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三国志/三国志《张纮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三国志《张纮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张纮【原典】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

张纮

【原典】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既还,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于上,文德播于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然而贵于时动,乃后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于是遂止不行。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子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于小忠,恋于恩爱,贤愚杂错,长幼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悟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时年六十卒。权省书流涕。

【释译】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曾在京都求学,后回到本郡,被推荐为茂才,官府征召,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到江东避难。孙策创建基业时,他就投靠了孙策。孙策任命他为正议校尉,参加了讨伐丹杨的战斗。孙策亲临作战,张纮劝谏说:“主将乃谋略之重,三军命运的主掌,不应轻率地自己去抵御小寇。望您珍重上天授予的资质,达到四海的期望,不要使国内民众感到不安。”

建安四年,孙策派张纮到许昌给朝廷上奏章,因此被留在许昌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人和他关系都很好。曹操听到孙策的死讯,便想利用孙策新死、东吴不安之机进攻江东。张纮加以劝阻,认为趁对方主帅死亡而进攻,不符合古代“礼不伐丧”之义。如果不能成功,反会使邻邦成为仇敌,不如趁机厚待于他。曹操采纳了张纮的建议,随即上表朝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回东吴去辅佐孙权以便使他归附,于是,任命张纮为会稽郡东部都尉。

后来,孙权任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孙权率轻兵准备袭击敌人,张纮劝他说:“兵者凶器也,争战是危险的事。现在,您依仗雄壮的勇气,却忽视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然,斩杀了敌将,拔敌旗帜,威震了疆场,但这是偏将的责任,不是主帅应该做的。希望您抑制孟贲、夏育一样的勇猛却鲁莽的行为,胸怀建立霸业的大计。”孙权接受了张纮的意见,停止了行动。回师后的第二年,孙权想再次出兵,张纮又规劝,说:“自古以来,承受天命的帝王,虽然上有神灵护佑,下有文德教化的传扬,但也还要靠武功来显示功业。然而,武功贵在视时机而动,才能显出力量。现在,将军您正遭逢汉室四百年来的厄运,承担着匡扶危难的重任,应该暂且按兵不动,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桑,任用贤能之士,实施宽厚仁惠的政策,顺应天命施行法规,这样,就可不必劳师而平定天下。”于是,孙权停止了出兵。张纮建议以秣陵为都城,孙权听从他的意见,并命他回吴郡去迎取家眷,于路上病死。病危时,张纮将上奏孙权的遗书交给儿子张靖,奏章中说:“古来拥有国家的人,都想施行德政媲美过去的太平盛世,但是,他们的政绩,却大多不很理想。这并非没有忠臣贤士辅佐,也并非不懂治国的道理,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好恶之情,不能很好地任用他们的缘故。怕难趋易乃人之常情,喜欢相同的意见,厌恶不同的意见,这与治国的法则相反。古人说‘从善如登山,从恶如山崩’,是说为善的艰难。君主继承世代相传的基业,凭借自然形成的势力,掌握着爵、禄、予、置、生、奇、废、诛八柄的威严,惯做容易的事,喜听奉承的话,从不帮助他人;忠臣虽心怀治国方略却难于进达,劝谏之语逆耳,君臣不能相合,不也是很自然的事吗?不合就有距离,献媚者就会乘虚而入,君主为小人所惑,贪其阿谀。这样,就使贤愚混杂,长幼失序,究其原因,是由人君的好恶私情所至。圣明的君主感悟到这一点,所以求贤若渴,不只满足于一般的劝谏,克制情感和私欲,用道义来衡量恩爱。朝廷没有错误的命令,群臣就没有非分的企图。您要三思,广纳建议,以完成仁义布施天下的大业。”张纮去世时六十岁。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流泪不止。

【人物解读】

张纮(公元152~211年),东吴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张纮遂出仕为官。后来,张纮至许都为孙策求官,至此就留在了许都。但孙权继位时张纮又返回了东吴,任长史之职。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孙权正在准备时张纮病逝,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张纮好文学,著诗赋铭诔十余篇。今存《瑰材枕赋》等文,载《艺文类聚》。书法亦为人所称道,工小篆、飞白,又善楷书。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张纮文理意正,为世令器,孙策待之亚于张昭,诚有以也。”

孙元晏:“东部张公与众殊,共施经略赞全吴。陈琳漫自称雄佰,神气应须怯大巫。”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anguozhi/2023031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