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星期二
首页/红楼梦/小谈《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小谈《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小谈《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我还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本《红楼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回本,封面是绛红色的,写着作者是曹雪芹、高鹗。多年以后才知道,原来后四十回并非曹公所著,而是高鹗续作。现在想想,未经原作者允许,便署上自己的名字与原作者并列,真是有点奇怪。...

小谈《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我还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本《红楼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回本,封面是绛红色的,写着作者是曹雪芹、高鹗。多年以后才知道,原来后四十回并非曹公所著,而是高鹗续作。现在想想,未经原作者允许,便署上自己的名字与原作者并列,真是有点奇怪。

因为史料匮乏,后四十回到底是否续书,以及续作者是否是高鹗,都是众说纷纭,成了难解的谜案。这种考证事体,一言难尽,不如先抛到一边,回到文本本身,只看作品,因为文字会吐露很多秘密。

张爱玲是资深红迷,她说,自己读到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的时候,便觉“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待知道这是高鹗续书之后,她忍无可忍:“《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阅读落差,比比皆是。续书里的人物,个个失去了光彩,性格大变,言语乏味,举止无措,趣味尽失。

比如宝玉,在续书里居然给巧姐讲《列女传》,大谈列女的节与烈,还认认真真地跟贾代儒交流“忠孝节义”之心得,讨论做八股文的技巧。跟姐妹们说话聊天,不是胡说八道,就是呆头呆脑,还动不动就放声大哭……对生命、情感、灵魂了无兴趣,也没了感悟力和同情心。这还是宝玉吗?明明被抽去了脊梁骨,连“翩翩浊世佳公子”都称不上。而那个赞许黛玉“从不说混账话”,批评“文死谏武死战”是沽名钓誉,对所有美好的生命,都情深义重的宝玉,永远定格在了第八十回。

俞平伯先生说:“高氏的失败,不在于‘才力不及’,也不在于‘不细心谨慎’,实在因两人性格嗜好的差异。”(《红楼梦辨》)曹雪芹把宝玉拉出学堂,送进大观园,高鹗又将宝玉从大观园拽到学堂,最后还让他中了举。之所以出现如此悖谬的情况,是因为曹雪芹与高鹗二人的环境、心境、思想、情感及文学功力手段,相去甚远也。

跟前八十回相比,后四十回的用词显得很贫乏。人物的行为举止,不是大哭、跺脚、脸红,就是咬牙、生气、笑嘻嘻,千篇一律。

有些桥段,也刻意摹写前八十回。比如,前有探春写了一副花笺给宝玉,提议开诗社,续书就有宝钗给黛玉写信;前有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续书就有清客给宝玉提亲,对方居然希望宝玉倒插门,这也太小看贾家了吧;前有贾环故意使坏,用蜡油烫伤了宝玉的脸,续书就有贾环去探望生病的巧姐,把药铞子打翻,被凤姐骂……不只是情节雷同,作为一个贵族少奶奶,凤姐要亲自给巧姐煎药,贾环还主动来看巧姐,“双眼乱看双手乱动”。前八十回贾环看见凤姐,像老鼠见了猫,哪里还主动送上门来,还“双眼乱看双手乱动”呢。

细微处见功夫,细节里有神灵。后四十回的细节,粗陋甚至缺乏常识,禁不起推敲。

而贾家复兴、凤姐之死、湘云守寡、妙玉被污等情节,更是穿凿附会、乌烟瘴气。气得俞平伯在给顾颉刚的信中说,高鹗“与雪芹的性格差得太远了,不适宜续《红楼梦》”。

后四十回,不仅让宝玉从空灵高贵的精神国度,直接跌入了世俗,连大观园的女儿们,也纷纷失去了个性和灵气,从“珍珠”变成了“鱼眼睛”。

黛玉开始大谈“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听着很不入耳。她不再是那个聪明剔透的绛珠仙子,变得总是挂念跟宝玉的婚事,梦里也向宝玉逼婚,搞得宝玉要挖出心给她看。还打旋跪在贾母面前,求老太太成全自己……读着让人气闷,有摔书的冲动。

且看“宴海棠贾母赏花妖”,枯死的海棠又开了花,众人皆内心狐疑,惟有黛玉喜气洋洋地说:“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黛玉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白日见鬼。

前八十回的黛玉有如藐姑射仙人,飘逸超卓,有如洛神,凌波微步,全是意态,全是气韵。曹公本来特别爱描写人物的衣饰,写宝玉,写凤姐,写宝钗,不厌其烦地铺陈他们的头饰、衣袖和花色。但对黛玉的穿着,曹雪芹却惜墨如金,只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一回,写“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虽有“金”“红”杂于其中,但无一丝一毫的俗气,只觉明艳动人。

但在续书里,黛玉成了这样的:“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支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锦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读到“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一股寒酸之气扑面而来。戴金饰、穿杨妃色锦裙的黛玉,这画面太美,我不忍看。前八十回,曹公在细节上,比如衣饰、住处绝不马虎。戴着赤金盘螭璎络圈,“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定是凤姐;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自然是宝钗。葱黄、蜜合色和杨妃色,这色系属于宝钗。“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正配黛玉;“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的,必是宝钗住的蘅芜苑;而栽着梧桐,三间屋子不曾隔断疏阔的秋爽斋,是探春住的;宝玉的怡红院,则像天宫一样,“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

在后四十回里,贾家这个“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世族大家,再也没有了以前的讲究和气度。别的不说,单单饮食,也会闹出意想不到的低级笑话来。

第四十回里大名鼎鼎的“茄鲞”,让刘姥姥大为惊叹:这是茄子?别骗我了!待听到王熙凤说这茄鲞的做法:把茄子皮儿削了,茄肉切成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放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刘姥姥听完,便摇头吐舌道:我的佛祖!这茄子要用十几只鸡去配它,难怪是这个味道!

台湾的蒋勋在《蒋勋读红楼梦》一书中,说他到朋友家做客,一道菜叫“老豆腐”,平平常常,吃起来却醇厚香甜,特别好吃。一问才知,原来这豆腐要和鲍鱼等山珍海味一起,文火煲四十八小时,最后弃海味只留豆腐。茄子、鸡和老豆腐、鲍鱼这些原料,不算罕见,但烹调的过程却需要想象力。贵族饮食之精,并不在于食材有多珍贵,而是在于制作过程的复杂与精妙。

第八十七回黛玉病体欠安,紫鹃让厨房精心准备了饭菜,先是一碗“火肉白菜汤”,还在汤里加了“一点儿虾米,配了点青笋紫菜”。事实上,但凡有点美食常识的,都知道青笋、紫菜和白菜配起来并不美味。紫鹃可能觉得一碗汤太简单素净了,还“熬了一点江米粥”。黛玉担心厨房弄得不干净,紫鹃安慰姑娘说没事,是我亲眼看着她们做的,又提议:“还有咱们南来的五香大头菜,拌些麻油、醋可好么?”饶是这样,黛玉还说:“只不必太累赘了。”

火肉白菜汤、江米粥、五香大头菜,荣国府的饮食是如此亲民接地气!可是,咱再接地气也得尊重饮食的常识啊:谁的晚饭会一碗汤再加一碗粥呢。

好怀念前八十回里的美食!只说汤,就有“酸笋鸡皮汤”“荷叶莲蓬汤”“虾丸鸡皮汤”“碧粳粥”“鸭子肉粥”……再看一个丫头的午饭,是厨房柳嫂子给怡红院的芳官送来的“一碗虾丸鸡皮汤,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芳官见了却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

这就是差距。

有人说:“既然高鹗续的这么差,为什么还一直流传至今?”

答案很简单,因为完整更好。尤其是国人,不仅喜欢大团圆结局,而且接受不了残缺。所以续者纷纷铆足了劲,要全璧之美,《后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后梦》《红楼补梦》……据说有一百多部。

这些续书的结局,几乎都是皆大欢喜。宝玉没出家,黛玉、鸳鸯们根本都不必死。就连在前八十回里已经死去的金钏和晴雯,续书作者也有办法让她们复活,让宝玉都娶了,尽享齐人之福,简直成了土皇帝。贾家自然也不会败落,不仅家道中兴,有的书还让贾家再攀财富和名望的高峰。在一本续书里,黛玉继承了巨额遗产,国家危难之际,她全部捐出,被朝廷嘉奖,摇身成了诰命夫人,宝玉也跟着沾了光。

这么一比,高鹗的续书还算不错的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