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唐朝/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原文与赏析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原文与赏析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①,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②。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③。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④。【注释】①辘轳:井上的汲水工具。金井:井边的井栏。②虾须:指窗帘。③琼窗:精致华美的窗子。双蛾:双眉。古代将女子漂亮而修长的眉毛称为蛾眉。有时将蛾眉省称为蛾,故双眉又可称双蛾。边头:边塞。④鳞游:指书信。传说鲤鱼可以传书,故称书信为鳞游或鱼信...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①,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②。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③。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④。

【注释】①辘轳:井上的汲水工具。金井:井边的井栏。②虾须:指窗帘。③琼窗:精致华美的窗子。双蛾:双眉。古代将女子漂亮而修长的眉毛称为蛾眉。有时将蛾眉省称为蛾,故双眉又可称双蛾。边头:边塞。④鳞游:指书信。传说鲤鱼可以传书,故称书信为鳞游或鱼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人常以尺长的绢帛写信,故又称书信为尺素。溯流:逆流而上。

【赏析】这首词,写了一种恍惝迷离的思情。是亲情还是爱情,暂且不论。

词的上片是悲秋。伤春悲秋,成了一种共感,一种积淀,一种符号,一种接头的暗号。晕染了整个中国的古诗词长卷,成为一种坚实的底色,牵动着每一根敏感的神经。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几个意象简单叠加,便渲染出瑟瑟秋意。辘轳、金井、梧桐,无一不是秋之信号。辘轳金井,一般并列出现。“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金井旁,还有一树梧桐,早已是删繁就简,一枝枝光秃秃的树干兀自嶙峋着,刺进了秋日的长空。

金井梧桐,不但透着秋意,还透着几分皇家的富贵之气。金井,一般是指井栏上有雕饰的井,多用在宫廷园林。梧桐,凤凰非梧桐树不栖,又岂是凡品?

远处,稀疏萧条的几棵树,像是受了惊吓似的,在秋风中瑟瑟颤动。

一个“惊”字,下得极富神韵。秋意太浓,浓得连树都受到了惊吓,人又如何承受?

接下来,很自然从物过渡到人。室内是“百尺虾须在玉钩”,珠帘轻卷,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寂寂然静默着。别小看了珠帘,它和闺中之人最贴心,一卷一放之间,隐藏着她们的心思和情绪。有无人与共的孤独,有见此良人的欢欣。有春宵一度的销魂,也有独听更漏的寂寞。

词之下片抒情,主人公出场了。窗前的她,定格成了一幅雕像,双眉紧皱。堆叠在眉尖上的,是无法言传的愁绪。他一走,一春鱼雁无消息。茫茫无尽的等,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仪式,每天,她都在虔诚地履行着。她用银蒜形的帘押压住帘儿,不让外来的光阴侵扰,不让别人窥见她的内心。宁愿一个人,躲在时光里,静静地品尝着这份孤寂。

百无聊赖之际,她看了一眼压在几案上多次提笔又放下的素心笺,想写一封信。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忽然又觉得索然无味了。以往那些信,都如石沉大海,毫无消息。只怕是写了,这山高水长,万里关山,又能如何?“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想寄书信,奈何它九曲寒波,重重阻隔,也是枉然。

从为愁所困,到欲挣破愁城,到最终无奈放下。短短四句,将一段幽微曲折的心绪写得一波三折。

从这首词本身的意境来看,像是在写爱情。也有人说,此词是李煜想念羁押在北宋的弟弟李从善,有感而发,抒发了一种浓浓的手足情。李从善被作为人质羁留在汴京,欲通音讯,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正如词中所言:“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皇室中,兄弟情稀少得如珍宝,即使有,更多出于利益的考量,不那么纯粹。但李煜是千古帝王中特立独行的异类,他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性情中人,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他的赤子之心。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