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儒家/修身为本

修身为本

修身为本许多读者大概都知道,根据现有的资料,“内圣外王之道”一语最早并不出自于儒家典籍,而是出自《庄子·天下》。但这并不妨碍“内圣外王之道”后来成为描述儒家思想的专用语。事实上,早在孔子孟子那里,儒家思想就已经体现出了“内圣外王”的思想特质。当子路问“君子”时,孔子先后回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这里,“修己以敬”可以看作是“内圣...

修身为本

许多读者大概都知道,根据现有的资料,“内圣外王之道”一语最早并不出自于儒家典籍,而是出自《庄子·天下》。但这并不妨碍“内圣外王之道”后来成为描述儒家思想的专用语。事实上,早在孔子孟子那里,儒家思想就已经体现出了“内圣外王”的思想特质。当子路问“君子”时,孔子先后回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这里,“修己以敬”可以看作是“内圣之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则可以看作是“外王”之事。孟子所谓“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显然也体现了“内圣外王”的神髓。

三纲八目

在根本的精神上,“修齐治平之道”与“内圣外王之道”显然是相贯通的,“修齐治平”或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作是对“内圣外王”的具体说明。“修齐治平”语出早期儒家的重要经典《大学》。《大学》一开篇就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德性(明明德),在于使人弃旧而自新(亲民),在于使人达到至善之境(止于至善)。知其所止,然后有定力;有定力,然后能沉静;沉静,然后心能安宁;心安宁,然后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能有所得。事物都有本末、始终的分别,知道其先后轻重,就接近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与道理了。那些希望彰显光明的德性于天下的古先圣贤,必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必先修养好自己的品性(修身);要想修养好自己的品性,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必先诚敬自己的意念(诚意);要想诚敬自己的意念,必先穷究事物的道理和知识(致知);要穷究事物的道理和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研究和认识事物(格物)。研究和认识事物,然后获得事物的道理和知识;获得事物的道理和知识,然后能够意念诚敬;意念诚敬,然后能够心思端正;心思端正,然后能够修养品性;修养品性,然后能够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然后能够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然后能够使得天下太平。从天子到百姓,都必须以修身为根本。丢弃了修身这个根本而希望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不可能的。不分主要次要、轻重缓急却想做好事情,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大学》首章提出的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八条目”。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rujia/2023031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