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儒家/报本反始:孝的根本精神

报本反始:孝的根本精神

报本反始:孝的根本精神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依据小篆的字形结构,将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认为它是“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在今天看来,这一说法是有更为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根据目前学界的研究,在金文中,孝字上半部很像一个头发稀疏、弯腰驼背的老人,年少之人以头承老人手行走或年少之人搀扶老人行走,就构成了孝字。这显然与《说文解字》所谓“子承老”、“善事父...

报本反始:孝的根本精神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依据小篆的字形结构,将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认为它是“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在今天看来,这一说法是有更为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根据目前学界的研究,在金文中,孝字上半部很像一个头发稀疏、弯腰驼背的老人,年少之人以头承老人手行走或年少之人搀扶老人行走,就构成了孝字。这显然与《说文解字》所谓“子承老”、“善事父母”之义是相吻合的。因此,孝字特别是它所立足的孝行肯定是与“善事父母”直接相关联的。

但是,我们却并不能由此就将孝的意涵仅仅框限于“善事父母”。尽管时至今日,关于孝究竟起源于何时的问题学界尚存在着见仁见智的争论,但有一点则是确定无疑的:“善事父母”不仅不是孝仅有的意涵,而且在早期,甚至就不是孝的主要意涵。从其起源来看,孝与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祖先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对“鬼神”即已经去世的先祖的祭祀构成了其中的主体内容。对此,我们不仅在现存的西周时期的一些青铜器铭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而且在《论语》所记载的孔子对大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的赞辞中亦可窥见端倪。这就说明,孝的意涵明显地要大于“善事父母”。那么,为什么对祖先的祭祀与“善事父母”这两种在具体内容上并不完全相同的行为又都可以被归结在孝的德目之下呢?这乃是因为它们归根结底都体现了作为“孝之为孝”之根本特质的“报本反始”的精神。

“报本反始”语出《礼记·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是一个深具儒家特色的观念。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受恩思报、得功思源的感恩戴德之情。这句话中至少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第一,在中华先民的观念中,谷物是土地所赐与的,谷物的生长与丰收,体现了土地对人类的恩德;第二,与此相关联,在祭祀土地的时候,人们之所以把谷物盛在祭器内以让都城周边的井田“共享”,正是要将谷物得以生长的功德归之于土地并示报答其恩惠之意。在先民的观念中,子女的生命是父母所给予的,亦体现了父母的恩德,因而同样应当以“报本反始”的态度去对待父母,由此,“善事父母”就成为孝德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由于父母的生命又是源自于先祖的,因而,“慎终追远”的结果自然是要将祭祀先祖包括在孝的要求之中了。正如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所指出的,祭祀之礼的本意是因为感践霜露而思念亲人,由此而宜设祭以寄托对先祖的怀念之情,而不是为了接近先祖以求福报。由此,祭祀祖先与善事父母虽然在行为的具体内容上并不完全相同,但由于它们都秉承了同样的“报本反始”精神,因而就都可以看作体现了孝德的孝行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rujia/2023031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