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题石门净胜寺》(黄溍_原文_赏析)
十顷苍陂上,山回地势偏。
屋栖黄面老,碑挂赤乌年。
叶叶风荷颤,层层雪瀑悬。
青灯夜寥寂,独照一僧禅。
此诗描绘千年古寺及禅定生活。景物深幽净峭,心情恬静自得。四句写景,四句写人。
首联从寺外着笔,“十顷苍陂上”,指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十顷苍陂。《淮南子·说林》云:“十顷之陂,可以灌四十顷(地)。”“陂”,当指池塘,一顷为100亩,十顷水域想来是宽阔的。“苍陂”指池水如镜,一派苍茫。“山回地势偏”,指四周山势回环,地处偏僻。而在这偏僻的深山之中,竟有这么大片澄清的陂塘,自然会给人以别有洞天的感觉,这就是石门净胜寺之所在,环境多么优雅。
颔联 “屋栖黄面老,碑挂赤乌年”,描绘佛寺和人事。“屋”,指净胜寺,方丈之地。“黄面老”,即老人,“黄面”二字可见老人形容枯槁。“栖”,本指鸟类歇息,后用指人的居住与停留。《国语》有“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句,注云: “山处曰栖”。一个“栖”字,把僧寺生活之简古突现出来。“赤乌”是三国东吴年号,时值公元238至251年,离写作此诗时已1 000多年了,足见寺、碑之古老。形容枯槁的黄面老人栖息在这千年古寺里,已谈不上什么生气和活力,生活该是枯燥乏味的了。然而,诗人的感受并非如此。
颔联 “叶叶风荷颤,层层雪瀑悬”,进一步描绘景物。“叶叶”句承接“十顷苍陂”,写俯视所见,“层层”句承接 “山回地势”,是仰望景观。十顷苍陂,田田荷叶,清风徐来,满陂荷叶一齐轻轻颤动,好一派起伏摇曳的波澜。雪白的山泉,组成层层瀑布,像水帘一样从高岩倾泻而下,这大约就是十顷苍陂的源泉。苍陂,白泉,上下映衬,风荷、飞流,相互交织,古老的山寺顿添生趣,别具风神。清水出芙蓉,佛门本是莲界,《诸经要集》称:“十方诸佛,同出于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这层层雪瀑所浇灌的荷陂,不正是净胜寺佛门所在的莲台吗? 置身这清新净峭的景观之中,能不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杂?浑身静穆,一片冰心,不知不觉,已是掌灯时分,诗人的笔触,从寺外又回到寺内。
尾联再写人事,“青灯夜寥寂,独照一僧禅。”“青灯”,即油灯,其火青荧。“寥寂”,空虚寂静意。荷叶、雪泉,在夜幕降临之际,从视觉印象之中消失,一盏青荧的油灯,照着寺内孤独坐禅的山僧。
这首诗情景相融,互相映衬。高洁的山泉、苍翠的荷叶、寥阒的夜色、静寂的禅心,景物无一不是法身,物我之间是那样的契合、和谐。人们在直观孤独寂寞的同时,也领略到一种审美观照与禅悦,这正是禅诗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