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三国志/《三国演义》之君子达德

《三国演义》之君子达德

《三国演义》之君子达德○李婷婷把《三国演义》这部战争小说与“君子达德”连在一起,难免使人感到有些唐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歌颂、传扬、赞誉“君子达德”的君子之书。...

《三国演义》之君子达德

○李婷婷

把《三国演义》这部战争小说与“君子达德”连在一起,难免使人感到有些唐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歌颂、传扬、赞誉“君子达德”的君子之书。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君子应具备三种重要的德行,即仁、智、勇,并解释道:“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意思是说:仁者胸怀坦荡,俯仰天地,践行大道,不计私利,还担忧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智者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足智多谋,明察善断,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呢?勇者浑身是胆,威武刚毅,不怕困苦,不惧强敌,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后来,《中庸》一书将仁、智、勇概括为“三达德”。所谓“达”,就是通达之意,也是通行的意思。“达德”,就是通行的、普遍的道德。仁、智、勇三达德是天下凡君子者都应该具备的德行。在整个封建时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也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启蒙读物,都想方设法地宣传“三达德”。

罗贯中的伟大之处,是用《三国演义》这部战争小说来宣传仁、智、勇三达德,可谓是一项发明创造。《三国演义》以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到魏、蜀、吴三足鼎立,再到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为历史景深,以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为现实舞台,把仁、智、勇阐扬得气贯长虹、神采飞扬、充盈天地、感人肺腑。它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沙场点兵、大军决战、千钧一发、命悬一线般的故事桥段,把仁、智、勇阐扬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感天动地、令人敬仰。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都成为仁、智、勇的代表,有的人物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供奉,顶礼膜拜,配享香火。

今天,我们就走进《三国演义》,领略一下群雄逐鹿中仁、智、勇的表现、价值和意义,从而提升我们今人的仁、智、勇修为。

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仁的高尚品德

“仁”是儒家的核心道德。早在孔子时期,他就提出了“仁者,爱人”“仁者,莫大于爱民”的主张。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强调“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渴望仁政、反对暴虐、向往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追求。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便是“仁”的代表,他胸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大志,宽仁爱民,以诚待人,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明主、贤君的形象。第四十一回描写的关于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是最能体现刘备之“仁”的一个片段。刘备和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转移到樊城,没想到曹操亲自率军杀向樊城,刘备被迫撤退。紧急撤退之际,刘备因心怀仁德,不忍抛弃追随已久的百姓,而在城中发布通告道:“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并不顾众将反对,坚定地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刘备的举动极大地感动了民心,老百姓皆表示宁死相随。撤退途中刘备收留难民,他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哭声不绝。当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江北未渡江的百姓无不向南招手呼号,最终刘备一直看着百姓将要渡完江后,才上马离去。刘备此举虽然给撤退的士兵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风险,但是却极大地赢得了民心。这与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信条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此,有诗赞道:“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刘备之“仁”是心系天下苍生,他关注追随他的每一个百姓的生死安危,百姓自然真心拥护、宁死追随。

仁与忠和义历来紧密相连,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忠”是自下对上的恭敬、服从,是上下级关系的精神约束,那么“义”便是朋友、兄弟之间的精神纽带。《三国演义》以“忠义”为书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被曹操誉为“真义士”的关羽,忠义勇猛的赵云,等等,皆是忠义的典范。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即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因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他们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在绚烂的桃林焚香举酒,明誓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他们立志要共同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此三人肝胆相照,情深谊重,因而后人把“桃园三结义”视为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典范。

建安五年,曹操大败刘备,将关羽围在屯土山上,关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曹操订下“土山三约”:其一,降汉不降曹;其二,保全刘备两个夫人;其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这三条约定足以见得关羽的忠义之心。第二十六回关羽在给刘备的一封信中写道:“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致死,奈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这种忍辱负重的两难选择,将一个英勇卓绝、忠义无双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曹操对关羽英武忠勇极为欣赏,因此对他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封侯赐爵,希望能够感动他。但关羽不为所动,并对张辽感叹道:“吾固知曹公待我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所以当关羽有了刘备消息之后,立即向曹操请辞,曹操避而不见,关羽竟不辞而别,斩了曹操六名大将,攻克五道关卡,护送两位嫂子前往河北寻找兄长,成就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忠勇佳话。

关羽不仅对自己的义兄忠心不渝,对曹操的态度也将他的“义”表现到极致。赤壁之战后,曹操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埋伏在这里,当人困马乏的曹操遇到提青龙刀、跨赤兔马的关羽,已无力招架。于是曹操听了谋士的话对关羽动之以情:“五关斩将之时,将军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关羽义重如山的性情让他想起从前曹操的恩情,再看到曹军垂泪哭拜的场景,他竟违背军令放走了曹操。关羽所表现的“义”已经超越了一般层面的意义,他将“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仁、忠、义”是儒家道德的核心内容,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约束力,是连接风雨中飘摇的人们的精神纽带。它能让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数万万同胞面对磨难团结一致,相互救援,共克时艰;能让不同个性的人们为了共同的梦想勠力同心,奋斗不渝。即使在当代社会,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怀同样值得我们钦敬和景仰。

二、经天纬地之才,神出鬼没守计——智的运筹帷幄

《孙子兵法》有一段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这说明在战争中智慧与经验是胜负的关键。《三国演义》的叙事建立在文韬武略之上,塑造了许多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形象,如蜀国的诸葛亮,吴国的周瑜,魏国的曹操、司马懿,等等,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奇谋妙算。他们在战争与生活中展现出超人的智慧,使全书顿然生色,扣人心弦。正如毛宗岗先生所评论的那样:“古史甚多,而人独看《三国志》者,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国者也。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观才与才敌,而一方又遇众才之匹,不奇;观才与才敌,而众才尤让一才之胜,则更奇。”《三国演义》给我们呈现了汉末至西晋这一动荡时期,奇才辈出、智者对弈的磅礴历史画卷,让我们在一段段争奇斗智的对垒中充分体悟智慧的能量。

在众多谋臣策士中,诸葛亮“多智近妖”,超越群伦。诸葛亮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所不能,但他却清淡傲世,隐居南阳。刘备三兄弟“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决意辅佐刘备光复汉室,恢复大统。他制定了“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先取荆州为家,后取四川建基业。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总体战略。在对敌作战上,诸葛亮也常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诸葛亮凭借过人的智慧,为刘备打下了江山,创下了基业。徐庶赞叹诸葛亮时曾说:“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一场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曹、刘、孙全部参战,各方谋士尽显谋略,斗智斗勇,展开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战争画面。首先来看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困陶谦、击张绣、战袁术、斩吕布、破袁绍、降刘琮,几乎没有对手。但在赤壁之战中遇到了周瑜,曾以善战高傲自负的曹操似乎显得有些难以应对了。再看周瑜,他智赚蒋干、上演“苦肉计”、设计火攻方案,无不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历史上的周瑜相貌英俊,风流儒雅,宽宏大度,不计恩怨。但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却对周瑜的性格进行了相反的描写,小说中的周瑜气量狭小,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在赤壁之战中多次想要设计杀害他。先是派诸葛亮去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试图借曹操之手将其杀害;接着,命诸葛亮承诺十天造十万支箭,并立军令状以期除掉他;后来,又派丁奉、徐盛两人企图将其杀掉。周瑜的种种计策在诸葛亮面前都处处落空,使得他更加愤懑、忧郁,最终因在荆州城前诸葛亮大叫一声,他竟箭疮复裂,坠下马去,并因此而死。

在这场较量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最为经典的。周瑜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不但没有推脱,还说三天即可达成。周瑜认为诸葛亮无法在三天之内造出这样庞大数量的箭,当即与其立下军令状。当别人都埋怨诸葛亮时,却见他波澜不惊,泰然自若。其实,诸葛亮从鲁肃那儿偷偷借了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在一个雾气重重的早晨,蜀军佯装袭击曹军,雾气迷江,曹操无法辨别真伪,不敢贸然出战,只能急调弓弩手向江中乱射,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等船上的草把密密麻麻排满箭支,诸葛亮才下令返回,士兵齐声高喊“谢曹丞相赐箭。”等曹操发现上当时,懊悔不已。不过三天,得到了十万余只箭,目睹这一切的鲁肃连连称赞诸葛亮为“神人”,周瑜知道此事后也自叹不如。

赤壁一战,这几人的才能高下即可窥见一斑。周瑜虽智力出众却度量狭小,目光短浅,意气用事。而与之相比的诸葛亮则宽宏大量,遇事沉着,顾全大局,运筹帷幄。曹操在赤壁败走后,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处都曾大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如之奈何?”却未曾想到,诸葛亮早已派赵云、张飞、关羽分别守候在这里。这也足以见得其谋略较诸葛亮还稍逊一筹。毛宗岗也曾批注道:“周瑜少年,经怒不起,盖其读书养气之学不及孔明耳。”并认为,曹操与诸葛亮都曾担任丞相,总揽朝政,独握兵权,能征善战,但诸葛亮尽忠,曹操谋篡;诸葛亮为公,曹操为私;诸葛亮不为子孙计,而曹操则为子孙计。

此外,司马懿也是深谙谋略、极善用兵的高手。小说中对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交锋过招也多有描写,比较精彩的如“空城计”。司马懿率领十五万精兵杀到城下,只见诸葛亮坐于四门大开的空城之上抚琴以待,于是推断“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遂领兵撤退。司马懿谨慎且极具忍耐力,诸葛亮曾为了激怒司马懿送给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司马懿却忍住怒气笑着接受。两座智慧大山相撞,自然能发出不同凡俗的巨响。

世间万物都蕴含着智慧的能量,人的一生也是从始至终都在运用智慧的能量去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果对于问题我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无法去探求未知的秘密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一生智慧的总结。一个人修养的提高、品德的培养、志向的确立、理想的实现,都需要精神做支撑和智慧做引领。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樊迟问知(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大致意思是说,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不明白。孔子又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关于智,孔子的观点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奸佞。诸葛亮在他的《前出师表》中也道出了同样的道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正的大智慧需要我们沉静下来,去阅己,也要阅人;既要看穿人性,又要读懂世情;既要遵守规律,又要不断创新。

《三国演义》演绎的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塑造的一个个奇绝于世的形象,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多彩展现。无论谁是你心中的智者,我们都不得不叹服智慧所赋予人的极大能量,在性格迥异、谋略纵横的人物比较中我们都能获得丰富的启示。只有充分发挥智慧的力量,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讲仁义、有智谋、懂韬略的人,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三、一身是胆,勇冠三军——勇的英雄气概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一幕幕高深奇绝的智慧对决,还描写了一场场猛将斗士的勇武较量。自古乱世出英雄,小说中的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民间有一种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说的是《三国演义》里的武将排名: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许褚、黄忠、姜维。这种说法虽然有不少争议,但也道出了这部小说中勇武之士的大致情况。

吕布,诛杀董卓,击败张燕,大败袁术,立下赫赫战绩,一代枭雄,却难过美人关,先后被李肃、王允设计,被貂蝉诱惑,杀掉义父丁原和董卓,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最终遭部下叛变被杀。勇而无谋的吕布仅够一半英雄。

“一身是胆,勇冠三军”的赵云与关羽才是拥有忠义、勇武、智慧的完美英雄。第四十一回讲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新野一战,刘备大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大家走散,赵云急忙集合三十骑兵杀回乱军中寻找刘备和走散的糜夫人母子。当找到糜夫人母子后,糜夫人怕拖累赵云,跳井自尽,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葬夫人,并抱起尚幼的阿斗勇突重围。赵云七进七出,视曹营百万大军如草芥,意志坚定,勇猛无敌,最后将阿斗平安交给刘备。如果赵云没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高超武艺,就不会有流传至今的千古美谈。

赵云杀出重围带着救出的阿斗行至长坂坡时遇见了张飞,便让张飞帮忙断后。长坂桥上,张飞横握长矛,对着追兵大声吼道:“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得夏侯杰坠马而死,曹军没有一人敢上前来犯。张飞性格虽然鲁莽,但也是勇敢无畏的猛将,他十余回合战死大将纪灵,在虎牢关勇挡吕布,与飞将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都表现了极高的武艺和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是忠义的化身,而且是勇武的代表。第七十五回讲述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攻打樊城,在城下骂阵,没想到被毒箭射中,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到阴雨天,骨头便常常疼痛。名医华佗早就欣赏关羽是个真英雄,听说他偶中剑伤,特地前来治疗。华佗说,箭头有毒,其毒已渗入骨头中,需要在臂上重新开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彻底除掉这一病患。没想到关羽当即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并一边疗毒一边和马良下棋喝酒,臂膀上鲜血淋漓,可他却谈笑自若,丝毫没有流露出惧怕和痛苦。这段著名的“刮骨疗毒”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第五回描写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神勇一幕。董卓立刘协为帝后,擅权专政,残暴不仁。十八路诸侯前去讨伐董卓,董卓令华雄为先锋,华雄武力凶猛,先后前来迎战的几员大将皆被其斩败。在华雄即将杀至诸侯大营时,当时只是马弓手的关羽主动请缨前去迎敌。只有曹操看好关羽,准备温酒为他壮行。没想到关羽却没有喝酒,提着刀便出去迎战,一会儿工夫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回来时刚刚温好的酒还没有凉。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荆湘九郡,其中荆州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刘备派关羽镇守在这里。吴国为了夺回失地以设宴为名邀关羽过江赴会,以便将其杀掉。关羽在明知是一场鸿门宴的情况下只带着十几个随从,提着宝刀前去赴会。宴席间,关羽假借与鲁肃叙旧,拉着鲁肃敬酒而周旋其左右,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见鲁肃实则已成人质,不敢轻易动手,关羽最终可以平安脱身。这场“单刀赴会”不仅彰显了关羽作为一代英豪临危不惧的勇武气概,更是极大地挫败了吴国的锐气。

“铁戟双提八十斤,濮阳城外建功勋。”让人闻风胆裂、望影魂飞的典韦;被诸葛亮誉为“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的马超;“凛凛威风震九州”的许褚;老当益壮,被封为“五虎上将”的黄忠;胆大如斗的姜维……这些豪杰之士虽然分属不同的阵营,各效其主,但在争斗对决中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勇武气概,都令人崇敬和赞扬。

勇武的气概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也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面对困难时,面对抉择时,面对理想时,处处都需要这种勇武之气。只要具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具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我们面前就没有翻不过的高山,就没有跨不过的大河,就没有应付不了的挑战,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奔向既定的目标。

写到这里,我们愈发感觉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中,有几句歌词寓意深刻:“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天空闪耀着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是啊,三国的历史已经过去将近两千年,英雄人物已经谢幕,烽火硝烟已经散去,千里战场已经变成良田,但《三国演义》所传扬的高尚精神——仁的高贵品德,智的运筹帷幄,勇的英雄气概,却穿越历史时空,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驰骋纵横。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构建起新时代的仁、智、勇三达德,扬起我们的头颅,挺直我们的脊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anguozhi/20230416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