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名著导读赏析

颜慧云短篇小说《牧童》-一篇遭到错误批判的小说

颜慧云,生平不详。《牧笛》1 月份发表在河南《文艺作品选》第1 期。小说描写了知识青年张志远,跟着老羊倌董大伯一边放羊,一边学吹笛子,终于学会了用笛声指挥羊群的故事。小说有别于当年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主流作品,显得有些另类,所以1974 年春,国务院文化组所办的《文化动态》点名批评了《牧笛》,...

阎丰乐长篇小说《县委书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县委书记的形象

阎丰乐(1933—),河北吴桥人。《县委书记》(第一部)6 月份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写黄家洼生产大队是湖西县的先进典型,新任县委书记杨凯一上任,就首先到黄家洼来蹲点。杨凯发现黄家洼的问题很严重,副县长肖一帆及地委方书记在这里大搞副业,轻视农业,对坚持自力更生、主张根治水灾的高苍松进行压制、...

雪克长篇小说《战斗的青春》-描写游击队员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作品

雪克(1919—1987),原名孙洞庭,河北献县人。《战斗的青春》9 月份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被迫分散转移,深入敌后开展长期游击战争。区委书记胡文玉深深地爱上了年轻漂亮的区妇救会主任许凤。但许凤与胡文玉在抗战工作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在游击队执行解救伤员和群众...

薛涛《古典人》原文与鉴赏

薛涛我朋友是这样替我鸣不平的。他说上帝肯定把我的出生日期搞错了,我在唐宋时期出生可能更合适些。把我安排在当代社会则是太残忍了。我由衷地点点头,说,贤弟,你算把我看透了。这么说吧,我出门走路从不骑自行车,那是一种用来练杂技更为合适的东西。公共汽车、出租车干脆不坐,危险。不管路有多远,我一概用脚量。...

薛建康《热线电话》原文与鉴赏

薛建康冯在久经不适之后,被查出患了国人谈之色变的那种病。冯惊讶于汉字的魔力,仅仅一个字就足以将一条堂堂七尺汉子置于绝地。在大夫们反复会诊决定动手术之前,冯很真切地听到了死神逼近的脚步声。明天,冯就要被人推进手术室了。明天是一道决定命运的生死界,逾越或者沉沦。冯没有去理会挤在病房里唠叨不休的探望者...

许世杰《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原文与鉴赏

许世杰“天津卫吗?请到总务科来一趟,你们打的报告批了。”小卫一愣:“吗报告?”“那个,那个——”电话里,一阵翻动纸张的窸窣声之后,总务科吴科长一板一眼地念道:“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嗬,我的老天爷!这都吗时候了,才批下来呀!去年冬天,办公室里生火,空气太干,急需一把铁壶,可现在——”小...

许均铨(澳门)《钻石婚》原文与鉴赏

许均铨(澳门)我在整理出席社团茶会的老人名单,发现有部分领了茶餐券的老人没有出席,其中有罗仁杰夫妇。记得去年他很辛苦地攀上一楼,当时他说前几年中风,后来经治疗竟奇迹般地能走路,他去年来参加每年一次的敬老茶会,他太太没有来,因为只能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今年却是两人都没出席。我带着两份礼物按照罗仁...

许行《天职》原文与鉴赏

许行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的。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有这样两件事,一下子就把海尔曼给抬了起来。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他放在提兜里准...

许行《立正》原文与鉴赏

许行“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你算反动到底啦!”“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我看你要...

许国江《死亡证明》原文与鉴赏

许国江牛小扣家是纯农户,一家人靠种田为生,也搞一点家庭副业,攒些零钱供平时家用,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前不久,牛小扣的老母因病去世。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死后尸体停放在家中有大三朝和小三朝之分。所谓大三朝即死人必须在家停放整整三天,方可出殡;所谓小三朝,即从死亡到入土连头搭尾三天时间。牛小扣的老母享年8...

徐瑛儿童小说《向阳院的故事》-讲述几位儿童同阶级敌人斗争的故事

徐瑛,生年不详,安徽太和人。《向阳院的故事》5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写向阳院里的石柱、黑旦、山虎子和夏雪花四个孩子在复员军人石头爷爷的带领下,利用暑期到涡河工地扒石头,为铺设公路准备材料。他们的这一举动受到了一贯坚持反动立场的阶级敌人胡礼斋的仇视,他利用个别家长的旧思想,采取各种恶劣的手...

徐习军《排斧》原文与鉴赏

徐习军“叮叮、咚咚咚;叮叮、咚咚咚……”河南岸修船的排斧声响彻云霄。“叮叮、咚咚咚;叮叮、咚咚咚……”河北岸修船的排斧声震耳欲聋。望见招旗上那大大的圆圈里的“徐”字,便可知道,在河南岸修船的是徐家班子。徐家搞水上修理这一行已经历了好几辈人,经验丰富,手艺精湛,名声随着船主已响遍大江南北。徐氏门徒...

徐社文《凤凰翅》原文与鉴赏

徐社文村子很偏僻,村子很封闭,村子很贫瘠,但村子的传说很美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村子西南方的大山里承日月精华,采人间正气,修炼正果,羽化成仙。为报答村民们的善良淳朴,便把一对凤凰翅留在了人间,让有缘人得到,插上羽翅,飞出大山,享受人间荣华富贵。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于是父传子,...

徐平《儿子的旋律》原文与鉴赏

徐平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收录机又响了。儿子!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父亲一字一句:“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

徐慧芬《编年史》原文与鉴赏

徐慧芬仿佛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了。九岁的女孩,一个爱看童话书的女孩,跟着她的妈妈来到一家鞋店。当一双带花边的新鞋穿到女孩脚上的时候,母亲却发现钱包不见了。妈妈的惊呼声使女儿睁大了眼睛去寻找坏人。突然,女孩指着人群中一个手提破篮、脸上有块疤的女人喊了起来: 是她偷的!于是人们轰着、骂着把女人揪到了派出...

徐怀中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展现西藏解放初期历史风貌的史诗性作品

徐怀中(1929—),河北邯郸人。《我们播种爱情》10 月份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写初秋时节,在西藏的更达坝子农业站里,工委书记苏易要求站长陈子璜坚决将农业站办下去。苏易的独生女儿林媛也在更达工作。更达农业站的发展很快,更达坝子的变化日新月异。这引起了国民党特务马银山的极大恐惧,他指使手下进...

徐怀中短篇小说《松耳石》-和平解放期间,藏族男女青年突破私人恩怨参加革命的故事

《松耳石》是作者的一篇短篇小说,后来,他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无情的情人》,11 月10 日,剧本发表在《电影创作》第11 期。原小说写在和平解放西藏期间,一个被农奴主迫害的藏族青年多吉桑参加革命的故事。在这之前,多吉桑爱上了一个卖艺姑娘娜梅琴拾。娜梅琴拾是西藏一个反动大土司的女儿,20 多...

徐光兴《枪口》原文与鉴赏

徐光兴官复原职的N省建材局杨局长和李秘书,走在蒿草丛生、芦荻疏落的湖边。“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西风,秋水,雁阵,衔着落日的远山,交融在一起,更增添打猎者的无限兴致。“嘎——”传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杨局长从李秘书手里接过一支崭新的猎枪,爱抚地摸了一下。它是双筒枪管,枪身瓦蓝锃亮,...

胥得意《头发》原文与鉴赏

胥得意老韩和他老婆上初中时坐前后桌。整天往那儿一坐,老韩就愣呆呆地看他老婆的头发。老韩老婆的头发又黑又亮,像张帘子一样披在肩上。老韩看着看着,就看出了激动,终于有一天上自习,老韩就情不自禁地抓住了那黑黑的发梢。这一抓不要紧,把他老婆的脸一下子抓红了。老韩在他老婆回头的一瞬间,才醒过神来,惹祸了。...

秀实(香港)《两个女孩》原文与鉴赏

秀实(香港)从这里外望,是一幅斑驳的水泥地。那原是一座篮球场,现在却因长久的废置,两边的球架都毁塌了。地面上也左一块、右一叠地堆着破碎的水泥块。午寐后,王丰喜欢耽在这个小屋二楼的窗前,看着这幅破损不堪的水泥地,搜索作画的题材。日影把东边建筑物的轮廓如剪纸的模样般,投印在地上。他心里常这样想,这不...

修祥明《小站歌声》原文与鉴赏

修祥明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隔千里的男朋...

邢庆杰《玉米的馨香》原文与鉴赏

邢庆杰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

邢可《看不见的歪脖树》原文与鉴赏

邢可我家门前有条柏油路不算宽,最多有四米。路两边是楼房,高高低低新旧不一。从我家往东十几米处的柏油路直直地向南拐去。拐弯处靠里角有棵腿粗的白杨树。白杨树紧挨路边,小学生从它身边经过常常不自觉地摸它一下。时间长了,树干上便留下油滑的痕迹,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有年夏季,大雨连下几天。大地喝饱了雨水,踩...

邢风藻、刘品青长篇小说《草原新牧民》-歌赞知青张勇为救护羊群而牺牲的小说

邢风藻,生平不详;刘品青(1945—),河北晋州人。《草原新牧民》3 月份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一批到内蒙古牧区插队的天津知识青年的生活斗争故事,其对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描写非常精彩。小说重点写了对天津知青英雄张勇姑娘的怀念。张勇于1969 年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插队后,分配给她的劳动任务...

谢志强《我头顶那一盏灯》原文与鉴赏

谢志强彭老师说我头顶亮着一盏灯。我那时走读军垦农场偏僻的三营耕读小学,有点全托性质。我家居住的连队离营部三里路,晚饭后,班主任彭老师送我还有另外两个同学回家。两地之间,有一片不大不小的坟地。每回穿过坟地,便生出恐惧,担心传说之中的死鬼出现。坟地荒芜而又阴森。彭老师教我们算术课程,作为奖赏,他每堂...

谢志强《驼背》原文与鉴赏

谢志强赵主任上任的头一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单位工作人员,除两位副职之外,皆弓着脊背。起初,他认为这是对他的到来表示和善、友好。他一一握了手之后,说: 大家不必客气,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一起共事,我的性格大家逐渐会了解。可是,大家仍旧弓着脊背,呈典型的“C”状。赵主任很快通过两位副职的口中得...

萧玉长篇小说《高粱红了》-全方位描写中国共产党人在东北进行解放战争的作品

萧玉,生年不详,山东文登人。《高粱红了》的第一部是《当乌云密布的时候》,9 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写林玉生11 岁在胶东参加了八路军,17 岁的迟义贵是他的兄长,担任营长的一名传令兵。后来,迟义贵当了所在连队的连长,26 岁时牺牲。林玉生担任的是连指导员。小说从民主联军退出安东(今丹东)开...

萧也牧短篇小说《我们夫妇之间》-探讨了革命干部进城后面临的新问题

《我们夫妇之间》1 月1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 卷第3 期。小说写一对夫妻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革命生活之后,进城过上了太平无事的日子。但妻子不习惯大城市繁花似锦的现代生活,两人于是发生了分歧。小说把日常生活题材升华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层面之上,通过夫妻二人的“矛盾”表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之间的“...

萧也牧短篇小说《海河边上》-一篇遭到批判的小说

萧也牧(1918—1970.10), 浙江吴兴人。《海河边上》原题《“ 我等着你!”》,12 月9 日发表在《天津日报》。小说讲述了大男如何为了和女青年小花谈恋爱才追求进步的故事。作者说他当时在天津的工厂里工作,看到有些青年工人因为婚姻不能自主而苦恼不已,于是就写了这篇小说,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萧军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一部反映矿工生活的小说

萧军(1907—1988),辽宁凌海人。《五月的矿山》写于1949 年“五一”节到来时,1954 年11 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反映矿工生活的小说。小说写某煤矿为了支援全国的解放,开展了献工活动,确定的完成指标是5000吨。但这个目标却不能满足工人们的要求,露天矿工人鲁东山去找领导交涉,但领...

肖柳宾《一杯酒》原文与鉴赏

肖柳宾我认识老邹时,他刚刚调到省里某厅财务处当处长。我觉得老邹这人有点古怪——我指的是在喝酒方面。当处长的,总少不了餐桌旁的应酬。既有应酬,就免不了要面对白酒。通常的情形是,人们或你敬我、我敬你地豪饮,或矜持地推说自己不会喝。但老邹不同,他既不豪饮,也绝不推卸喝酒的责任,总是斟满一小杯慢慢地饮,...

肖建华等著的短篇小说集《任重道远》-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集

肖建华,生平籍贯不详。《任重道远》4 月份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的10 篇小说是知青写知青的小说,作者们通过描写身边知青中的典型形象,反映了知青上山下乡插队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贫下中农、生产队干部、优秀知青代表等众多的形象。比如:《任重道远》描写了一个在漓江江边长大的姑娘春妹插队到桃花江边的...

相裕亭《威风》原文与鉴赏

相裕亭东家做盐的生意。东家不问盐的事。十里盐场,上百顷白花花的盐滩,全都是他的大管家陈三和他的三姨太掌管着。东家好赌,常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赌。那里,有赌局,有戏院,还有东家常年买断的沿河临街的三间青砖灰瓦的客房。赶上雨雪天,或东家不想回来时,就在那儿住下。平日里,东家回来在三姨太房里过夜时,次日...

夏衍《两个不能遗忘的印象》原文与鉴赏

夏衍编者出的题目已经忘了,大约是要写一些上海战争中的印象。印象实在太多,现在就将两件自身遭遇的,使我永也不能忘记的印象写下来吧。其一二月十五日,搭了载着某团体捐给十九路军兵士的军需品和食粮的运货汽车,从中山路到真如去。过了大杨桥,前面就没有连接的市廛,而只展开着随时点缀着土堆和池沼的耕地。因为那...

西戎小说集《姑娘的秘密》-收录了作者九篇小说的作品集

该小说集9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内收西戎从1954 年至1958 年写成的《姑娘的秘密》《王仁厚和他的亲家》《女婿》《两涧之间》《麦收》《盖马棚》《宋老大进城》《纠纷》等9 篇小说。其中《姑娘的秘密》写于1958 年1月,主要讲一位高小毕业,热心农机工作的十八岁姑娘玉花,玉花偶然与邻村开农...

西戎短篇小说《宋老大进城》-展现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发生转变的小说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诚正,山西蒲县人。《宋老大进城》12 月份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2 期。小说描写了老农民宋老大受农业社委托,赶着一辆大车进城卖了麦子,再把添置的一些生产资料拉回来的事情。小说所写的事情不多,也不大,但却把宋老大为集体力量的强大而感到的自豪,为新生活的美好而产生的...

西戎短篇小说《赖大嫂》-“写中间人物”的代表性作品

《赖大嫂》7 月12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7 期。小说通过赖大嫂三次养猪的经验,塑造了赖大嫂这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落后农村妇女的形象,并由她的转变,表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教育力量,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批判了自私自利思想和损公肥私的个人主义,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

吴运铎传记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一生的真实写照

吴运铎(1917—1991.5),湖北武汉人。《把一切献给党》7 月份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是吴运铎一生的真实写照。吴运铎本是一个煤矿工人。抗战期间,他在新四军中参加武器研制工作,为制造炮弹,多次冒险试验,三次负重伤。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胁。当他躺在...

吴万夫《坠落过程》原文与鉴赏

吴万夫那天,她从菜市场买完菜回来,走到距离自家楼房的马路那边,突然看见三岁的儿子正爬到没有栏杆的阳台上。那是一幢三层建筑物。按最迅捷的速度计算,从楼下跑到楼上,尚需一段时间,何况她当时还在马路的这一边,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去抱下儿子。她的心猝然悬在嗓子眼儿,紧张得窒息了一般。她清醒地意识到儿子一旦...

吴若增《项链》原文与鉴赏

吴若增高洋的表姨从美国回来探亲、旅游,可把高洋乐坏了。表姨临走的时候,把一支带电子表的圆珠笔送给他,说:“我这趟回来没带什么,把这支笔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谢谢表姨!嗯……”“嗯?”高洋接过圆珠笔时有点儿漫不经心,这表情被表姨发现了。“你不喜欢?”“不,喜欢,不过……”“不过什么?”毕竟是活了二...

吴强长篇小说《红日》-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的一个横断面和解放军所经历的历史性转变

吴强(1910—1990.4.10),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人。《红日》完成于1957年1 月,3 月5 日开始在《延河》第3 期连载,部分章节也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7 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最后全歼国民党整编74 师的...

吴念真(台湾)《新娘》原文与鉴赏

吴念真(台湾)蜜月旅行的最后一个夜晚,妻对即将到来的家庭生活似乎有些担忧,毕竟除了我之外,此后她必须和我的母亲、弟妹们一起过日子;而家人对她来说终究不像我这样早已自然且熟悉地相处着。经过一番抚慰之后,她似乎宽心了些,最后她抬起头问:“我该怎么叫妈妈?”“我们都叫‘妈’,不过你可以依你熟悉的称呼叫...

吴金良《醉人的春夜》原文与鉴赏

吴金良“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身后传来一串自行车铃声,陈静只来得及“哎”了一声,骑车的小伙子已经一掠而过。咦!骑车的小伙子又回来了。陈静心里却紧张起来:“这么晚了,他…...

无名氏的中篇小说《塔里的女人》-“文革”时期被广为传抄的上海“孤岛”时期的小说

无名氏(1917—2002),本名卜宁、卜宝南,又名卜乃夫。香港知名报人,原籍江苏扬州,生于南京。中篇小说《塔里的女人》本年在社会上被传抄(一说1970 年被传抄),一直流传到“文革”结束。该小说本来是20 世纪40 年代上海“孤岛”时期出现的小说,曾被“左翼”文坛视作荒诞离奇、逃避现实的“庸俗...

无名氏被传抄的小说《逃亡》-直面人生,大胆暴露“文革”期间知青悲惨生活的小说

1970 年冬天,北京流传一本叫作《逃亡》的小说。小说记述了在东北插队的几名知青扒火车返城的经历。这几名知青爬进了一列拉煤的空铁皮车厢里,他们在寒风中蜷缩成团,各自回忆起“文革”初期不同的生活情况,这些情况有人性的丑恶、污秽,也有一闪即逝的美妙片段。作者把每个人不同的回忆片段剪辑在一起,展现了“...

魏金树《配套》原文与鉴赏

魏金树“请坐。”我拉过一把椅子,笑吟吟地对同事小王说。“咔嚓”,“扑通”,小王笑吟吟地坐到了地上。笑容很快在小王脸上凝固,面对原本四条腿现在还剩下两条腿的椅子,他现出一副尴尬而不好意思的神色。我歉意地笑了一下,说:“真对不起,没摔疼你吧?”他爬起来,掸掸尘土,做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说:“我倒是没事儿...

魏继新《汗血马》原文与鉴赏

魏继新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黯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粗糙而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一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出一派壮观的悲怆。但尽管如此,空气仍然十分干燥...

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赞歌

《七根火柴》6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6 期。小说写卢进勇是一名正在追赶大部队的长征战士。草地上这时正在下着一场夹杂着冰雹的暴雨。暴雨过后,一切皆湿,火的温暖成了大家的希冀。卢进勇发现一位重伤的战友正卧在泥水里,已经完全不能动了。那战友让卢进勇从自己的腋窝下取出一个纸包。卢进勇展开纸包后看...

王愿坚短篇小说《粮食的故事》-一篇描写老根据地人民坚持革命斗争的小说

1934 年开春,某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和中央红军合编,参加长征去了,游击队于是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当时由于敌人的残酷封锁,游击队的粮食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几乎影响到了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群众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不让红旗倒下去,想出了种种办法,在牺牲了生命和克服了许多困难的情况下,把粮食送...

王愿坚短篇小说《党费》-塑造了一位在敌后坚持革命斗争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

王愿坚(1929—1991.1.25),山东诸城人。《党费》是王愿坚的处女作,12月12 日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12 期。小说讲述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根据地的一位女共产党员黄新在白色恐怖下,不畏艰险,援救同志而英勇牺牲的故事。作品塑造的黄新是一位在敌后坚持斗争的女共产党员,她勇敢...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普通劳动者》-描写一位老将军伟大精神的名篇

《普通劳动者》11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1 期,是以修建十三陵水库为背景而写成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写林将军来到工地,跟一个年轻战士小李合作抬土筐,二人争挑重头。小李发现这老同志干劲可不小。林将军则为小李的责任感和主动精神所感动。后来,小李得知这位老同志就是他所敬仰的爬雪山过草地、...

王颖 陈圆《把木梳卖给和尚》原文与鉴赏

王颖 陈圆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大公司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 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 ...

王汶石长篇小说《黑凤》-具体展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小说

《黑凤》9 月份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叙述的是干劲冲天的黑凤姑娘在“大跃进”时期如何闯入男性劳动世界的故事。黑凤是一位决心要在战斗中生活的女战士,叙述者强调了她的竞赛意识,并把这作为她雄化的标志。在她眼里,男人能干,女人亦能干。当她进山背矿石时,她背的石头与男人一样多;累了,她也不让其他男性...

王汶石短篇小说《新结识的伙伴》-描写两位妇女队长具有火热的革命激情的作品

《新结识的伙伴》11 月5 日发表在《延河》第11 期。小说主要围绕一面红旗展开情节,深入挖掘。在棉田管理现场会议上,妇女队长张腊月和妇女队长吴淑兰一见面,就情不自禁地向对方说出了既是赞美又交织着不服气情绪的话来。“闯惯了”的张腊月在新伙伴吴淑兰面前充满热情,而貌似温顺实则刚毅的吴淑兰在新伙伴张...

王汶石短篇小说《沙滩上》-一篇中西合璧的“牛肉泡馍”派小说

《沙滩上》3 月5 日发表在《延河》第3 期。小说呈现的是向河滩征要土地的事情,塑造了两个回乡知识青年的形象。陈大年和陈囤儿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初中毕业后,抱着建设家乡的理想回家务农,使原先的穷队变成了富队,他们也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在整风整社中,群众对他们提出了批评。陈囤儿一肚子怨气,索性...

王汶石短篇小说《风雪之夜》-反映农村生活在合作化运动时期发生深刻变化的小说

王汶石(1921.10.21—1999.6.5),山西万荣人。《风雪之夜》2 月份发表在《文学月刊》第2 期;3 月8 日,小说被《人民文学》第3 期转载。小说写除夕之夜时,在县城开完会的区委书记严克勤未与在城里工作的爱人团聚,而是顶风冒雪深入到农村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他在验收了新社后,又与乡支...

王士美长篇小说《铁旋风》-1975年中国最亮丽的一道文学风景

王士美(1939—),内蒙古萨拉齐人。《铁旋风》(第一部)5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是第一部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题材而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北京知识青年、红卫兵小将强小兵和他的战友们,到内蒙古阿拉腾草原插队落户的故事。靠近国境线的乌兰大队的驯马场,是专为部队调驯铁旋风战马的地方。...

王任叔《河豚子》原文与鉴赏

王任叔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着算盘。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来。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夜,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

王明义《新式扑克游戏》原文与鉴赏

王明义在卧铺包厢里,电视台张记者和报社李记者聊完了,睡够了,书也看得厌了,听列车单调的行进声,不似酒吧的音乐悦耳刺激,便觉寂寞无聊。张记者建议: 剩下的旅途还很漫长,我们必须用娱乐活动来保持生机了。李记者环视四周,摊开两手说,这儿可一无所有。张记者眨眨眼睛从兜里摸出一把名片说,这个你有吧?李记者...

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讲述了一个外来者的故事

王蒙(1934.10.15—),河北南皮人,生于北京。王蒙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时候,只有22 岁,当时在北京东四区团委工作。小说发表在9 月8日出刊的《人民文学》第9 期上。小说用清新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对革命抱着单纯而真诚信仰的青年人林震因工作出色,由小学教师被调到中共北京某区委会工作的情...

王蒙《手》原文与鉴赏

王蒙太忙,友谊也就成了奢侈。一位没有忘干净名字的小学时同学,想谈谈: 吃着烤白薯走过的胡同,老师的绰号,爱噘嘴的同位子女生。一位老同事,结婚时吃了许多脆枣,值夜班时六轮手枪走了火……叙旧就像什锦火锅,好吃,需要吃得起。他推辞掉了。等离休以后,他一定天天吃什锦火锅,喝着董郎一类酒怀旧。冲这一点,也...

王蒙《扯皮处的解散》原文与鉴赏

王蒙牛皮厂扯皮处举行第一百零六次例会。会议由托处长主持,参加会的有十二个副处长和一名秘书。会议宣布开始后,托处长突然发现最爱闹意见的第十三副处长没有前来,忙叫秘书派车去接,因此只得休会二十分钟。第十三副处长到达后立即大发牢骚,认为开会不通知他并非偶然。“太不正常了!太不正常!”他说。托处长宣布这...

王鲁彦《灯》原文与鉴赏

王鲁彦我愤怒的躺在母亲的怀中。母亲紧紧的搂着我,呜咽的哭泣着,她的泪纷纷的落在我的颈上,我只是愤怒的躺着。“你不生我不好吗,母亲?”我怨忿的问。母亲没有回答,母亲的脸色极其苍白。我愤怒的伸出右手,竭力的撕我胸上的衣服。“为了母亲,孩子……”母亲按住我的手,呜咽的说。“咳咳……”我哭了。风凄凄的摇...

王林长篇小说《腹地》-一部展现民族苦难和苦战的长篇小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遭到批判的长篇小说

王林(1909—1984),河北衡水人。《腹地》9 月份由新华书店刊行,是王林在1942 年至1943 年之间写成的长篇小说,是他在地道口、夹墙中、战争间隙、“堡垒户”中用麻袋遮住窗户,依赖昏暗的油灯才完成的作品。小说主人公辛大刚是一位因伤致残而回到村中的八路军战士。后来,辛大刚成了一家剧团的演...

王奎山《画家和他的孙女》原文与鉴赏

王奎山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

王精忠长篇小说《万里战旗红》-一部全面描写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小说

王精忠(1933—),江西安福人。《万里战旗红》6 月份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了黄继光烈士所在的连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的战斗故事。作者与黄继光生前同在一个部队,又同在上甘岭战场作过战,对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的情况都非常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作者在黄继光生前所在的连队担任代...

汪雷长篇小说《剑河浪》-真实塑造和描写了一代青年的楷模形象与精神世界

汪雷,生平不详。《剑河浪》9 月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是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顺应了那个时代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比较真实地塑造和描写了那个年代里的一代青年楷模的形象与精神世界。小说主人公柳竹慧与知识青年邢燕子、董加耕、侯隽互相辉映,展现了那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英雄年代,展现了...

汪曾祺短篇小说《王全》-描写了一个落后人物的日常生活

汪曾祺(1920.3.5—1997.5.16), 江苏高邮人。《王全》11 月12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1 期。小说刻画了马夫王全的形象,他的口头语是“看看”,这恰当而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性格。刘所长对王全说道:“王全,你也该学习学习了……去年叫你去上业余文化班,你说:‘我给你去拉一车粪吧’,是...

汪曾祺《尾巴》原文与鉴赏

汪曾祺人事顾问老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工厂里本来没有“人事顾问”这种奇怪的职务,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档案;近两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时常闹一点腰酸腿疼,血压偏高,就自己要求当了顾问,所顾的也还多半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顾问。这本是个外号,但是听起来倒像是个...

汪曾祺《陈小手》原文与鉴赏

汪曾祺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需临时现找。而...

万芊《金丝鞋垫》原文与鉴赏

万芊两旦家原是陈墩镇上较为殷实有脸面的人家,乡下有良田,镇上有大屋,两旦父亲又常年在外做些生意。不想四几年闹鬼子那阵,田里收成不好,房子被东洋鬼子的飞机炸弹炸得稀里哗啦,外出做生意的两旦父亲又死于非命,且欠下一屁股说不清爽的冤头债,讨债鬼日夜缠着,两旦娘一气之下,怨结哽胸,自此重病缠身。为了还债...

瓦莱斯《起义者》作品简介

法国作家瓦莱斯(1832—1885)自传体小说《雅克·万特拉斯》三部曲的第三部(一、二部分别是《孩子》和《中学毕业生》),雅克·万特拉斯就是作者的缩影。《起义者》着重描述了从1861到1871年10年内,雅克·万特拉斯的革命活动。例如同反动报纸的争论,同第二帝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冲突,被捕关在圣·佩...

童边长篇小说《新来的小石柱》-歌颂人物以惊人毅力勇夺冠军的小说

童边,生年不详,原名黄家佐,安徽合肥人。《新来的小石柱》5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小名叫“石柱”,大名叫“石成钢”,是一位来自深山里的农村少年,被体操教练发现后,从农村来到省体操队,勤学苦练。正当他在苦练高难度的动作,准备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却意外地从单杠上脱手摔了下来,致使...

天津工人出版的小说集《哨兵》-一本思想驳杂的小说集

《哨兵》3 月份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里面收录了13 篇短篇小说,包括蒋子龙的《进攻的性格》《势如破竹》。在《进攻的性格》中,作者借朱石之口表达了“一个党的干部应该经常到群众中去报到”的思想,是作者传达出的人们渴求摆脱落后、走向强盛的一种声音。《势如破竹》却偏离了蒋子龙健康的创作道路,里面充满了...

滕刚《证人》原文与鉴赏

滕刚那天下午,布兰克路过法庭,看见一堆人正往里挤,上前一问,才知道马上有公审。布兰克也挤了进去,在后排的一个旁听席上坐下。被告跟布兰克一样,穿着西装,但没有打领带。被告被指控杀了人。控方的证据是被告具备作案时间,被告辩护的理由是案发当天下午他一直在家。但是,在近两个小时的法庭调查和辩论中,被告未...

滕刚《预感》原文与鉴赏

滕刚W君早晨下床时,忽然一个可怕的意念像闪电一般划过他意识的上空——今天可能被汽车撞死!这个意念来得很突兀。W君觉得这种意念的出现不是无缘无由的。是一种预感。人死之前总是有预感的。关于人死之前是否有预感,W君原先是将信将疑的。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使W君对此深信不疑。前天上午,W君家门前的马路上接连...

陶然(香港)《昨夜星辰》原文与鉴赏

陶然(香港)他该送她去的。可是,糟糕!早上一睁开眼睛便感到天旋地转,胸口发闷,好像随时会呕吐一样。他看了看手表,已经8点多钟,他听她说过,10点钟她就会赶到红磡火车总站,经深圳再转车回上海去。上海?这个似乎毫不相干的城市,一下子竟然就变得那么亲切起来,而且仿佛不再遥远了。他当然去过上海,那是十年...

陶里(澳门)《叶人》原文与鉴赏

陶里(澳门)一个晚上,我走过森林。树叶纷纷落在我的头上、身上和手脚上,叶柄插入肌肤,拂不去,拔不掉,我变成一棵可以走动的树。天亮时,我走到大路上,回到家里,没人发现我。我没结过婚,家里没子女和佣人。家是一间古老大屋,是一个吃素的朋友的物业。他信奉道教,不娶妻,最近去了埃及,有十足的信心以阴阳五行...

唐训华《神杯》原文与鉴赏

唐训华一向默默无闻的甚至令人有点生厌的李老头突然身价百倍,成了人人喜欢的人。人们私下里这样议论: 这可是个重要的不可轻视的了不起的神秘人物啊!别看他不哼不哈的瑟瑟缩缩的穷酸样,却原来是市长的座上宾,要不然,市长怎么会赠送他一只茶杯呢?多么精巧的式样新颖的杯子啊,据说是外国人送给市长的,市长能把...

唐克新短篇小说集《种子》-普通工人在新社会中日益成长为技术骨干的故事

小说集于5 月份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了近20 篇小说,其中《种子》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女工王小妹从人们眼里的“累赘”,无声无息地变成了挡车高手的故事。作者采用心理线索和行为线索交相推进的写法,塑造的王小妹形象让读者心悦诚服。作者喻意,王小妹虽像一颗先天条件极差的种子,但却结出了硕果。如...

唐克新短篇小说《沙桂英》-反映纺织工人工作和生活的小说

唐克新(1928—),原名唐克舜,江苏无锡人。《沙桂英》2 月5 日发表在《上海文学》第2 期。小说写的是一个模范青年纺织女工的成长过程。沙桂英用自己对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争取了一个落后同志,和她交换织布机,情愿用差一些的机器来开展工作。沙桂英高度的政治良知让一个单相思者、男性沙文主义者邵顺宝...

唐栋《还有……》原文与鉴赏

唐栋温局长一头歪倒在桌子上时,将会议桌周围的十多名处级以上干部都吓坏了。只见他口溢白沫,双目紧闭,脸色蜡黄,这是他的心脏病又犯了。秘书记得清楚,温局长是在有人提议让他离休的话说出后倒下的,这话一说出,几个常委跟着表态赞同,局长一下子就不行了。好狠那,这不是要逼死人命吗?!局长多次说过,他不离休,...

汤祥龙《壶王》原文与鉴赏

汤祥龙白厂长喝茶并不很讲究,没有茶叶,白开水也行,可厂里有人见了他,总是笑着喊他“壶王”。原来,他家里有一只紫砂茶壶,据见过的人说,这只紫砂壶如果拿到国际博览会上去展出,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一回事,可在他们这家一千多人的厂子里,称得上是“稀罕之宝”了。壶身虽然只有拳头大小,可造型十分奇特,整个壶看上...

汤吉夫《临终关怀》原文与鉴赏

汤吉夫病危通知已经下过两回了,家属也早已把病人的后事准备妥帖,可龚先生依然顽强地昏迷着。几度清醒的时刻都很短暂。插在鼻子里和臂弯处的输氧、输液的管子限制了他的自由——事实上,即使没有管子的限制,他也无力移动他的失去了感觉的躯体——他那微微睁开的疲惫已极的目光,一度曾经瞥见过窗外的落雪,于是那目光...
索福克勒斯《特剌喀斯少女》作品提要、选录与赏析

索福克勒斯《特剌喀斯少女》作品提要、选录与赏析

作品提要得阿涅拉嫁给宙斯和阿尔克墨涅的儿子赫剌克勒斯为妻,赫剌克勒斯经常远行服役。有一次,赫剌克勒斯出门逾久未归,杳无音讯。得阿涅拉便派儿子许罗斯前去找寻。不久,传来赫剌克勒斯战争取胜的好消息,还送来一名叫伊俄勒的女子。原来这名女子竟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作品提要、选录与赏析

作品提要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拉伊俄斯深信俄狄浦斯将来会杀父娶母的预言,于是,在他出生后,便将孩子的左右脚跟钉在一起,差老牧人将之丢弃,以绝后患。老牧人出于怜悯,把婴儿送给山上的另一牧羊人。这个牧羊人又将俄狄浦斯送给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作为养子。俄狄浦斯长大以后,从预...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作品提要、选录与赏析

作品提要安提戈涅的二哥波吕涅刻斯在父亲死后率兵回国,他同长兄厄忒俄克勒斯争夺王位,结果兄弟俩自相残杀而死。他们的舅父克瑞翁趁机攫取王位,厚葬厄忒俄克勒斯,却下禁令不准埋葬波吕涅刻斯的尸体,违反者将被乱石砸死。克瑞翁作为国王,他的禁葬令即是国法,然而这与古希腊的宗教相悖。古希腊人相信,死者如果不得...

孙禹文《舞台》原文与鉴赏

孙禹文连日来,她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她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牵引着、撞击着……只要一瞥见床头柜上那幅装帧精美的照片,她的心房便会剧烈地颤动,血液会迅速涌上额头。她是一个刚过二十岁的纯真姑娘,一名只有四个月工龄的纺织工人。同许许多多青年人一样,她喜爱看时装模特表演,喜爱听音乐会,平时特爱唱歌,让她最...

孙学民《耳朵》原文与鉴赏

孙学民方副县长搞不明白秘书小任为什么不敲门便走了进来。方副县长坐在可以旋转的沙发椅上,手里握着一支粗粗的红蓝铅笔,红笔尖斜刺里伸向办公室屋顶,很有气势。秘书小任看了方副县长一眼,说了句什么,直奔电话机。电话机就在办公桌上,距方副县长那支红蓝铅笔10厘米多一点儿。小任站在对面抄起电话的时候,方副县...

孙谦小说集《奇异的离婚故事》-抨击干部队伍中一些人见异思迁、灵魂龌龊的小说

孙谦(1920.4.4—1996.3.5),原名孙怀谦,山西文水人。《奇异的离婚故事》5 月份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集内收入了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第12 篇《奇异的离婚故事》写某局的办公室主任于树德,是一个曾经经受过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锻炼的干部。于树德进城后,随着职务的提高,开始受到资产阶级...

孙谦短篇小说集《南山的灯》-表现解放战争到“文革”前农村变化的作品

《南山的灯》8 月份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创作年代为序,共收短篇小说13 篇。除第1 篇《我们是这样回到队伍里的》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位女机要秘书英勇对敌作战、舍身保护机密的英雄故事外,其余12 篇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表现了从解放战争到“文化大革命”前农村各个时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其中《...

孙谦短篇小说《伤疤的故事》-写了两兄弟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斗争

《伤疤的故事》3 月份发表在《火花》第3 期。小说写陈友德复员回乡后,发现哥哥陈修德在嫂嫂凤英的影响下,忘记了从前苦难的日子,搞单干,放高利贷,走个人发家致富的道路,凤英还虐待妹妹小凤。陈友德为人正直,爱社如家,一心要帮助哥哥嫂嫂入社,但他们却认为陈友德是在算计他们,于是两兄弟分了家。在合作化运...

孙犁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迎合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离

《铁木前传》12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2 期。小说写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两家在抗战爆发以前就是患难与共的朋友,他们的儿女六儿和九儿在童年时亲密无间,后来产生了爱情。但土改以后,黎老东和傅老刚却变成了东家和雇工的关系,黎家的儿子六儿成了二流子,傅家父女于是和黎家父子决裂了。小说是作者描...

孙犁中篇小说《村歌》-新型劳动妇女的赞歌

《村歌》是孙犁的第一部中篇小说,5 月6 日和12 日,发表在《天津日报》,10 月,小说由北平天下图书公司出版。小说以1946 年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以后的土改斗争和1947 年5 月土改复查前后为历史背景,反映了冀中平原上的张岗村的新生活。小说主人公双眉俊俏、聪颖、泼辣、能干,别人一...

孙犁短篇小说《嘱咐》-描写了一位革命军嫂的家国情怀

孙犁(1913.5—2002.7),河北安平人。《嘱咐》写于1946 年,1949 年3 月24 日发表在《进步日报》,它和作者1945 年5 月15 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为姊妹篇。《荷花淀》是作者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作为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名称。小说描写了河北中部白洋...

孙犁短篇小说《正月》-一篇意蕴深厚的小说

《正月》3 月1 日发表在天津《文艺学习》第1 卷第2 期。小说写多儿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多儿长大后,参加了抗日,当了村里的妇女部长。在多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不想再走母亲和两个姐姐的老路,于是和德发自由恋爱起来。多儿说服母亲,卖掉了家里用了百多年的一台织布机,然后买回了一架新机子,开始以辛...

孙犁短篇小说《吴召儿》-塑造了一位矫健勇敢的抗战女青年的形象

《吴召儿》创作于1949 年11 月, 收入1950 年12 月由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文艺建设丛书”《采蒲台》(短篇小说集)中。小说写作者在晋察冀遇到了一位抗日女青年吴召儿,她带领战士们躲过了敌人的扫荡。吴召儿在给机关的同志当向导时,中途遇到了日本鬼子的扫荡队伍,她一边安排机关...

孙犁短篇小说《山地回忆》-展现了底层百姓的苦乐人生

《山地回忆》2 月1 日发表在《小说》杂志第3 卷第4 期。小说写“我”在天津工作,当“我”见到快十年没见面的来自阜平山区的农民朋友时,往日的回忆油然而生。作者在写这些回忆时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通过妞儿的话(“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来点出抗日战争的大背景,然后把笔墨集中在日常小事的描...

孙犁短篇小说《看护》-讲述了一位小护士的仁心仁术

《看护》6 月2 日发表在《天津日报》。关于小说所写的事情,孙犁曾在1982 年9 月20 日给山西繁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写了一封《关于小说〈蒿儿梁〉的通信》,信中介绍了自己新中国成立前在一个名叫郭四的同志家里养病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刘兰的小护士给自己治病,刘兰只接受了几个月的速成训练,虽然她只有...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