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三国志/三国志《诸葛恪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三国志《诸葛恪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诸葛恪【原典】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

【原典】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

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余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咸以“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恪盛陈其必捷。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拜毕,命恪备威仪,作鼓吹,导引归家,时年三十二。

恪到府,乃移书四郡属城长吏,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入,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恪乃复敕下曰:“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臼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缚送言府。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于是老幼相携而出,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恪自领万人,余分给诸将。

【释译】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大儿子,从小就有名。二十岁时官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随侍太子孙登讲习六艺,为太子的宾友。从中庶子转升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父亲诸葛瑾面长,有一次,孙权在大会群臣时,让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贴了一条标签,上写“诸葛子瑜”四字。诸葛恪跪下说:“请赐笔增写两字。”孙权给他一支笔。诸葛恪在下面续写了“之驴”两字。众人都哈哈大笑,孙权就把驴赏给诸葛恪。又一天,去谒见孙权,孙权问诸葛恪说:“你父亲与叔父哪个更高明些?”诸葛恪回答说:“父亲高明。”孙权问为什么。诸葛恪回答说:“父亲知道该为谁做事,叔父却不知道,因此算起来是父亲贤明些。”孙权又大笑起来。让诸葛恪负责斟酒劝饮,斟到张昭面前,此时,张昭已有些醉意,不肯再饮,并对诸葛恪说:“这不是敬老的礼节。”孙权对诸葛恪说:“你若能让张公理屈词穷,他才能喝下这杯酒。”于是,诸葛恪就反驳张昭说:“从前,姜尚九十岁时,仍执旗持钺,没有告老。如今,行兵征战,将军在后,饮酒吃饭,将军在前,怎能说不敬老呢?”张昭无言以对,于是,喝干了杯里的酒。后来,蜀国使者来到,群臣都参与会见,孙权对来使说:“诸葛恪乃你家丞相之侄,特别爱马,请回去告诉你家丞相,为他弄些好马来。”诸葛恪为此向孙权拜谢,孙权说:“马还未到手怎么就道谢呢?”诸葛恪回答说:“蜀国就是陛下在外养马的马圈,今诏命下达,好马一定会送来,怎敢不拜谢?”诸葛恪的才思敏捷,都像这类。孙权觉得他很不平常,便以政事来检验,命他代理节度一职。节度掌管军营粮草,文书烦琐,诸葛恪不喜欢。

诸葛恪认为丹杨山势险峻,山民大都强劲。虽然以前发兵征讨,只是得到边缘县分的平民,许多身在深山的人,不能全部捉住。就多次请求出任丹杨的长官,并保证说三年就可以得到士卒四万人。而众人则认为,丹杨郡地险民悍,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相接,方圆数千里,山谷重重,住在偏僻深山里的人,没有进过城镇,也不知官吏,拿着武器在野外,最后老死林中。因作恶而逃亡的人,也都聚在一起东奔西窜。山里出产铜铁,他们自己铸造铠甲兵器。那里的习俗尚武,演习对阵,推崇勇力,他们登山越岭,穿越丛林,就像鱼游江河、猿猴攀树那样自如。他们经常窥伺时机,出山抢掠,官府往往出动兵马征伐,寻找他们的藏身之处。打仗时,这些人蜂拥而来,打败了如鸟兽样四散逃窜。自前代以来,一直未能制服。诸葛恪之父诸葛瑾听说后,也认为事情不会成功,叹息说:“诸葛恪不能兴旺我家,却可能遭灭族之祸。”诸葛恪则极力陈述他一定能成功的理由,孙权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丹杨太守,又授给他手执棨戟的仪仗骑兵三百人。授命仪式完毕后,让诸葛恪备好仪仗,擂鼓吹号,前呼后拥地回到家里。那年他三十二岁。

诸葛恪到达郡府后,就给相邻四郡及所属各县长发布公文,命其各自守卫所辖疆界,明确设立兵营制,对服从教化的百姓,要将他们聚集到一起居住。同时,又分置将领,部署士兵于山险要害处驻扎,只管修筑防御设施,不许交战,庄稼成熟时,就出兵收割,连种子都不留下来。山民储备的粮谷吃完,新种的田地又没有收成,山外的百姓又都被管理起来,从他们那里得不到一点收入,山民们必然饥饿穷困,渐渐地就会出山投降。诸葛恪还告诫下属说:“山民改变恶习,服从教化,应当抚慰,把他们迁居到平原,不许嫌弃猜疑,甚至拘禁。”臼阳县长胡伉得到降民周遗,周遗本是个作恶多端的人,因无法生活才被迫出山的,内心仍打算反叛,胡伉就把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政令,就将其斩首示众,并上奏朝廷。山民听说胡伉因捉人而获罪被杀,知道官方不过是要他们出山而已,于是,就扶老携幼地纷纷出山。过了一年,得到的山民数量和诸葛恪原来估计的一样。诸葛恪自己只统领一万人,其余的都分配给众将。

【人物解读】

诸葛恪(公元203~253年),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就以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曾任丹阳太守,为吴国征得大量兵源。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率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在东兴大胜魏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率大军伐魏,围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伤惨重,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于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若躬行所与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

诸葛亮:“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

孙休:“恪盛夏出军,士卒伤损,无尺寸之功,不可谓能;受讬孤之任,死于竖子之手,不可谓智。”

孙权:“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诸葛谨:“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孙盛:“恪与胤亲厚,约等疏,非常大事,势应示胤,共谋安危。然恪性强梁,加素侮峻,自不信,故入,岂胤微劝,便为之冒祸乎?”

胡综:“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

臧均:“恪素性刚愎,矜己陵人,不能敬守神器,穆静邦内,兴功暴师,未期三出,虚耗士民,空竭府藏,专擅国宪,废易由意,假刑劫众,大小屏息。”

虞溥:“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

童谣:“诸葛恪,芦苇单衣篾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anguozhi/2023031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