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唐朝/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原文与赏析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原文与赏析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①。烛残漏断频欹枕②,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注释】①帘帏:指窗帘。②漏断:即壶水漏尽。古代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壶水漏尽,表明夜尽更深。【赏析】叶嘉莹女士说,同样出之于自然,陶渊明是融日光之七色于一色,似质而实绮,似癯而实腴,因为他有节制有反省,有出乎其外的高致。李煜却缺少节制与反省,...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①。烛残漏断频欹枕②,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释】①帘帏:指窗帘。②漏断:即壶水漏尽。古代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壶水漏尽,表明夜尽更深。

【赏析】叶嘉莹女士说,同样出之于自然,陶渊明是融日光之七色于一色,似质而实绮,似癯而实腴,因为他有节制有反省,有出乎其外的高致。李煜却缺少节制与反省,他的感情郁积于心,凭着一颗真率的赤子之心,必欲一吐而后快。大概是“入乎其内”太深,无高致,却有生机。

陶渊明的诗,是于静中得之,写作时,感情冷静节制。李煜的诗,是由静入动时得之,写作时,感情很强烈。在前面几首词比如《虞美人》《相见欢》中,我们尚且看得到一些反省与节制,这首词,却是一腔愁怀,喷薄而发。

词之上片借由风雨无端,秋声飒飒,道尽他“起坐不能平”的焦虑与苦闷。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首句是室外景,秋风萧萧,席卷一切,秋雨也来助阵,苦雨秋风交相侵袭。次句是室内景。室内的帘帏,在风中摇摆。在这种境况下,人又如何呢?——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他一会儿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又坐下。像一个失了魂魄的人,片刻不得安宁。如此反复,几乎彻夜难眠,不觉间已是更深漏尽。是什么让他不得安宁?

词之下片有了交代。过片紧承着上片,言旧事如梦,不堪回首。

昨日一国之君,今日归为臣虏;昨日笙歌醉梦,今日“烛残漏断”;四十年来家国换姓,三千里地河山易主。人世无常,生命无常。原来,这世上的一切,终将随着不舍昼夜的流水徒然流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无痕。人之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梦、如幻、如泡影,到头来,唯余空空。漫,徒然。一个“漫”字,显得极空幻,极虚妄。算来,想来。显得极迷惘、极无奈。

这一句,不只是写他自己,也写尽了茫茫人世众生相。王国维说:“道君(指宋徽宗)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李煜词中有种悲天悯人之情怀。

他要如何自处?回答是:“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还是沉醉于醉乡吧,古人早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重要的是,醉乡对他这个没有自由动辄得咎的幽囚之徒来说,是最安稳的庇护所,是他全身远祸的工具。

秉烛夜游及时行乐也好,温柔乡也好,白云乡也好,睡乡也好,但求无愧于人,无怍于心,在劳劳尘世,觅一块可供心灵安放的去处,如此便好。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tangchao/202302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