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三国志/三国志《诸葛瑾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三国志《诸葛瑾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诸葛瑾【原典】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权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

诸葛瑾

【原典】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权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难自诘让,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乃乞以意私自问,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耶?”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复,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释译】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汉末到江东避乱。此时孙策去世,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诸葛瑾,认为他很奇特,就把他推荐给孙权,与鲁肃等人一起被当作贵宾接待。后来,任孙权的长史,又升任中司马。汉建安二十年,为与刘备修好,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蜀国,他和弟弟诸葛亮都是因公事才相会,私下里没有见过面。

诸葛瑾与孙权谈话或有所劝谏,言辞从不激烈,或直截了当,只是言辞间稍有表露,略陈意思而已,若意见与孙权不合,诸葛瑾就不再深谈而另转话题,再借别的事慢慢引出开头的话题,用类比的方法来达到原先的目的,这就经常使孙权放弃原来的想法。吴郡太守朱治,是曾举荐孙权为孝廉的将领,孙权也有埋怨他的地方,但由于一直对他很敬重,不好意思亲自责备他,因而心中郁郁,无法排解。诸葛瑾揣摩了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劝说孙权,就请求用孙权的意思来询问自己。于是,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述事物常理,趁机把自己的想法与孙权的心意变换角度地联系起来。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对诸葛瑾说:“我的怒气已消。颜回的仁德是想让人们更加亲和,难道不是这样吗?”孙权又曾怪罪校尉殷模,要处死他。多数大臣为殷模求情,反而使孙权更加生气,与群臣反复争论,只有诸葛瑾不说一句话。孙权对他说:“子瑜,为何你不说话呢?”诸葛瑾恭恭敬敬地起身说:“我与殷模等人在本州遭遇战乱,所以,抛弃了祖坟,扶老携幼,历尽坎坷来投靠您。以贱民之身,蒙您的恩惠得以存活。我未能亲自督促殷模,对您的恩情给以哪怕微小的回报,才让殷模辜负了您的大恩,招致罪责。我乞求您宽恕我的过失尚恐不及,哪还敢说什么呢?”孙权听了他的话很是伤感,便说:“为了你这番话我特别赦免他。”

【人物解读】

诸葛瑾(公元174~241年),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张)承字仲嗣,少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相友善。”“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

孙权:“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王夫之:“其信公也,不如信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子瑜也。疑公交吴之深,而并疑其与子瑜之合;使公果与子瑜合而有裨于汉之社稷,固可勿疑也,而况其用吴之深心,勿容妄揣也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anguozhi/2023031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