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儒家/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藏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指点人生◣孔子有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对于为政者,孔子反对“居上不宽”,要求对下级“赦小过”。上级要依据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要求下属,不可逾越,为政者使用民力时,应像祭祀天地祖宗一样慎重、虔诚,不可以轻率妄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典藏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指点人生◣

孔子有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对于为政者,孔子反对“居上不宽”,要求对下级“赦小过”。上级要依据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要求下属,不可逾越,为政者使用民力时,应像祭祀天地祖宗一样慎重、虔诚,不可以轻率妄为,这些都是对于为政者行恕道的基本要求。对一般人而言,要求“躬身自厚而薄责于人”,即多自我批评,少批评别人,以及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等,都是“恕”的体现。

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对任何事情都要客观地看待,想到我所要的,也是人家想要的。

在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与大臣魏征讨论皇帝的行事原则问题。李世民说:“扩建修饰宫殿楼宇,游玩观赏池台,这是皇帝所想要的,但不为百姓所希望。帝王所希望的是骄奢淫逸,百姓所不希望的是劳苦技身。其实,劳累疲惫恐怕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的事;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来劳累疲惫的事,还真不可以施加给百姓。我处于帝王的尊位,富有天下,处理事情只有能够设身处地,才真正可以节制自己的欲望。如果百姓不希望那样做而硬要做下去,一定不可以顺应民情。”

魏征说:“陛下向来体恤百姓,常常节制自己去顺应民情,臣听说:‘拿自己的欲望去顺应民情的就会富强,劳累百姓来娱乐自己的就会灭亡。’隋炀帝贪心无厌,专门喜好奢侈,每每有关官署供奉营造稍不合意,就用严厉的刑罚处罚。上面喜好做什么,下面必定做得更厉害。上下争相奢谨无度,最终导致灭亡。这不仅是史籍有着记载,也是陛下亲眼看见的。陛下如果觉得欲望满足了,那么现在不但是满足了,而是应该节制欲望了。如果觉得欲望还不能满足,那么再胜过这样万倍也不会满足。”

太宗说:“你讲得非常好!不是你,我岂能听到这些话?”

有一年,公卿大臣上奏说:“按照《礼记》,夏季最末一个月,可以住在高台上建造的楼阁。现在夏热未退,秋季的连绵阴雨初始,皇宫里低矮潮湿,请陛下建筑一座楼阁来居住。”

下属们巴结皇上,不能说不用心良苦,要为李世民建造一座避暑的行宫,还引经据典,搬出《礼记》来,李世民见到奏章后说:“我患有气喘病,哪里适合住低下潮湿的地方?修一座行宫避暑,按理说也不过分,但是假如同意了你们的请求,浪费着实太多。从前汉文帝准备建筑露台,因为爱惜相当于十户人家财产的费用,就不再兴建。我德行修养赶不上汉文帝,而耗费的财物却胜过他,难道说得上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国君的德行吗?”尽管公卿一再坚决奏请,李世民始终没有答应。

李世民是通过节制自己的物欲来表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的。现实中遵循恕道并不仅是这一项,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别人合理的欲念加以理解,对别人的过失施以宽容等等都是“恕”,或者说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美德的扩展和延伸。

孔子温良恭俭让,谦虚大度,何所不容?从一些小事也能略见一斑,子路少年曾欺凌孔子,孔子并不以忤己为意,可以说折服子路的正是这样一种忠恕的精神。孔子对弟子的态度最能显示其恕意,他来者不拒,往者不追,不专制,不呆板,不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而是虚怀若谷,谈笑风生。对其他人孔子也是如此,甚至常透出一种自嘲的幽默,这种幽默也是从恕道中来。达巷党人讥讽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说:“那么专执那一项呢?是专执御呢还是专执射呢?我想还是专执御吧!”太宰也批评孔子说:“夫子是圣者吗?怎么这么多才能呢?”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知道我吗?我年轻时贫贱,故多能鄙事,君子要多能的吗?不多的呀!”孔子之行忠恕已进入一个至高的境界,已经达到了自然而然、无需着力的地步。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有焉”,“食色,性也”,这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欲,即生存和延续的欲望,那么,人最不欲的首先就是被剥夺或被破坏这些生存和延续的大欲了,例如被夺走食物,被阉割,被幽闭乃至被杀害等等。但是,哪怕只是人的生存和延续后代的这种权利,也不仅仅是以自己的身体为限,人会发现,若仅仅以自己的身体为限,他的身体也将很快不保,他的生存还必须有一些更大的屏障和更广的空间,因此,即使这一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也要有一个自然延伸范围,比方说他还要有能工作以谋生的权利,还要有拥有自己合法财产的权利,这样,任意剥夺人的财产、抢劫和偷盗,也就严重地损害到这些权利了,这些损害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的“不欲”。何况,人之为人还是高于食色的,“人是高于温饱的”,人不同于禽兽,人还有另外的精神追求和欲望,人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越是复杂的活动越能给人以满足,所以,那些贬低人、污辱人、削弱人的尊严的行为肯定也是人的“不欲”。这些行为,从施予者个人的角度来说,就包括欺骗、凌辱、诽谤、专横、压制等等。

“不欲”主要应当是指不义行为,“不欲”广义说来是指人一切不愿要的东西,这些不愿要的东西可以统称为“苦”或“痛苦”,但有些他人的痛苦如遭地震、遇车祸,并不是我的行为所能影响的,所以与后面我的“勿施”无关,而我所能做的只是不要以自己的不义行为去造成他人的痛苦,不要使自己成为他人痛苦的原因。所以严格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不欲”只是一部分“不欲”,即“不欲”人为造成的痛苦,而这正是人能做的。

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一日接到母亲自安徽桐城老家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诉说家里正准备扩建院宅,却因为地皮问题而与毗邻而居的叶家产生了矛盾。因为叶家也准备建房造屋,所以两家相持不下,水火不相容,信中隐约体现要求张英用名位官威来压制叶家的意思。

张英看完信后,思量再三,写就了一首诗来劝他母亲。诗是这样写的: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母亲和家人见信后,感悟,马上主动地把将要砌建的院墙退后三尺。叶家的人知道情况后,十分愧疚,也立即把正想修建的院墙退后三尺。因而,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巷。此事一时之间传为佳话,至今仍在桐城有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六尺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想,其实是很多人可以做到的,而且一切人一生都用得着的,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也应该以“恕”字规范自己,要求自己。相信这样一来,不但能与人为善,并且人也会与“我”为善。

◢微言大义◣

子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眼里要有他人,心里也要为别人着想。这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生活在其中,这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他们和我一样,我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恕”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情怀。一个人内心怀有仁慈,就算不能造福人,最起码遇事不能给他人挖陷阱,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不可以推到别人头上,把麻烦和痛苦转移到别人头上;而应该在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也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一下。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能够坚持,就可以算得上心底有仁义了,能让自己在任何人面前都问心无愧,活得光明正大,活得舒心自然。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rujia/2023031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