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星期四
首页/红楼梦/红楼梦《比较分析:熙凤协理宁国府与探春理家的对比》

红楼梦《比较分析:熙凤协理宁国府与探春理家的对比》

比较分析:熙凤协理宁国府与探春理家的对比熙凤协理宁国府与探春理家的不同之处,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其一,理家特点与模式不同;其二,理家的出发点不同;其三,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其四,处理人际关系不同;其五,对待经济利益不同;其六,理家方式方法不同;其七,管理效果不同;其八,管理权限和权力基础不同。理家特点与模式不同由于探春采用“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熙凤采...

比较分析:熙凤协理宁国府与探春理家的对比

熙凤协理宁国府与探春理家的不同之处,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其一,理家特点与模式不同;其二,理家的出发点不同;其三,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其四,处理人际关系不同;其五,对待经济利益不同;其六,理家方式方法不同;其七,管理效果不同;其八,管理权限和权力基础不同。

理家特点与模式不同

由于探春采用“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熙凤采用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导致两者的理家特点不同。探春在理家的过程中重制度,重“理”,她冒着得罪生母赵姨娘的风险和被他人误解为不孝的指责,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发放舅舅丧事赏银;探春提出的大观园改革方案,重视分权,体现出她的管理胆识和魄力;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则重“管”,体现出她的霸气,重视集权。探春理家具有改革和创新性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只是治理和整顿的性质。

理家的出发点不同

在理家的出发点方面,两人殊途同归。探春理家的出发点重在兴利除宿弊、开源节流;而王熙凤重在将丧事办得风光体面。探春作为贾府的女儿,是为自家理财的,她真心希望解决贾府日积月累的问题;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相当于外聘项目经理,只针对某一个具体项目。尽管出发点不同,但她们最终都因为管理方案行之有效,且在管理过程中以身作则、正人正己,都成为红楼梦中值得推崇的、经典的、成功的管理案例,可谓是殊途同归。

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

在解决复杂矛盾事件上,两人方式截然不同。探春由于刚直不阿、雷厉风行的“女汉子”性格,她遇到矛盾迎着走,正人先正己,不避亲疏;而凤姐则是遇到矛盾绕着走,八面玲珑,权谋一流,善于解决矛盾,她的权谋高于探春,有“女曹操”之称。

处理人际关系不同

在处理关系尤其是与人合作关系方面,两人也各不相同。从承包大观园的方案设计来看,探春是精于合作的,善于与李纨、宝钗协商,能够博采众长,深孚众望;而凤姐则是杀伐决断,独断专行,她的严刑峻法使得天怒人怨。

对待经济利益不同

在争取经济利益的问题上,两人更有天壤之别。探春理家,考虑的是大家的经济利益,开源节流,兴利除弊,凭借的是惠泽家族众人的情和理;凤姐行事,着眼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她热衷于权钱交易,常常假公济私,依靠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和权。

理家方式方法不同

在理家方式方法上,两人也有较大差异,既体现了各自的个性特征,更体现了探春高于王熙凤的探春决策果敢、理性精明和廉洁清正,这就是敏探春的过人之处,她为人处世身正为上,公心为重,“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理念影响着探春,这方面探春比凤姐高明许多;而凤姐则明显没有这样先进的管理理念,她的私心很重,心狠手辣,精打细算,暗藏杀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管理效果不同

在管理效果上,两人也存在差别。探春的直线式改革导致处处树敌,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连她的亲生母亲都来为难她,可见直线式的思维方式不适合当时的家族环境;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则是大获成功。管理效果的不同主要是与她们的权力基础和地位是否稳固有关,与她们是否为醉生梦死、愚钝庸碌的当权者的切身利益着想有关。

管理权限和权力基础不同

在管理权限和权力基础上,两人也体现出较大差距。探春的权力来自于凤姐病倒后王夫人临时赋予的代管权,管理地位并不稳固,其管理权限仅限于在维持日常生活的运转,但探春却想大刀阔斧地搞经济体制改革,结果却触动了那些醉生梦死、愚钝庸碌的当权者的切身利益;而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权力,则来自于宁国府最高长官的全权委托,丧事期间她的权限是很大的,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她的理家方案完全迎合了醉生梦死、愚钝庸碌的宁国府当权者贾珍的切身利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