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止学/止学《勇者无语》原文、注释、赏析

止学《勇者无语》原文、注释、赏析

8.勇者无语【原文】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译文】勇敢的人话语不多,多言会使行动犹豫。【解析】真正勇敢的人,没有过多言语的吹嘘,但他们的内心时刻充满着力量,在敌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勇敢地站出来,毫不退缩地去战胜敌人,而怯懦的人只会用语言去宣传自己的勇敢,在敌人面前只会不断地退缩。所以,做事情要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自己的“舌头”,一味地说大话,只会将自己的弱...

8.勇者无语

【原文】

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译文】

勇敢的人话语不多,多言会使行动犹豫。

【解析】

真正勇敢的人,没有过多言语的吹嘘,但他们的内心时刻充满着力量,在敌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勇敢地站出来,毫不退缩地去战胜敌人,而怯懦的人只会用语言去宣传自己的勇敢,在敌人面前只会不断地退缩。所以,做事情要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自己的“舌头”,一味地说大话,只会将自己的弱点暴露于世,最终在遭到人们蔑视的同时,还会一无所有。

【主题延伸阅读】

言多祸藏,智者讷言

智者讷言,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但有时候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压力,或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出奇制胜。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大事之前都有韬晦的经历,最终以弱者的姿态做出强者的举动。

北魏末年,权臣擅权,随意杀戮无辜,只要有哪个大臣不合他的心意,就有可能徒遭脑袋被搬家的危险。在这样的恐怖下,北魏孝文帝的侄子广陵王元恭虽身为常侍,也担心有一天稍有不慎,会引起杀身之祸。经历过宫廷争斗的元恭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为了避免意外之灾,他决定从现在起装作生病,把自己变成哑巴,不再说一句话。

没多久,广陵王突然患病,病得不能说话的消息惊动了整个朝野。为了避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元恭以患有喉部疾病为借口,要求到洛阳郊外的龙华寺修心度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静坐诵经,不再与外界往来。

但是,元恭的低调仍然没有躲过朝廷中一些与他有着利益冲突的大臣们的关注。北魏永安元年(公元528年),有人向孝庄帝揭露说,广陵王元恭是在装哑,别有用心,不可等闲视之。如果现在不引起重视,很可能会引起一场宫廷政变。不仅如此,民间还有人纷纷议论说,龙华寺的上空有王气,那里隐居着将来的真命天子。

孝庄帝听说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开始惶惶不可终日,立即派人到龙华寺缉拿元恭。元恭吓得跑到了上洛山,最后还是被抓住了。在接受审讯的过程中,元恭还是装作哑巴,在回话的时候使用哑语。孝庄帝最终没有从他身上发现任何谋反的迹象,再想到元恭是自己的族叔,就释放了他。元恭回到龙华寺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一直小心翼翼,生怕再有什么闪失。

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十月,权臣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发动政变,杀死了孝庄帝,由长广王元晔执掌政权。

当时,炙手可热的尔朱氏原先议立元恭为帝,但又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不能说话,于是尔朱氏就派人经常到龙华寺“考察”元恭,摸摸实际情况。元恭虽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一直关注着天下大势的发展变化,他知道动乱的局面已经过去,才开始向人们表露他的真实情况。

公元531年,广陵王元恭在闭口不言长达八年之后,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了北魏王朝的第十个皇帝,史称节闵帝。在登基那天,元恭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滔滔不绝发表雄辩的执政演说,根本没有嗓音方面的疾病。

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者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这种低调做人之术在所有做人术中被利用得最为充分。一个“讷”字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和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话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隐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