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儒家/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事实就是,完善自我◢典藏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指点人生◣求知最忌讳的就是自欺欺人,不懂装懂。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对我们社会的危害。因为它完全有可能由一种个人素质问题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患无穷。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

事实就是,完善自我

◢典藏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指点人生◣

求知最忌讳的就是自欺欺人,不懂装懂。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对我们社会的危害。因为它完全有可能由一种个人素质问题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患无穷。

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明确表示“不知道”。而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的提问同样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典型地三问三不知!这着实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吃惊,但沉默过后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有时候,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其他人看做是孤陋寡闻或无知的表现,但丁教授的“不知道”却体现出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丁肇中教授根本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就可以用一些现代社会中专业性很强的术语随便糊弄过去,或者胡乱说一些根本不沾边际的话搪塞一下,甚至他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还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相当诚恳,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对没有“卖关子”。丁教授说不知道,不但没有损害他的科学家形象,而且还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折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他们有的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他们不仅诚恳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还敢于说“不知道”。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认为,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他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确切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成竹在胸,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

对大科学家来说,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当今科学发展所必需的。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最高境界。常言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真正意义是在于勉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

孔子曾经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当今世界即使是在专业的领域之内,那些自诩或表现得无所不知的“专家”,不仅是他的学识就连他的人品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骄阳当空,大地一片燥热,一辆马车正在通往齐国的路上慢慢行驶。车上,孔子正向弟子们传授学问,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说,三人同行,那其中就会有人可以当你的老师。孔子教育弟子:对待学习一定要诚实,遇到自己不会回答的问题,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绝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正讲着,车窗外传来哗啦啦的响声。孔子便说:“天气说变就变。听,山那边下起了雷阵雨,快停车!”有位弟子下了车,仔细听了听,说:“这是山那边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我是南方人,从小生活在海边,熟悉这种声音。”

孔子一听是海,非常好奇,因为他从来没见过海。于是就带着弟子,爬上山顶,想看看海究竟是什么样子。孔子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感叹地说:“海真辽阔呀!做人就应该像大海一样,有辽阔的胸怀,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正当孔子和弟子们欣赏着大海的景色时,觉得口渴了,正巧看见一位小渔民正担着一桶水在山腰上走。孔子便走上前去:“小弟弟,可否讨口水喝?”小渔民就拿起葫芦瓢在桶里舀了一瓢清水,递给孔子。孔子喝过水后,说:“这海水真好喝啊!甘甜清凉。”小渔民听后,忍不住笑了:“海水又咸又苦,怎么能喝呢?还甘甜呢?嘿嘿,你们可真是书呆子,这点常识都不懂。”

一位弟子听小渔民这样批评老师,非常生气:“你这个黄毛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如此无礼,你知道这位是谁吗?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

“孔夫子?孔夫子怎么啦?孔夫子不见得样样都懂,刚才想用海水解渴就错了,海水是苦的,根本不能喝。我递给他的可是清水。再说,他会种地吗?他会盖房吗?他会打鱼吗?”

孔子听了,觉得很惭愧,他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诚恳地对弟子们说:“以前,我对你们讲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知道一些事情,这话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知错就改,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啊!”

弟子们听了,都点点头,更加尊敬孔子了,这座山后来就被称为“孔望山”。

孔子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弟子们也是如此。

孔子有一位弟子,名叫子路,是个性格粗鲁直率的人。子路很聪明,自从拜孔子为师后,认真学习,渐渐地掌握了不少知识。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混战不断,为了扩大各自的势力,他们都把招揽人才作为重要手段。许多诸侯贵族都认为子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争相请他去做官。这样一来,子路就有些骄傲了。

孔子得知子路越来越骄傲了,学习也不如当初用心,变得很浮躁,便决定教训一下他。

这一天,子路穿着华丽的衣裳,身边还跟着几个仆从,高高兴兴地回来拜见老师。孔子看见子路趾高气扬的样子,心中十分不悦,便提出几个有关治国的问题,让子路回答。子路一听,呆呆地愣在那里,一个也回答不上来。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忙于交际应酬,忽略了功课,而且,来之前也没做任何准备。这可怎么回答?如果老老实实说不知道,那在同学面前,不是太丢面子了吗?而且,传出去后,那些诸侯贵族会怎么看,还认为自己是人才吗?

想到此,子路便假装胸有成竹的样子,把以前学到的那点相关知识全都倒了出来,东拼西凑,连蒙带混地应付了一大篇。

孔子听了,十分生气,训斥道:“子路,你自己认为回答得怎样?”

子路见老师生气了,便一声不吭地低着头。

孔子继续说:“你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那就是不懂装懂!”说完,孔子一一列举了子路话中的错误,说得子路满脸通红,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孔子缓了口气,又接着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对待学问也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没什么丢面子的。如果你能这样老老实实地对待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子路听了老师的教诲后,决心留在老师身边,继续潜心学习,以弥补以前荒废的学业。

人任何时候都要虚怀若谷,戒骄戒满,再博学的人也会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时时处处都要以学习的姿态出现于人们面前,而不能到处不懂装懂,硬充“大明白”,否则自己就再无进步的可能了。唐代有位禅师很有智慧,他的一杯茶的故事常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一天,一位大学士特地来向他问禅,可一见面就对禅师大发宏论,滔滔不绝。禅师以茶水招待他,禅师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还继续注入。这位大学士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洒得满案皆是,便忍不住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倒了。”这时禅师意味深长地说:“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理,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心太满,什么东西都进不来;心不满,才能有足够装填的空间。过度自骄自满的人,他的“心”已经满满的,已无法装其他东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随时需要知识、咨询和不断吸取养分,所以“心”一定要“空”,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虚怀若谷。让胸怀像山谷那样空间深广,这样就能吸收无尽的知识资源,容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从而使自己丰富起来。

◢微言大义◣

孔子说:“子路,我教你的知识懂了吗?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算是聪明啊。”客观地正视不足,果敢地采取举措,就会最终填平欠缺。而对不足遮遮掩掩,试图文过饰非,则必将永远无法取得进步。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智者常以虚心好学的姿态曲现于人们面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rujia/2023031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