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名著导读赏析

马烽短篇小说《韩梅梅》-讲述合作化时期知识分子回乡务农的小说

《韩梅梅》9 月7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9 期。小说讲述了韩梅梅在县中学考试落了榜,受到了家人的数落。合作社缺少有文化的人,十分欢迎韩梅梅回乡务农。社长想让韩梅梅当管理员,韩梅梅却主动承担了喂猪的工作,不怕脏臭,科学养猪,猪养得又肥又壮。秋后农业社结算,韩梅梅挣了七十多个劳动日的工分,分到一千...

马烽短篇小说《村仇》-表达了天下农民是一家的思想

马烽(1922—2004.1),山西孝义人。《村仇》发表在10 月25 日创刊的《人民文学》上,写赵庄和田庄的庄稼汉由于被地主利用结下了深仇,就连从小在一起干活、后来成了连襟的贫农田铁柱和赵栓栓也成了冤家。土改期间,两村的地主又利用这种“村仇”挑拨两村的关系,破坏土地改革。在党的教育和工作团的领...

马烽、西戎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

西戎(1922—2001.1),山西蒲县人。《吕梁英雄传》写于1945 年,1949年10 月由北京新华书店出版,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人民抗战的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小说写吕梁山中的村落康家寨在抗战爆发后,村民们渐渐明白了应该保卫自己的村庄,绝不能让日寇侵略了自己的家园的道理,...

马宝山《尼姑庵》原文与鉴赏

马宝山山上有竹,竹是紫竹。山下有庵,庵是尼姑庵。尼姑庵里有两个尼姑,五十岁的老尼是师傅,十六岁的小尼是徒弟。师徒两人每天做课、诵经,接纳并不多的香客的施礼。她们在晨钟暮鼓声中悠悠地度过日月。庵前是一条河,河边一座茅屋,茅屋前边是新开辟的一片田园。一对年轻夫妇在田园里春播秋收,日月在这对夫妇的欢声...

骆宾基短篇小说《夜走黄泥岗》-反映了互助合作化运动中出现的新人物、新思想、新风尚

《夜走黄泥岗》12 月7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2 期,写李四虎为了支援国家的水利建设,派遣互助组的骡子车去参加工地运输。临走时,南旺庄的支部书记对李四虎嘱咐道:“这一次出车,是支援国家的建设。”小说反映了互助合作化运动促进着新人物、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作者善于从广阔的生活片段中选取细小的事...

骆宾基短篇小说《王妈妈》-讲述了一则“欺贫爱富”的故事

骆宾基(1917—1994.6),山东平度人,生于吉林珲春。《王妈妈》5 月2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5 期。小说以王妈妈看望闺女桂姐儿为线索,展现了她与桂姐儿的公公李老汉,以及桂姐儿与公公之间“人情世故”的变化。土改之前,王妈妈孤身一人,穷困潦倒,一年有四个月时间住在闺女家。期间,她常常要面对李...

罗广斌、杨益言长篇小说《红岩》-描写革命者在“中美合作所”里悲壮事迹的红色经典

罗广斌(1924—1967),重庆忠县人;杨益言(1925—2017.5.19),四川武胜人。新中国成立后,罗广斌、杨益言接到任务,以他们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关押过的经历及他们目睹、了解的“中美合作所”美蒋特务残酷镇压、迫害共产党人的事实为素材,写作系列报告文学,来揭露美蒋特务的罪行,宣传革命...

罗丹长篇小说《风雨的黎明》-描写了党领导鞍钢工人恢复生产的英雄事迹

罗丹(1911—1995),原名罗士垣,广东兴宁人。1948 年五六月间,罗丹主动辞去《大连日报》报社总编兼社长,参与鞍钢建设,先后出任小型轧钢厂和铸造三厂厂长。当时,解放战争在辽南地区正处于“拉锯战”状态,罗丹奉命带领第一列抢运器材的列车,顶着国民党飞机的尾追和轰炸,将约40 节车皮的器材和物...

路翎短篇小说《战士的心》-展现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敌人的小说

路翎(1923—1994),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战士的心》12月7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2 期。小说的叙事主线按照战斗发生的时间顺序,展现了一个班的战士在反击无名高地上的敌人时的英勇精神,副班长刘贵兴、战士廖卫江、吕得玉为了胜利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叙事副线讲述了英雄班中一个...

路翎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描写了一名志愿军战士和一名朝鲜姑娘悲剧性的爱情

《洼地上的“战役”》写于1953 年11 月,是作者到朝鲜战场,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写成的小说,1954 年3 月7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3 期。小说以大量的笔墨写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和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的悲剧性的爱情。小说对王应洪的内心活动及他和金圣姬相处时的言行、神态的描写是...

路翎短篇小说《初雪》-一曲赞颂国际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的深情颂歌

《初雪》1 月7 日刊登在《人民文学》第1 期。小说通过志愿军汽车兵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闯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往安全地带运送一车朝鲜妇女、儿童的故事,真实、细致地写出了两位战士的不同性格和美好、动人的精神面貌,也写出了他们和朝鲜人民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从思想内容看,该小说是一曲赞颂国际主义和革命人...

陆柱国中篇小说《上甘岭》-描写志愿军战士为中朝联军实施大反攻奠定坚实基础的作品

陆柱国(1928.10.12—),河南宜阳人。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陆柱国奉命赴前线采访,广泛接触参战指挥员,回国后发表了反映志愿军战斗生活的中篇小说《风雪东线》。1952 年冬季,陆柱国二次赴朝,在战壕里创作出中篇小说《上甘岭》,1953 年3 月在《解放军文艺》3 至5 月号上连载;12 月1...

陆颖墨《理发》原文与鉴赏

陆颖墨老周转业到地方已有三个年头了。三年里,每到理发的时候,他都要忍受老婆没完没了的唠叨。全是为了他头上的发型。不到一寸的短发,从当兵起他就是这样理的,在脑袋上站立了快二十年了,现在已站出几根花白的。老婆偏要叫他变一变,留个长发,再吹一吹风。说是要跟得上时代,别整天工农干部似的。说归说,每次她还...

陆文夫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篇以爱情题材为主的“干预生活”的小说

陆文夫(1928.3.23—2005.7.9),江苏泰兴人。《小巷深处》10 月份发表在《萌芽》第10 期。小说里面的女主角徐文霞是一个文静、温柔的女人。她住在用青石铺着道路的小巷深处。在旧社会时,徐文霞曾做过妓女,这种经历让她始终无法释怀。她拒绝别人的求婚,但又本能地爱上了大学生技术员张俊。对...

陆文夫短篇小说《平原的颂歌》-歌颂了一位铁路工人在寂寞环境中努力工作的精神

《平原的颂歌》1 月份发表在《雨花》创刊号上。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火车站里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宋波新中国成立前是上海某铁路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在一个荒凉的山沟小站工作,“在那黑暗的年月,工作不是凭才识分配,而是凭权势、靠山和各种各样的裙带关系,他只好强忍着一切,一步三摇地熬过了六...

鲁之洛长篇小说《路》-反映铁路建设者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小说

鲁之洛(1935—),湖南武冈人。《路》 8 月份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反映湘黔、枝柳铁路建设的长篇小说。湖南人民出版社经过反复的集体审稿后,决定修改后出版,因为小说只写了修路者与大自然的斗争,没有写阶级斗争,而要写阶级斗争这条线只能写阶级敌人对修路的破坏。但在修湘黔、枝柳铁路的整个过程中,虽...

鲁迅《一件小事》原文与鉴赏

鲁迅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

卢群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展现了“文革”时期两条路线的斗争

卢群(1944—),江苏苏州人,曾经在苏北某农场当过知青,在创作《我们这一代》的初稿时,他本想描述知青扎根农场闹革命的故事。但在某负责人或直接或间接的暗示下,他便根据当时所谓的“走资派还在走”的形势,将小说主旨改为直接描述“文革”,力图展现“文革”中的两条路线斗争的作品。这一改使作品出现了严重的...

柳青中篇小说《狠透铁》-对冒进高级社进行了批评

柳青创作《狠透铁》的时间开始于1957 年,是在写作《创业史》的间隙完成的。《创业史》开笔于1954 年春,1959 年4 月在《延河》月刊连载。《狠透铁》初稿写成于1958 年3 月,小说的题目下面有一行字“1957 年纪事”。这一年,正是高级社成立一年多时间,柳青保留“1957 年纪事”这样...

柳青长篇小说《铜墙铁壁》-讲述陕北人民支援解放军作战的小说

柳青(1916—1978.6),陕西吴堡人。《铜墙铁壁》是作者深入陕北米脂县,体验了八个多月生活,在获得第一手材料后创作出来的,9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以解放战争中西北野战军消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6 师的沙家店战役为背景,讲述了陕北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通过曲...

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一部在“十七年”文学史中占据显赫地位的小说

《创业史》计划写四部,仅完成两部。第一部于1953 年开始创作,第一部先以《稻地风波》的名字在《延河》1959 年4 月号上开始连载,每期两章,刊至8 月号。经过修改后,该部被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作品在1960年5 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作者创作该小说的目的是表现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

柳杞长篇小说《长城烟尘》-描写了一次著名的抗日战役

柳杞(1920—2015.2.12),原名蔺风萼,山东郯城人。《长城烟尘》10 月份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生动地描绘了发生在河北省涞源县的一次著名的抗日战役。1939 年11 月,涞源县的八路军第一军分区的抗日军民,在黄土岭战斗中一举击毙了盘踞在张家口的伪蒙疆驻屯军司令长官兼第二混成旅团长...

刘知侠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的优秀作品

刘知侠(1918—1991.9),河南卫辉人。《铁道游击队》1 月份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的优秀作品。1943 年,作者到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去参加全省的战斗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其间,他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被他们的战斗事迹感动了,于是决定根据他们的事迹写一部小说...

刘真短篇小说《长长的流水》-讲述作者在太行山上参加革命的事情

《长长的流水》10 月12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0 期,是刘真在1962 年初秋写的一篇自传体小说,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她在太行山上参加“整风大队”的事情。其间,她与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姐相处在一起,大姐是县妇联主任,生在有钱人家。抗战前夕,大姐就是一位革命者了,她多次进出牢房,并与旧家庭彻底...

刘真短篇小说《英雄的乐章》-一篇发表后反复遭批判的“问题”革命小说

刘真(1930—),原名刘青莲,山东夏津人。刘真9 岁参加八路军,是在八路军这个大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刘真写的战争小说,多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有的甚至像自传体小说,如《长长的流水》。1959 年下半年,刘真完成了小说《英雄的乐章》,恰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小说是纪念与她一同成长、后来牺牲了的...

刘云鹏长篇小说《柳河屯烽火》-一部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的抗战小说

刘云鹏,生平不详。《柳河屯烽火》6 月份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了在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挺进到敌后,组织群众在冀中平原建立根据地,与日本侵略者、亲日派汉奸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生动地展现了根据地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开展人民游击战争的宏伟图景,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暴...

刘跃清《聆听生命》原文与鉴赏

刘跃清连长王进喜结婚好几年了,他家属玉梅的肚子仍然是一马平川,不显山也不露水。连长的家人急,连队的兵们也急。王进喜这次休假时间比较长,足有四十天。他回来没多久,他娘就打电话来,兴奋地说,玉梅反应很厉害。王进喜一惊,玉梅咋的啦?他娘在电话里笑骂他是木瓜脑壳儿,又说玉梅怀上了,娘终于能抱上孙子啦。连...

刘以鬯长篇小说《酒徒》-中国的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

刘以鬯(1918.12.7—2018.6.8),原名刘同绎,祖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酒徒》10 月份在香港《星岛晚报》上连载。小说的背景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主人公是一位穷困潦倒的职业作家,小说主要“写一个困处于这个时代而心智不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的故事。...

刘以鬯(香港)《打错了》原文与鉴赏

刘以鬯(香港)1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吴丽嫦约他到“利舞台”去看5点半那一场的电影。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国人》。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厂的运动衫了。他爱...

刘彦林长篇小说《东风浩荡》-讲述当时环境下试制新药的故事

刘彦林,生年不详,陕西子洲人。《东风浩荡》11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叙述的是一家制药厂试制一种新产品的事情。这只是生产方面一件普通的事情,虽然该厂生产的甲种原料可以填补国内的某个空白,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推动技术革命或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然而,该厂党委书记范国春在工人刘志刚与陈惠敏以及...

刘学林《高手》原文与鉴赏

刘学林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手、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

刘心武儿童小说《睁大你的眼睛》-从超越转向“左”倾

刘心武(1942.6.4—),四川安岳人,出生于成都。《睁大你的眼睛》1 月份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对少年儿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文学读物”。小说反映了北京市一个街道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开展社会主义大院活动的故事:在大院里,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和资本主义腐朽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孩子头”方旗...

刘心武《第八棵馒头柳》原文与鉴赏

刘心武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包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走向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馒头柳的树冠又大又...

刘卫平《爬楼冠军》原文与鉴赏

刘卫平张老将的腿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近段时间只见他频频往医院里跑,可每次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关节炎仍屡治屡犯,把张老将折腾得够呛。张老将除了频频跑医院外,还要频频往局机关跑。张老将是局里的一名离休老干部,按政策规定张老将的医药费可以100%公费报销。所以张老将每次看了病,就要去局机关找领导报销医...

刘纬《月镜》原文与鉴赏

刘纬清乾隆年间,有位世家公子移居古刹师从一位老禅师学习经史。“三更灯火五更鸡”,公子自入寺中,便一心扑在书卷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夕,月白风清。公子读书倦了,便踱出书房。此时已月上中天,四周万籁俱寂,惟有修篁翩翩,草虫唧唧。忽然,他见六层塔楼上的一个窗户里隐约透着些光亮,便信步拾阶而上。公子舔...

刘澍德中篇小说《桥》-记录了农民在合作化运动中思想上的斗争

刘澍德(1906—1970),吉林永吉人。《桥》9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以云南边疆农村为背景,写了老农民高正国在集体化道路上的痛苦挣扎,他只想自己拼命干活,走“一家富千家穷”的老路。后来,高正国在农会、老陈和女儿、他老婆的帮助下,认识到农业合作化道路才是农民的金“桥”。小说记录了当时中...

刘澍德长篇小说《归家》-赞颂农业合作化的小说

《归家》2 月5 日开始在《边疆文艺》第2—11 期连载。小说中的菊英、朱彦从小青梅竹马,并订有婚约,但由于父辈在“合作化”道路选择上的分歧,婚约破裂。少男少女内心的骄傲、敏感及多疑,使他们连生误会。菊英伤心之下进省城考学,考上了农业学校,后又去农大专科实习。实习结束后,她请求返回自己的家乡。此...

刘盛亚中篇小说《再生记》-在时代大潮中获得新生

刘盛亚(1915—1960),重庆人。《再生记》1 月30 日在重庆《新民报》连载,3 月6 日结束。小说描写一对孪生姐妹因穷困而堕落,转而走向光明的经历。它的背景是抗战初期,当时,河南的一对姐妹逃难到黄河边的风陵渡口后,因为年轻貌美,都被国民党兵拘留并奸污。随后,她们被迫参加了特务培训班。姐妹...

刘绍棠短篇小说《田野落霞》-尖锐地批判了官僚主义作风

《田野落霞》3 月15 日发表在《新港》第3 期。小说描写了北运河平原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通过区委干部之间的矛盾纠纷,反映了有的干部滋生了腐败现象。小说尖锐地批判了县、区干部中的官僚主义作风。本小说和作者的另一篇针砭时弊的小说《西苑草》发表后,1958 年,作者被打成了“右派分子”,使他写作和发...

刘绍棠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一篇被编入语文课本后,上中学的作者亲自给同学们讲授的小说

刘绍棠(1936.2.29—1997.3.12),北京人。1952 年元旦,16 岁的刘绍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团中央开始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鼓励他到东北农村去进行采访。刘绍棠在东北住了两个多月后,把采访到...

刘平《习惯》原文与鉴赏

刘平潘林走路腰背总是伸不直,他妻子小丽便经常给他纠正。本来潘林是挺帅的一个人,一米七五的个子,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充满了阳刚之气。可就是走起路来露出遗憾: 腰不直,胸不挺,一点不能给人以伟岸、洒脱之感。小丽不知道潘林怎么会养成这个坏习惯。他要是走路昂首挺胸那该多有风度啊!于是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帮助丈夫...

刘流长篇小说《烈火金钢》-一曲展现冀中军民英勇反“扫荡”的英雄壮歌

刘流(1914—1977),河北河间人。1943 年,刘流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从事服务工作,这诱发了他创作长篇小说《烈火金钢》1 的欲望。群英会期间,晋察冀英雄儿女们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激励着他,他先以英雄们的事迹为素材写了一部多幕剧,让英雄们自己来演,获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这次舞台艺术实践,...

刘连群《人到老年》原文与鉴赏

刘连群女儿一家走的时候,他正在厨房里洗碗。水池上方挂着一面家传的老式圆镜,他洗着碗不时瞟上一眼,发现自己的气色很好,晚饭时喝了两杯花雕酒显得越发红润。头发黑密,只两鬓、额际有些花白,仍不像年过半百的人。亲友们见面都这么说。是妻送女儿出门的。女儿临走还招呼了一声:“爸,我们走了啊……”未等他应声,...

刘黎莹《今夜香闺春不锁》原文与鉴赏

刘黎莹“夜里来我房里睡。”黄莲这么对冠说。“啥?”冠吓了一大跳。冠心想: 天爷爷!黄莲今天是咋了?冠心窝里突突地跳,怕听错了,又不敢再问,蹑手蹑脚尾随着黄莲到柴垛前,想多抱些柴,讨黄莲欢心。黄莲扭头睃一眼冠,冠大气都不敢喘。冠的娘回来了,怀里抱着一大捆刚从地里拔来的嫩菠菜。娘见不得冠在黄莲跟前畏...

刘国芳《风铃》原文与鉴赏

刘国芳兵回家探亲时,小琪抱一个孩子来看他,兵屋里一屋子人,很热闹,小琪进来,把一屋子的热闹熄灭了。旋即,众人离去。一屋子只剩下兵和小琪,还有那个抱在小琪手里的孩子。相对无言。良久,小琪开口说话了:“我对不起你。”兵无言。小琪说:“是我母亲逼我嫁给大狗的,他有钱,给了聘礼两万元,我不嫁,母亲跳了两...

刘公《打个报告来》原文与鉴赏

刘公老爷子离休一月有余,整日忧郁寡欢,茶饭不香,夜寝难眠,还动辄火冒三丈,搞得全家莫名其妙。儿女们心焦,陪其看医生,医生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非更年期所致哟,病源在心里。”老伴喋喋不休:“老头子如此下去,一家子怎么得安宁。老大,你还不拿个主意?”大学毕业的儿子翻遍各种心理学专着,认为老爷子的病因...

刘殿学《他也叫我爸》原文与鉴赏

刘殿学从基地到205井,一百多公里。正好有顺车,秀就带着儿子去井上看大泉。大泉有半年多不回基地了,说当了领班,更忙。哎,忙不忙,就这样,跟了这班油狗子做老婆,就得有那个耐性。电话打到井上。班里几个小伙子乐了。小非洲说: 泉哥,我给嫂子先准备一杯凉水,啊?天热哩。“曼德拉”说: 你懂个屁,得先准备...

刘白羽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深情礼赞了人民解放大军

《火光在前》系《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6 月份由北京新华书店出版。小说描写了解放军横渡长江、挺进南方的历史事件。小说以师长和师政委两个高级指挥员为中心,形象地写出了渡江作战时战士们遇到的严重困难:暴雨暴晴,天气酷热,水土不服;山高路险,河汊纵横,行军不便;另外还有饥饿、蚊子的折磨、叮咬及某些战...

刘白羽《龙烟村纪事》和《战火纷飞》-反映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和解放军战士战斗品质的小说集

刘白羽(1916.9.28—2005.8.25),山东青州人,生于北京通州。《龙烟村纪事》和《战火纷飞》1949 年6 月26 日分别由上海中兴出版社、北平新华书店出版。《龙烟村纪事》中的小说大多是作者1938 年先到延安,后又深入到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时创作的。其中的《龙烟村纪事》写了青年农民杨发...

凌君洋《战争一局棋》原文与鉴赏

凌君洋帐外,一片苍茫……营内,一片悲凉……面对着苍茫的景色,想起刚才可怕的战斗,士卒们当然都有着悲凉的心情:“快到冬天了,可是我们的冬衣还没有送过来……”“怎么办啊,我还听说朝廷中有人侵吞了咱们的禄米,现在要克扣减半,这可叫我们怎么活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战争才能结束……”“我儿子该长大了不少...

凌鼎年《那片竹林那棵树》原文与鉴赏

凌鼎年市报报道之一:《古庙镇发现特大灵芝》大意是: 古庙镇牌楼村村民周阿狗在周家竹园采到特大灵芝。据专家测定,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在江南地区发现如此特大灵芝,实属罕见……市电视台报道之二:憨厚的周阿狗捧着那特大灵芝,向观众们介绍着发现特大灵芝的经过。真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乖乖隆地咚,那特...

凌鼎年《了悟禅师》原文与鉴赏

凌鼎年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被打破了。僧人们无论如何不明白,法眼方丈怎么会要求了悟禅师住下来,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容忍了悟的反常行为。别的不说,这了悟自在海天禅寺住下后,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众僧都不甚喜欢这位新来的了悟...

林予长篇小说《雁飞塞北》-描写十万官兵开发荒原,建设农场的事情

林予(1930—1992),原名汪人以,江西上饶人。1958 年初夏,林予随同十万转业大军从总政文化部转业到富饶美丽的北大荒,开始在八五〇农场当农工,期间创作了反映垦区生活的短篇小说《我们的政委》。不久,林予被调到牡丹江农垦局宣传部,参与北大荒电影纪录片的摄制和编导工作。在那里,林予奉命筹办《北...

林如求《错位》原文与鉴赏

林如求她上的是两班制,每周都有三个晚上要到夜里十一点才下班。尽管她的单位离家又偏又远,可二十年来,他连一次也没去接过她。他的话: 又不是三岁小孩上幼儿园!因此,他从没感到不安。一天晚上,有个朋友来家串门。两人倚在沙发上吞云吐雾,从美国航天飞机失事聊到戈尔巴乔夫上台,从哪种冰箱省电聊到小白菜一斤卖...

林荣芝《名片》原文与鉴赏

林荣芝一年一度的老同学聚会,在聚仙楼举行。老同学相聚,分外兴奋,大家一边喝酒、一边畅谈。酒兴正浓,有人提议每人讲述自己的一个难忘的故事,大家一致响应。老程呷了一口酒,便津津乐道地说开了:“大家都晓得,名片在当今交往中的作用和地位。名片的力量,往往不可估量。“我在市政府工作,是市长秘书。这个秘书倒...

林清玄(台湾)《送一轮明月》原文与鉴赏

林清玄(台湾)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

林斤澜《梭鱼与鲛鱼》原文与鉴赏

林斤澜大江东去,浪淘沙。一条梭鱼随着浪头上来,到了浪尖,把前鳍、后鳍一起往后扇,那修长的身体就飞起来一尺多高。随着把鳍一松,又斜斜落到浪中。重新再过来,用英语重复一遍:“Try again(再试一试)。”它高兴的时候,心角落里会跳出英语——也不多,几个单词。这“踩浪飞浪”运动,实在是生命的欢乐。...

林海音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一部透露着委婉诗意、宁静意境的纯美小说集,也是广受读者欢迎的经典作品

林海音(1918.3.18—2001.12.1),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城南旧事》本年由台湾光启出版社出版,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冬阳童年骆驼队》等短篇组成,20 世纪50 年代在不同刊物上分...

梁羽生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开创“新武侠小说”先河的作品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广西蒙山人。《龙虎斗京华》1 月20 日在《新晚报》开始连载。小说反映了晚清时代,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河北保定太极门丁派掌门人丁剑鸣结交伪善退休官员索善余,使江湖群雄对之普遍不齿的事情。关外武术名家独孤一行因对丁剑鸣不满而动镖拔旗以...

梁斌长篇小说《红旗谱》-一部涵盖了三代农民在近半个世纪中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

梁斌(1914—1996),河北蠡县人。1953 年起,梁斌开始创作三部曲长篇小说《红旗谱》,1956 年底完成第一部《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第三部《烽烟图》。1957 年11 月,第一部《红旗谱》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前,梁斌将稿子修改了八遍,有的地方甚至修改了十几遍。第一部出版后,出版...

李凖短篇小说《妻子》-侧面书写了一位青年妇女具有的刚毅坚强精神

《妻子》12 月1 日发表在《长江文艺》第12 期。小说写一个青年妇女的丈夫在朝鲜战争中牺牲了,她在独自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时,因为怕婆婆知道后太伤心,于是每月冒充丈夫按时给婆婆写信。信由她写,由她念,又由她复。因为爱,她的心灵在承受着更加痛苦的煎熬。作品从一个侧面书写了青年妇女的刚毅坚强,产生了...

李凖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一篇呼应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典作品,塑造了一代人的经典形象

《李双双小传》3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3 期。小说中的李双双原是旧式家庭妇女,在新形势的感召下,她不顾丈夫喜旺的反对,参加了社会劳动,并敢于同损害集体的行为和各种旧意识做斗争。在她的影响下,喜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变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李双双这个农村妇女的新人形象,生活气息浓郁,语言生动活泼...

李凖短篇小说《灰色的帆篷》-反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里存在的许多问题

《灰色的帆篷》1 月份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 期。这是一篇反映农村基层党组织里存在着干部见风使舵、左右逢源、弄虚作假的作品,作者以鲜明的批判态度和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先一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提供了历史性的创作参照。然而,这篇小说却使作者险些被打成“右派”,在经历了七次批判会、七次检讨后,却总是无...

李凖短篇小说《耕云记》-反映时代生活推动了农村妇女的变化

《耕云记》1959 年9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9 期。小说故事源自作者与一位记者一同下某公社时候的际遇,主人公萧淑英在党的培养下成为公社的气象员,在她还没有正式工作的时候,就正确地预报出了冰雹,但她因疑虑而不敢报告,导致了严重损失。萧淑英正式工作之后,预测到有霜冻,但大家却是挨着冻空守了...

李凖短篇小说《不能走那一条路》-讲述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的小说

李凖(1928—2000.2),蒙古族,河南洛阳人。《不能走那一条路》11 月20日发表在《河南日报》,其题名指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它是“十七年”小说中反映农业合作化题材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张栓和宋老定这两个人物表现了农村中存在的两极分化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问题。其中...

李云德长篇小说《鹰之歌》-第一部描写地质勘探工作的小说

李云德(1929—),辽宁鞍山人。《鹰之歌》本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地质勘探为素材,赞美了葛锋与“山鹰”似的女技术员佟飞燕在共同事业基础上建立的纯真爱情;而女医士白冬梅与技术员恋人罗伟,在选择留在深山旷野过艰苦生活还是回到城市过舒适生活的问题上产生矛盾,最终,他们苦闷的爱情破裂,这是作者...

李束为短篇小说《于得水的饭碗》-两次发表,意旨却发生大变的小说

李束为(1918—1994.3.4),原名束学礼,山东东平人。小说曾经发表过两次,引起过不小的争论,反映的是农村兴办公共食堂的故事。第一次发表在12 月出刊的《火花》第12 期,作者在“歌颂”食堂化的同时,更多地透露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农民群众在吃食堂时,深感不大如意、不大称心,连温饱都难以保...

李全《赤脚医生》原文与鉴赏

李全丁老三是一个赤脚医生。但他先前是一个病人,每天都离不开药罐子,没几年就把家里的钱花光了。没钱买药,丁老三就到山上去采药。他却因祸得福,不但认识了许多中草药,还把这些草药的药性弄得一清二楚,便替村里人看病,又在村里开了个中药铺,但没有挣到钱,却赢得了名声。有了名气后的丁老三便到县城里开了一家“...

李乔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一部较早反映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取得胜利的小说

李乔(1909—2002),彝族,云南石屏人。《欢笑的金沙江》共三部。第一部《醒了的土地》2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描写了凉山彝族人民在解放初期的生活与斗争,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较早反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取得胜利的长篇小说,曾被译成俄文、英文。第二部《早来的春天》1962 年3 月由作家出...

李乔短篇小说《杜鹃花开的时候》-奴隶推翻奴隶主统治,坚决参加合作社的故事

《杜鹃花开的时候》11 月5 日发表在《边疆文艺》第11 期。小说主要讲述奴隶主洛木布衣用各种条件诱惑意志薄弱的社员克多退社,破坏社会主义合作化建设的事情。克多的母亲成功地做通了儿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悬崖勒马,坚决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小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洛木布衣老头叫上克多一起到山...

李其祥《我们的市长是神仙》原文与鉴赏

李其祥吴旭调到A市当代市长。吴市长到任后,市委书记和市里几大班子的领导要为吴市长接风洗尘,吴旭一一谢绝了。吴旭开玩笑说:“我是坐小轿车来的,身上没有多少尘土,另外,我也没带来东风春风什么的,不需要接也不需要洗!”到任次日,市政府的几个副市长和市属各局委办的头头脑脑们要向新市长汇报工作,也被吴旭谢...

李六如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60 年历史的变迁

李六如(1887—1973.4.10),湖南平江人。《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9 月3日开始在《北京日报》连载。小说从清末的维新变法前后写到辛亥革命失败为止。小说写主人公季交恕于1887 年出生在湖南平江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母亲童少英是父亲季晚和的小老婆。季晚和兄弟三人皆未得贵子,季交恕的出生给季家...

李克、李微含合著的长篇小说《地道战》-描写华北平原广大民兵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红色经典小说

李克(1923—2000),河北蠡县人;李微含(1922—1985),陕西周至人。《地道战》 3 月1 日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反“扫荡”期间,作者以抗战时期的河北清苑县冉庄为背景,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华北平原广大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凭着迷宫一样的地道优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

李景文《他们来了》原文与鉴赏

李景文我正在读马里内蒂的短剧《他们来了》,不是我故作高雅或学问高深,我可以赌咒这本书的确是我刚才在餐厅打扫卫生时捡来的。本来,我想把这本沾上酒斑油渍的《未来主义作品精选》扔进垃圾桶的,但是我翻的那页——就是姓马的那个短剧,恰恰与我的工作有关。里面的角色有侍者,喏,就是我现在这身份;有总管,就是我...

李建彤长篇小说《刘志丹》-一部屡遭磨难的较有文学性与感染力的传记小说力作

李建彤(1919.3.26—2005.2.14),河南许昌人,刘志丹弟弟刘景范妻子,著名作家刘索拉母亲。1956 年,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约请作家李建彤承担创作以刘志丹生平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刘志丹》的任务。1958 年初,李建彤动笔创作三卷本小说《刘志丹》,同年冬写出初稿,次年春写出第二稿,夏天写...

李季短篇小说《脊梁吟》-一首关于民族脊梁、精英、骨干、主体的赞歌

李季(1922.8.16—1980.3.8),河南唐河人。《脊梁吟》1 月22 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小说写“我”搭乘一辆顺路车返回矿务局,在路上了解到油田工人们为了完成工作而忘我拼搏及与郑队长相遇的故事。在车上,给“我”介绍油田钻井队工人们工作情况的是“一位怀里抱着个三岁小男孩的年轻妇女”和年...

李国文短篇小说《改选》-一篇“内容尖新独特”“最有分量”“艺术上也相当出色”的作品

李国文(1930—),上海人。《改选》7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7 期。小说歌颂了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郝魁山的大公无私精神,塑造了他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工会主席的形象。小说主要通过三件事塑造了郝魁山的崇高形象:为死去的老工人处理后事,解决死者家属的生活困难;修建休养所;修建工房为工人谋福利等。郝...

李丰祝长篇小说《保卫马良山》-记录了志愿军战士同英军作战,使战斗力得到了大跃升

李丰祝(1932.10—),河北武强人。《保卫马良山》2 月份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记录了朝鲜战争经过五次运动战后,毛泽东主席深刻地认识到了朝鲜的局势,速胜已无可能,于是指示集中兵力一次吃掉英美联军一两个营即可。1951 年11 月,反击战目标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志愿军战士吃掉了驻守马良山的英...

李春林《苹果雨》原文与鉴赏

李春林二十年前,若谈出国西方,他会狠狠地批评谈论者的。没想到如今他竟会喜笑颜开地与同一单元的各家老小一一握手话别,说要去美国小女儿处看一看西方世界,神情之得意令人怀疑他与妻这一同去,便会永居国外了。他是苦大仇深的“老大粗”干部,只读了两年小学便在店铺当学徒。解放后,他勤于自学,天资不错,慢慢地当...

李伯屏执笔的长篇小说《黄海红哨》-歌颂军民联防备战的小说_1

李伯屏(1931—1989),浙江嘉兴人。《黄海红哨》12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黄海红哨》创作组”集体创作、李伯屏执笔完成的小说,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守岛部队和民兵提高警惕、加强战备的故事。书中着重塑造了连队指导员赵方明和连长李志勇,渔业队党支部书记王大福,民兵排长王成柱等英雄形象...

李伯屏执笔的长篇小说《黄海红哨》-歌颂军民联防备战的小说

李伯屏(1931—1989),浙江嘉兴人。《黄海红哨》12 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黄海红哨》创作组”集体创作、李伯屏执笔完成的小说,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守岛部队和民兵提高警惕、加强战备的故事。书中着重塑造了连队指导员赵方明和连长李志勇,渔业队党支部书记王大福,民兵排长王成柱等英雄形象...

李昂(台湾)《缘情》原文与鉴赏

李昂(台湾)她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人,中等姿色,只不过一身净白的肤色衬得原不怎样的眉眼有种委婉的动人风情,特别是当她把头发往上梳盘挽在脑后时。她有两个孩子,是恰恰好,但都是男的,大男孩读小学,小男孩也已上幼稚园,她并不打算再试试是否生个女儿,倒有些想再恢复工作。早些年刚结婚时,她做过一阵子会计,...

礼平《秘书综合症》原文与鉴赏

礼平老婆说,已经有种种迹象表明,我是患了秘书综合症,而且病情正在日益加重。以下就是她所观察分析出的症状。我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晚上7时雷打不动地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第二天早上再把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看上一遍。平时与同事、邻居闲聊,不管说的是什么话题,总要与大好形势、光明前景、WTO之类结合起...

黎萨尔《起义者》作品简介

菲律宾作家黎萨尔(1861—1896)的长篇小说,是另一长篇《不许犯我》的续集。作品描绘殖民统治下菲律宾人民的深重灾难,控诉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蛮罪行,以艺术形象探索祖国独立解放的道路,洋溢着真挚的民族主义感情。伊瓦腊逃亡国外13年,化名席蒙,从美洲发财归来,以珠宝商和总督顾问身份,活动于各地,进行...

黎汝清长篇小说《万山红遍》-说明了井冈山道路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

《万山红遍》分为上下卷,共58 章,1 月,上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下卷在1977 年9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整部小说主要写1928 年春天到秋天,党领导的一支红军队伍在南方某山区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的故事。他们与山区党组织共同努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展开...

黎白长篇小说《龙潭波涛》-描写了革命波涛滚滚向前的小说

黎白(1930—),湖南湘潭人。《龙潭波涛》5 月份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小说写1934 年秋天,活跃在四川、贵州边界的红军某部,为了探寻从江西突围出来的兄弟部队的动向,派侦察排长陈福康回到他的故乡陈家潭,建立秘密农民协会、打听消息的事情。在陈家潭,陈福康发动了陈福民、陈祥田、陈海南、陈二柱...

老舍《买彩票》原文与鉴赏

老舍在我们那村里,抓会赌彩是自古有之。航空奖券,自然的,大受欢迎。头彩五十万,听听!二姐发起集股合作,首先拿出大洋二角。我自己先算了一卦,上吉,于是拿了四角。和二姐算计了好大半天,原来还短着九元四角才够买一张的。我和她分头去宣传,五十万,五十万,五十个人分,每人还落一万,二角钱弄一万!举村若狂,...

蓝珊短篇小说《爱的成长》-一篇提倡爱心的小说

蓝珊,原名徐铁铏,生平不详。《爱的成长》5 月─ 6 月发表在《人民文学》第Z1 期。小说讲一个小男孩起先不认后妈,后来由于这个后妈对小孩细心呵护,投入了自己的真诚爱心,结果使小孩深受感动,最后唤了一声“妈”。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叙事,文笔细腻、生动,入景入情,是一篇优秀之作。然而这篇小说后来却被人...

苦苓(台湾)《心爱的》原文与鉴赏

苦苓(台湾)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爱上她的。他最喜欢像个孩子般趴在她怀里,脸颊紧贴着她的胸脯,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这是她大一时写的诗;她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心跳特别快,有时候运动稍微激烈些,心脏就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似的;即使渐渐长大,仍然是只要爬上两层楼,就仿佛听到自己心跳...

孔厥、袁静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塑造了一群令人难忘的抗战英雄的形象

孔厥(1914—1966),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袁静(1914—1999),江苏武进人。《新儿女英雄传》于5 月24 日在《人民日报》文艺版开始连载,7 月12 日结束。连载时,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郭沫若、谢觉哉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小说写抗日战争初期,黑老蔡的小姨子杨小梅在县训练班学习时和同学...

克扬长篇小说《农奴戟》-一部反映西藏平叛斗争的著名小说

《农奴戟》7 月份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的名字借用了毛泽东主席1959 年6 月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小说写1959 年,西藏的地方反动政府、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发动了一场武装叛乱,妄图分裂祖国。达惹地区的反动领主对这场叛乱立即呼...

克扬、戈基长篇小说《连心锁》-写了朝鲜志士在中国淮北战场的抗战故事

克扬(1926—2005),原名薛克扬,安徽来安人;戈基(1927—),原名杜承龙,浙江东阳人。《连心锁》2 月份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写了一些朝鲜的爱国志士当年在中国淮北抗日战场与新四军及当地人民一道开展抗日斗争的故事。这些朝鲜勇士跃马横刀,组成骑兵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下,与中国军民一道坚持...

柯尤慕·图尔迪著,刘发俊等翻译的长篇小说《克孜勒山下》-讲述维吾尔族人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故事

柯尤慕·图尔迪(1937—1999),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克孜勒山下》9 月份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塑造了四类人的形象:一是沙比尔、泽彤乃慕等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青年形象;二是铁木尔爷爷、图拉洪大哥等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的贫下中农形象;三是处在对立阶级中的狡猾的纳曼和苏莱曼、处在社会主...

柯蓝短篇小说《三打铜锣》-一篇呼吁维护集体利益的小说

柯蓝(1920—2006),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三打铜锣》2 月5 日发表在《湖南文学》第2 期。小说所写的故事发生在秋收季节的南方农村。生产大队委派社员蔡九打铜锣,督促社员关好鸡鸭,防止糟蹋庄稼。蔡九第一年打锣,遇到林十娘放鸭下田吃谷,由于顾及情面,让林十娘占了集体的便宜,还被她捉弄了一...

康濯长篇小说《东方红》-“文革”前唯一一部描写“反右”斗争的小说

《东方红》是康濯创作于1962 年7 月的长篇小说,原计划写成多部集长篇小说,但未完成,已写部分于1963 年10 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小说是“文革”前唯一一部描写“反右”斗争的长篇小说。它描述了河北省灵河县(虚构县名)麒麟庄农业社在1957 年春至1958 年春期间,通过开展群众性大鸣大放的...

康濯短篇小说《春种秋收》-反映农村青年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小说

《春种秋收》1954 年11 月20 日发表在《说说唱唱》第l1 期,是作者在1953 到1954 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写成的小说,反映了农村青年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事情,表现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小说的具体情节是初中毕业生刘玉萃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但她总是愁眉苦脸,认为自己文化高,便瞧不起庄稼人。后来,她...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