有可能掌管荣府,当然需要未雨绸缪——不过宝玉有点例外,他是个很讨女人喜欢的男生,但其他人处在宝玉的位置上,没有宝玉这样可爱,估计凤姐同样不敢怠慢。对没出嫁的姑娘,王熙凤态度也很谦和,因为过去做姑娘的,出阁前仅仅是暂时寄托在娘家的人,最终会成为“泼出去的水”,嫁出去。作为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联姻大多是门当户对,当然有像迎春嫁给中山狼这样遇人不淑,但她被凌辱而死的重要原因是娘家败落。而像元春这样成为贵妃娘娘也不是没有可能,王熙凤对这些人又何必得罪呢?
王熙凤讨好“后备干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赞助海棠诗社。大观园的哥哥妹妹等一干文学青年,吃饱了饭没事做,便想“务结二三同志,盘桓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搞搞高雅文学。可是这些不治产业的小资,要搞先进文化,没有先进生产力作后盾是难以为继的。开始时自己节省月钱搞了两次,立马感觉到“孔方兄”的重要,便想傍个大款,一劳永逸地解决经费问题。于是他们打起了王熙凤的主意,聘请这位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做“监社御史”。凤姐何等聪明,她才不会糊里糊涂地做冤大头,对这些给她戴高帽的文青说:“你们别哄我,我早猜着了:那里是请我做监社御史,分明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主意不是?”当然,凤姐点出其中的奥妙无非是向这些人显示:我不是那么好蒙的。钱她还是会出的,这些人可不是赵姨娘,她当然不会得罪,再说用公家的钱来结私人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凤姐说,“我不入社花几个钱,我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么?我还想这里吃饭不成?明日一早到任。下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的做东道儿。我又不会作诗作文的,只不过是个大俗人罢了。监察也罢,不监察也罢,有了钱了,愁着你们还不撵出我来?”凤姐担心自己成为大观园的“反叛”,还不如说她是担心成了大观园中有话语权者的“反叛”,至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在大观园里凤姐根本不用考虑他们的看法。
清代的李汝珍在《镜花缘》里说到有一个“两面国”,里面的臣民都有两副面孔。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见了衣着阔绰的人,“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令人觉得可爱可亲”;而遇到衣衫破旧的人,则“陡然变了样子,脸上冷冷的,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而浩然巾遮盖的另一个面孔,更是可怕。里面藏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面横肉。”“把扫帚眉一皱,血盆口一张,伸出一条长舌,喷出一口毒气,霎时阴风惨惨,黑雾漫漫”“伸出一条长舌,犹如一把钢刀,忽隐忽现”。说王熙凤是“两面国”里的臣民,并非辱没了她。可她难道天生是两副面孔么?非也,贾府里的现实决定她非如此不可,否则这个家很难当的。
一个有权的人,向授权者负责天经地义。在家长制的贾府中,所有的权力来自老祖宗贾母,谁敢得罪她?贾母死后,贾政以及他的儿子宝玉可能掌权,对这些现任的“董事长”和将来“董事长”的候选人,“总经理”王熙凤当然应该好好伺候。中国古代秦始皇以前,天子受命于天,只对天负责,然后分封各诸侯,各诸侯只要在名义上效忠周天子,烽火一起,能集结兵马勤王,平时履行为人臣的进贡职责就行了。楚子“贡包茅不入”,便是一条天下诸侯可共讨之的罪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完全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天子很少干涉他们的内政。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后,天下不仅名义上而且实质上都是皇帝的,各级官员逐级代理,最终是向皇帝负责的,连杜甫这样卸职的小官,也“每依北斗望京华”,心中想念万岁爷。当然,要下级官员全心全意对皇帝负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思想境界没那么高。于是对上层领导,一般官员的常用手法是,表面上对上面百般奉承巴解,在言辞上绝对不和上级唱反调,私下里却对上级瞒与骗,从大锅里尽量多谋自己的利益。就如王熙凤一面斑衣娱亲,一面公款私贷。
因为权力从上往下授予,一般的老百姓没他什么事,他们好好干活、纳税、生儿育女就行了,贾府里数不清的丫鬟小厮,心里恨王熙凤却无可奈何。在这样的体制下,下人们唯一抵抗的武器就是消极怠工,管你地里结黄瓜结茄子,跟我有什么关系?王熙凤深知大观园财产不属于自己,干活的下人们当然会偷奸耍滑。如果宽厚为怀的人当家,贾府只会糟蹋得更快。尤氏性子好,宁府就管得一塌糊涂,可卿丧事只能由凤姐去协理;探春刚代理当家时,下面的人就开始有想法了,她便拿出比凤姐还厉害三分的威仪来——专制时代便是如此,要较好地维持权力运转,除了严刑峻法,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但严刑峻法往往是饮鸩止渴。可权力的基本构架不改变,即使知道会民怨沸天,也得咬紧牙关把恶人做到底。凤姐自己何尝不知道这样?探春代理时,她在病中对平儿说:“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可凤姐明白的道理有些人未必明白,以为只要严苛,上面的眼睛真能盯住成千上万的“下人们”。
凤姐虽然明白道理,但在贾府里,她只要当家,就必须谄媚对上哄好贾母,凶横对下震慑仆人,她别无选择,否则就是个不合格的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