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贾宝玉该不该打

红楼梦:贾宝玉该不该打

第二〇三问贾宝玉该不该打贾宝玉挨打是第三十三回所着力描写的中心事件,就整部《红楼梦》一书而言,这个事件也是一个大节目,因而始终为论者所重,各种议论林林总总,目不暇接。此前,贾宝玉虽然有许多“精致的淘气”,但总不出闺帏之内,就是到学堂里去搞一些风流勾当,也还未出家族范围,尚可视为小孩子的淘气。可是这一回他却跑到社会上去捣乱了,而且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勾引上了蒋玉...
第二〇三问

贾宝玉该不该打

贾宝玉挨打是第三十三回所着力描写的中心事件,就整部《红楼梦》一书而言,这个事件也是一个大节目,因而始终为论者所重,各种议论林林总总,目不暇接。

此前,贾宝玉虽然有许多“精致的淘气”,但总不出闺帏之内,就是到学堂里去搞一些风流勾当,也还未出家族范围,尚可视为小孩子的淘气。可是这一回他却跑到社会上去捣乱了,而且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勾引上了蒋玉菡。

蒋玉菡是何等人?他是忠顺王爷跟前的供奉,是王爷一会儿也离不开的人物。而且还不止此,我们看一下忠顺王府的长史来到贾府对贾政的一番说词:“我们府里有一个作小旦的,名叫棋官,那原是奉旨由内园赐出的,只从出来,好好在府里住了不上半年,如今三五日不见了。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查访。这一城内,十停人到有八停人都说,他竟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乃奉旨所赐,不便转赠令郎。若令郎十分爱慕,老大人竟密题一本请旨,岂不两便!若大人不题奏时,还得转达令郎。”这一句“奉旨由内园赐出”,通行本没有,在脂评诸本中,只有列藏本有这一句话,周汝昌校本采用的是列藏本的文字。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却把贾宝玉的罪过加重了不知道多少倍。蒋玉菡是皇上赐给王爷的,连王爷都不敢轻易转赠他人,何况你一个区区贾宝玉就想霸占?再听王爷的口气,要不你贾政就向皇上奏本,硬把蒋玉菡要了来,要不你就还给我。打死贾政也没有那个胆子敢于向皇上奏本为儿子强要一个戏子,那是找死。那么,你就马上还给我,要不的话这个事情就大了,不知道会给贾家带来何等塌天大祸。

贾家虽说是国公爷的根底,但是经过几代降袭,到了贾赦这里不过是一个将军,比起王爷差着好多等级。就算贾家有元妃在宫中护持,可是王爷大抵是天潢贵胄,和皇上是本家,一个妃子无论如何无法与王爷抗衡,因此贾宝玉这个祸算是惹大了。

贾宝玉与蒋玉菡有同性恋的关系,这毫无疑问。两个男人一见面就互赠系内裤的汗巾子,这与现代的同性恋者互赠内裤性质完全相同,而且书中没有明写他们的关系究竟到了哪一步,但是通过长史的口,作者委婉地向我们传达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他们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公开的地步,以致闹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而且蒋玉菡为何到郊外买了房子,是不是与贾宝玉有关系?书中虽未明言,但是贾宝玉知道他住在哪里,应该是去过的,那么蒋玉菡的出走与贾宝玉无论如何难脱干系。所以忠顺王府的长史就直接找到贾家来要人。

再看强奸未遂,逼死母婢这一条。这一条罪款虽说经过了贾环的夸大,但是明摆着是金钏儿死了,死的原因是贾宝玉与她调情,被王夫人赶了出去。按照贾家的规矩,母亲身边的婢女身份地位要比自己身边的婢女高,贾宝玉不能直呼其名,必须叫姐姐,这是表示对于父母的尊重。这一类人随时都有可能被父亲收房,儿子岂能随便染指?只有当父亲把这一类人赏了儿子,像贾赦将秋桐赏了贾琏一样,儿子才能享用,否则就是不孝。

一方面,勾引了皇上赏赐的戏子,是为不忠;一方面,调戏母亲身边的婢女,是为不孝。不忠不孝,在那个最讲究忠孝的传统社会,在我们这个儒家传统居于主导地位的民族,是一种多么大的罪名?别说打一顿,打死都不为过。所以当贾政打了贾宝玉,众门客来劝时,贾政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素日都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弑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话说得极重,弑君弑父在传统社会都是十恶不赦之罪,是所有罪过当中最严重的罪过。由于这话说得太重,似与贾宝玉所犯错误不符,所以长期以来好多论者做了诸多推测论述。其实事情很简单,贾宝玉目前所犯罪过就已是不忠不孝,照此类推,闹到弑君弑父,不过是再往前走一步的事情。因为贾政已经明确看出,所谓“君”“父”这些极其神圣的字眼儿,在贾宝玉眼中心中根本不占任何地位。他所遵从的只是心中那一团欲与情。因此,不论从维护家族的地位、前途,还是从挽救贾宝玉这个人着眼,对他痛下笞挞,都是贾政唯一的选择。

因此我说,贾宝玉实在该打。因为他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当前的生存秩序,违背了传统的礼法。我们说曹雪芹高明,也就高明在这里。如果说《红楼梦》一书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的话,那么这个“情”与“礼”的矛盾冲突就是最为鲜明的线索。如果再形而上一些,则可概括为“天理”与“人欲”的矛盾。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认为,忠孝仁义等等皆是先天存在之理,这个理无形无像,却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道理,谓之“天理”。这种“天理”先天地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由于个人所秉气质不一样,有“人欲”生起,“人欲”障蔽“天理”,使“天理”不能显现,因此提倡“灭人欲”而“存天理”。程朱理学在明清两代都是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学子考试都要以之为准绳,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思想上的最大意义就是对准这个“天理说”发动了致命地攻击。他天才地看到了“天理”与“人欲”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坚定地站在“人欲”的一边,故而设计了贾宝玉这个人物,设计了“宝玉挨打”这个全书重要情节。实际上贾政在这里代表的是“天理”一方,即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方,贾宝玉所代表的是“人欲”一方,即非主流地倡导人的价值、人性的合理性的新思潮一方。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