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康熙南巡》

《康熙南巡》

康熙南巡№ 027皇帝出游雅称“巡狩”,或称“巡幸”。康熙帝勤政爱民,乐于出巡。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之地更是频繁巡视之地。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尤其是他六次南巡的事迹,不仅在官修史书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民间也流传着众多妙趣横生的故事。...

康熙南巡

№ 027

皇帝出游雅称“巡狩”,或称“巡幸”。康熙帝勤政爱民,乐于出巡。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之地更是频繁巡视之地。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尤其是他六次南巡的事迹,不仅在官修史书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民间也流传着众多妙趣横生的故事。

为了进一步缓和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笼络江南的士大夫阶级,视察治理黄河的情况,康熙皇帝于1684—1707年的20余年间,先后到东南一带作了六次南巡,他从北京出发,由山东入江苏,渡江而南到苏州、南京、杭州,最远渡过钱塘江,到了绍兴。

康熙帝戎马图

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此时,清政府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国内形势日渐稳定。但是对于黄河的治理情况,康熙帝却一直心有担忧,早在1677年的时候,康熙帝重用靳辅为河道总督,靳辅提出要修筑洪泽湖东的高堰大坝来疏通黄河上、下游的泥土淤塞,同时把洪泽湖及黄河沿岸的决口全部堵住,让黄河回归原位。几年过去了,治河工程因为负责大臣靳辅和其他大臣出现了意见分歧,造成争端。康熙皇帝对黄河的治理一直非常重视,此番出行决定亲自考察一下黄河的治理情况。这次南巡,康熙帝到了高家堰、武家敦、洪泽湖等地,亲自找来河工询问水情,找来当地百姓询问靳辅工程前后黄河的变化,各地百姓对靳辅交口称赞。

1689年,康熙皇帝又进行了第二次南巡,他到处视察河患,进行治理。同时,了解民情,维系民心;1699年,康熙帝以黄、淮连年溃决,下流地方时遭淹没,虽耗费库银数百万两,多年仍无成效,遂决定第三次南巡,依然是主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1703年,康熙四下江南;1705年,康熙五下江南,继续视察黄河、淮河的水利,此时百姓对他已经非常爱戴了,运河两岸有很多百姓夹道欢迎,一边奔跑一边欢呼;1707年,康熙六下江南,当时盛况空前,河北、山东各地的百姓都非常拥护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清康熙年间宝石红观音尊

在南巡过程中,康熙皇帝十分注意巡幸尽量避免骚扰百姓。他要求凡巡幸一切需用之物,皆从节俭,巡幸需用草豆木炭食物,概勿令地方官派取民间,扰害百姓,由衙门照时价采买供给。巡幸时常带负责监察的科道官,稽查强行买卖扰害百姓者。要求地方文武大小官员不许与扈从官员以戚友送礼,对于馈送收受人员,“以军法从事”,其扈从大小官员及随往仆役,如有横行生事扰民者,一并从重治罪。还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声明发现地方官私征,定行从重治罪。要求凡经过地方,百姓须各安生业,照常生活,不得迁移远避,反滋扰累。康熙皇帝巡视也注意减少随从人员,轻装南下。在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中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次康熙皇帝来到苏州,士民观者云集。皇帝驾临,百姓如潮,不免人流拥挤。康熙见沿途田里庄稼已经青葱一片,便传谕观看的人群:“你们不要踩坏了田中的麦子。”

康熙帝南巡图

在南巡过程中,康熙皇帝还十分注重与江南士大夫阶层的关系。他对年老的大臣、高龄官员、老人十分优待,题词、题匾则数不胜数。就这样,康熙帝以民为本,实心求治,他亲临河工,指授方略,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两河安宁,漕运无阻,人民安居乐业,无疑对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康熙南巡图》

清代画廊的巨作《康熙南巡图》是以康熙南巡为题材的大型画卷。每卷画中均有康熙的形象,画面都是以皇帝为中心逐步展开的。作者王翚在描绘时,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事情如实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地方风貌及经济文化景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生产劳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